陸娜
【摘 要】語文教育的過程是人文素質教育的過程,語文屬于人文學科,除了給人以知識、能力和智力的培養之外,還具有對人的思想教育、感情熏陶等方面的作用。每一位初中生都是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情感必然成為師生之間互相溝通的橋梁。世間沒有真正不需要友愛和感情的學生,飽含真情的語文教師一定深受學生的喜愛。因此,要上好語文課,就必須使情感教育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
【關鍵詞】初中語文;情感教育;教學設計
一、初中語文情感教育的意義
初中階段,學生的性格和情感都處于形成階段。很多初中學校管理者開始重視對學生個性的健康教育,語文教學也是個性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初中語文教材中大多以記敘文、散文為主,作者通過將某件事情進行描述,向讀者傳達某種情感。通過學習語文,初中生能很好地體會作者的情感,例如愛國之情,對親情、友情的歌頌之情等等。加強情感教育,能讓學生從語文教材中領悟各種情感,對學生品性的建立起到一個準確、有利的指導作用。促使初中生逐步形成良好、端正的品格,促進初中生整體素質的提高。初中生的情感處于一種較為迷茫的狀態,對社會事物的判斷能力較差。因此,初中生的品性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時常會因為社會上的不良風氣導致性情的不利轉變,使得思想教育工作的順利展開受到較大的限制。語文不同于其它學科,其與情感教育之間存在十分緊密的聯系。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對學生實施情感教育,讓學生感悟到更加豐富的情感。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素質,促進思想教育的順利開展。
二、優化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是語文教學的根本,它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諸多方面。它包含的內容很多,如學情估測、教學策略、教學效果等,其中教學目標是教學的關鍵。有了教學目標,教學才有方向性,所謂“有的放矢”,這能避免教學的盲目性和隨意性。語文教學目標應該從認知領域、技能行動領域、情感領域三個方面來確定,它擔負著語文教學傳授知識、培養技能、陶冶情操的任務,體現了學習語言、理解語言、運用語言的一致性。
優化教學設計,就要使語文教學目標科學化,確定目標時要做到明確、扎實、具體,既有結合課文特點和學生實際的針對性,又能體現綜觀全面、以點馭面的整體性;既有具體描述、便于檢測評定的參照性,又有在教學中付諸實踐、謀求達成的可行性。例如魯迅的小說很多反映當時社會現實生活,選進中學語文教材的《故鄉》一文也充分體現了這個特點,但教學時如果僅僅讓學生知道“公式化”的“中心思想”而沒有設計恰當的文章分析內容和分析層次,那這樣的教學目標就顯得有點空洞,不那么明確。在這篇小說的教學中,學生通過哪些方法途徑去體會感受文章所體現的思想意義,這在確立課文的教學目標時都必須有一個明確具體的把握。
三、教給學生學習方法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古今中外許多教育家提出過許多關于教學方法的論斷,學生掌握方法比掌握知識更重要。教學即老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二者合二為一。其中,教師的教,主要不是把課本知識教給學生,而是把學習的方法教給學生,初中語文新大綱中明確提出:“發展學生的語感和思維特別是創造性思維,注重培養創新精神。”在課堂教學中,每個語文教師應認真地理解這些思想和要求,并努力將其體現在自己的教法設計之中,充分使用討論法、對比法、情景教學法等有效教法,使學生學會學習和創造,讓學生對每堂課都能感興趣。一句話,教師的“教”始終要為學生的“學”服務,使學生學到的知識能夠終身受用。
四、有效指導自主閱讀,讓學生充分體驗過程和方法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要把閱讀活動變為學生自我探究、自我體驗的活動,以進一步發揮學生的想象能力、思辨能力、批判能力,提高他們的閱讀水平。
首先,教師要把閱讀的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自主閱讀;把思考的空間還給學生,讓他們體悟到閱讀的趣味,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在學生的情感體驗達到了滿足的基礎上,讓他們談感想,他們自然而然談到:體會到了饑荒年代的苦難,體會了少年不識愁滋味,珍惜自己的幸福生活,節約糧食等。這樣,把學生推到了前臺,讓他們自主探究、親身體驗,在感受中理解,在理解中欣賞,在欣賞中評價。其次,在學生充分閱讀感悟的基礎上,教師要引導學生質疑,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總之,教師要真正做到“以生為本”,從優化學生的閱讀心理出發,努力把學生的閱讀狀態調整到最佳;運用教師的智慧,有針對性地組織學生展開課堂閱讀活動,尊重學生的體驗感悟;加強指導點撥,讓學生從閱讀活動中學到技巧,形成能力,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學習、自主探究,以實現優化語文閱讀教學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周岡.創新初中語文教學方法[J]. 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0,(3):59.
[2]嚴泉.淺談初中語文教學方法與創新[J]. 教育界:基礎教育研究,2012,(2):104.
[3]高茹蕓.初中語文教學方法探索[J].魅力中國,2014,(11).
[4]李玉堂.對初中語文教學方法的反思[J].語數外學習:初中版中旬, 2013,(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