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 楊,劉珊珊
(1.江蘇省教師培訓中心,江蘇 南京 210093;2.南京大學教育研究院,江蘇 南京 210093)
1.時代背景。信息化是21世紀的主要特征之一,它不僅加速了知識的更新換代,也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獲取知識的方式。信息化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入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產業的信息化、軍事的信息化等。當然,教育也不可避免。信息化對教育的影響不斷擴大,正改變著教學方式、教學方法、教學理念等,基本已滲入到日常教學的各個方面。慕課(MOOC)的盛行已充分證明了這一點。除了學校教育外,信息化對職業培訓的影響也越來越大。2014年,由騰訊主持的“騰訊教育盛典”中很多教育界人士表明,網絡培訓將在職業培訓中發揮重要的作用。[1]
2.政策導向。隨著終身教育思想的確立,教師的職后培訓在許多國家都得到很大的重視,我國也把中小學教師的培訓作為基礎教育階段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內容。[2]《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明確提出“要提高教師業務水平,完善培養培訓體系,做好培養培訓規劃,對農村教師實行五年一周期的全員培訓,對義務教師進行全員培訓”。[3]國家還出臺了與此相關的政策,制訂了“國培計劃”等,各省、直轄市與自治區也都制定了相應的中小學教師培訓政策措施。[4]近年來,在職中小學教師的培訓規模相比之前大幅增長,教師的職后培訓已成為教育發展過程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3.現實需求。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師培訓在很多省市都已開展起來,如北京市區域性的教師研修社區建設;廣東省采取與繼續教育網、研修網、教師網等專業網絡培訓機構合作的方式借力發展在職教師的培訓工作;上海也已經形成了教師網絡選學、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完善的遠程培訓組織實施體系和豐富的課程資源。這些都是關于信息化支持與服務下教師網絡培訓工作的優秀案例。江蘇省作為全國的教育大省,教育發展一直走在全國前列,更應高度重視信息化支持下的在職教師培訓并探索出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全省中小學在職教師人數已高達70萬,傳統的教師培訓方式已不能滿足當今教師培訓的要求。不僅如此,傳統的培訓模式中很多問題也開始不斷凸顯,如教師的工學矛盾、培訓課程不當、培訓管理混亂、培訓效率低下等。因此,如何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的便利與快捷有效地開展教師培訓工作,構建更加科學合理的教師培訓管理體系,就是我們現今要研究的重要方向。
關于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師培訓已有不少學者進行了研究,通過回顧這些相關文獻,發現前人的研究基本上是針對網絡培訓所具有的優勢以及如何搭建網絡培訓平臺等方面進行的,并沒有充分考慮到廣大中小學在職教師們的真實意愿與需求。所有培訓的最根本服務對象是教師,所以應從最基本的教師自身研究開始,深入了解教師自己的需求,傾聽他們的意見和訴求,然后結合互聯網思維,再對教師網絡培訓平臺做出合適的變化與適配。本研究正是從江蘇省中小學教師的角度出發進行實證調查,探討教師們對網絡培訓最真實的看法、參與情況以及網絡培訓中所存在的問題,以便對以后的中小學在職教師網絡培訓工作進行改進。課題組利用江蘇省教師教育網這一平臺,對參與2014年江蘇省省級教師(校長、園長)培訓的教師發放了“江蘇省教師培訓工作網絡調查問卷(B卷)”,主要從開展網絡培訓的基本條件、網絡資源的利用情況以及對網絡培訓的關注與建議三個維度進行調查,課題組共收回有效問卷65,498份,并利用SPSS19.0數據統計分析軟件對數據進行了分析。由于樣本量較大,因而此次的調查結果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可靠性與有效性。
網絡培訓相比于面授培訓有很多無可替代的優勢,網絡培訓的有效開展不僅需要平臺的搭建和相關設備的支持以及加強對網絡培訓工作的管理,還需要學員的支持與參與,以及提高中小學教師對網絡培訓的重視程度與積極性。根據調查結果顯示,江蘇省開展中小學在職教師網絡培訓的時機已經成熟。
1.硬件設施完備。江蘇省已形成了較為完備的中小學教師發展信息化服務體系,以統一的中小學教師數字化信息為數據中心以及公共服務平臺為門戶,2007年江蘇省以“公益性、專業性、服務性”為原則,建設開通了江蘇教師教育網,為全省教師、人事管理部門、培訓管理部門和培訓基地提供了統一的登錄門戶網站,為教師網絡培訓平臺的搭建奠定了基礎。另外,據調查顯示,幾乎所有的教師都已經熟練掌握了如何利用電腦進行日常的工作和學習。另外,90%以上的教師都擁有自己的智能手機。這些都為教師網絡培訓提供了完備的硬件設施,也使得開展移動化網絡培訓的可能性越來越大。
2.教師對網絡培訓的興趣濃厚。受訪教師中有四分之三以上的人坦言網絡通訊工具成為他們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說明網絡傳遞信息的方式已被教師們所接受,這種習慣有利于教師們對網絡課程的接受與參與。據調查結果顯示,受訪對象中有95%左右的中小學教師曾參加過網絡培訓或是學習過某門網絡課程,其中有56%的教師表示對再次參與網絡培訓具有濃厚的興趣,29%的教師表示比較有興趣,說明現有的網絡培訓對教師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其豐富的內容、多樣的形式吸引了中小學教師的關注。當然還有一部分受訪對象表示對再次接受網絡培訓的興趣不大,說明這其中還存在一些需要改進的問題。
3.教師參加網絡培訓的態度較好。很多人會質疑參加網絡培訓的教師們的學習態度,但是據調查結果顯示,73.13%的教師在參加網絡培訓期間態度非常積極,努力并主動地完成學習任務并會爭取利用網絡平臺的資源來拓展學習內容。只有2.71%的教師表示是不得不完成學習任務,說明教師們參加網絡培訓并非敷衍了事,也進一步增強了開展網絡培訓的可行性與有效性。
通過以上三項我們可以得出結論,江蘇省的絕大部分教師都已經適應了網絡信息化的發展,電腦與智能手機都已經融入到了他們的日常工作生活中,所以可以認為,網絡培訓的基本硬件條件已經成熟。網絡培訓也迎合了當今教師們的日常習慣,受到大部分教師的歡迎,并能被大多數的教師所接受。
江蘇省利用教師教育網所搭建的教師培訓平臺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培訓渠道,平臺還為廣大中小學教師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及交流機會。中小學教師可以利用這個平臺查找或分享教學資源和教學經驗,也可以在論壇中與同行進行交流。
1.交流論壇的利用情況。教師網絡培訓的一個明顯的優勢便是網絡交流論壇為參加培訓的教師之間的交流帶來了便捷,打破了時空的間隔,教師們可以通過交流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在參與調研的教師中,有近90%的人表示愿意利用培訓平臺中的論壇與同行進行交流。雖然教師們表示愿意利用網絡培訓平臺為其所搭建的論壇進行交流,但是實際使用論壇進行交流的情況并不是很理想。只有32.52%的教師表示會經常利用論壇進行交流,56.77%的教師則表示只是偶爾交流,還有一部分教師則從未利用論壇進行過交流。這說明交流論壇還未被充分地利用起來,也許是因為沒有很好地給予論壇使用引導或宣傳。其實,并非只有網絡培訓平臺的論壇交流情況不理想,整體上看來,教師之間缺乏良好的交流與互動,可能是虛擬的網絡環境使教師們有所顧忌。
2.資源共享情況。“互聯網的精神”就是開放、平等、協作、分享,江蘇省教師網絡培訓也為教師們搭建了一個資源共享的平臺,全省的中小學教師都可以利用這個平臺來分享自己的教學管理經驗、優秀教案、精品課程或是相關政策等。據調查結果顯示,受訪教師中非常愿意以及愿意共享自己的教學資料或資源的人高達89.11%,說明江蘇省中小學教師之間資源共享的氛圍很好,而教師培訓網絡平臺的搭建也為教師之間的資源共享提供了便利。
3.網絡微課程制作與分享情況。網絡微課程的制作是當今教師專業發展的一個重要途徑,江蘇省教師教育網在實施教師網絡培訓的同時鼓勵教師們制作微課程并放到平臺與大家一起分享交流。通過微課程的制作,教師不僅可以發現自身教學的優缺點以此進行自我反思,還可以讓同行參與點評,教師們也可以在觀看其他教師的課堂視頻中比照自己,發現自己可能沒有注意的問題,取長補短,從而使大家共同進步、共同發展。從調查結果來看,受訪教師中有49.1%的人表示愿意自己拍攝、制作網絡微課程與他人進行交流,還有45.71%的教師表示視情況而定,這將是很大一部分潛在的發展人群,只有5.19%的教師表示不想參與網絡微課程的制作。雖然愿意自己制作網絡微課程并與他人分享的教師很多,但是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會親自制作網絡微課程。在參與調研的教師中,僅有9.48%的人對于如何制作網絡微課程非常熟悉,比較熟悉的也只有22.19%,大部分的人則表示不熟悉或根本就不了解。由此看來,有關單位可以給予一些必要的培訓與指導,從而使更多的教師在培訓中展現自己。
1.網絡培訓時間。網絡培訓最大的優點就是教師們能夠靈活地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既能解決工學之間的矛盾也能處理好學習與生活之間的關系。隨著節奏的加快,學校之間競爭的加劇,教師的工作也越來越繁重,能夠再抽出整塊的時間來參加教師培訓的人也越來越少,而網絡培訓可以不需要教師拿出整塊時間來進行培訓,教師利用平時碎片化的時間進行學習就可以達到集中培訓的效果。很多教師也表示更愿意在工作日而不是周末進行網絡培訓課程的學習,這表明教師更愿意在工作日空余的時候進行一些學習,而在周末投入自己的一些家庭事務中,或進行一些放松、減壓的活動。另外,在網絡培訓中,46.35%參與調研的教師表示可以堅持20—30分鐘連續觀看一個課程,能夠連續觀看30分鐘以上的教師有31.38%;還有一部分教師則難以堅持20分鐘以上,拋開個人因素外,課程內容的設置、課程開展的形式以及主講教師也有一定的影響。
2.授課教師及其幫助。根據調查結果顯示,65.21%的受訪教師希望網絡培訓的課程開展形式為課堂實錄及點評,22.27%的教師希望聽到一線教師的講座,8.43%的教師則希望有高校專家的講座。也有學員在最后開放式問題中寫道“不喜歡高校專家講授一些教育學等純理論性的知識”或是“喜歡聽那些能將理論與教學實踐相結合的授課教師的課”。可以看出,教師們更多的還是希望看到實際的課堂教學情況及點評,從而能提高自身實際教學效果。在網絡培訓中,除了課程視頻的錄制外,教師們還希望講課專家能提供更多的幫助,45.31%的教師表示希望授課專家能盡可能多地展現課堂實錄;30.23%的教師希望授課專家能夠提供在線互動答疑,能及時與專家進行交流解決自己的疑惑;還有一部分教師希望開設論壇答疑以及組織小規模的團隊研修,幾乎沒有人表示不需要其他的幫助。除此之外,還有教師在最后的建議中提出“希望將網絡培訓與面授培訓結合”,不同的教師對于網絡培訓有著不同的期許,所以必須為參與培訓的教師提供多種選擇,以滿足不同的需求。
3.網絡培訓平臺的作用。網絡培訓的開展并不僅僅是為學員提供一個可以學習的平臺,教師們對網絡學習的平臺也有諸多的要求。根據調查結果顯示,教師們最為期望的是培訓平臺能夠方便各方資源共享,可以幫助參訓教師拓展閱讀以及下載所需的教學資源;對于平臺提供的課程內容希望是全面并且條理清晰的,課程的展現形式要有一定的吸引力;另外還要方便學員間的互動交流。從這些調查結果可以看出,教師們關注的重點實質功能多于表面形式。
4.網絡課程的使用與指導。網絡培訓除了聽取視頻課程外,還有交流論壇以及資源共享平臺等多種功能,如何使用這些功能還需要一定的指導。對于如何最有效地使用網絡課程,有39.19%的受訪教師希望能得到網絡培訓輔導教師的引導,17.92%的教師希望能得到網絡培訓管理員的引導,16.46%的教師則希望平臺能夠提供詳細的課程簡介。由此可以看出,很多教師參加網絡培訓的經驗還不是很豐富,對于如何操作還需要指導。因此,網絡輔導員和管理員在如何指導教師有效地利用網絡課程中應發揮重要的引導作用,或是制作較為詳細的課程簡介。
通過對調查數據的分析,發現江蘇省開展教師網絡培訓的基本條件已經具備,教師們很支持網絡培訓,相關部門也予以協調與管理,可謂是軟硬件皆備,說明通過網絡對全省廣大中小學在職教師進行培訓的時機已經成熟。但是,這其中依舊還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教師之間的交流不夠、資源利用不夠充分、課程設置不合理等。網絡培訓不僅僅是將傳統的黑板變成一個電子黑板、將傳統的課堂簡單地變成一個網絡視頻課堂,而是要依據信息化網絡和互聯網自身的特點,創造出一整套全新的體系。由于,網絡培訓不比面授更能進行集中管理并且能及時掌握培訓情況,因此,網絡培訓中的管理工作顯得尤為重要。為了能夠更好地開展中小學在職教師網絡培訓工作,有必要建立一套貫穿培訓前、培訓中以及培訓后的完整的網絡培訓管理模式(參見圖1),通過一定的管理程序、方法與手段使培訓工作取得最大效益。
1.制訂詳實的戰略規劃。中小學在職教師網絡培訓工作的開展須符合我國中長期教育發展規劃,制訂全面科學的戰略規劃,保證教師培訓與當前的教育改革和教育發展形勢相一致。對于培訓的目標、培訓項目的設置、培訓課程、授課專家的安排以及后期的考核與跟蹤管理都應該進行統籌規劃。通過科學的中小學教師網絡培訓戰略規劃可為具體培訓提供有效的參照依據,保證培訓的全面開展。另外,還需要制定相關的控制標準,為規劃的有效實施提供客觀可衡量的標準和依據,從而保證各項工作都能有條不紊地進行。
2.做好網絡培訓平臺的搭建與管理。網絡培訓的有效開展必須要有一個有序運行的網絡平臺作為支撐,這個平臺不僅僅提供網絡課堂,還應該有為教師們開設的交流論壇、資源共享平臺以及用于教師們自制的“微課”分享平臺等,集學習、交流、分享、研討等功能為一體。另外,需要做好網絡培訓平臺的維護與管理,切忌平臺崩潰,課程無法播放、資料無法上傳或下載等一系列教學事故的發生。一個能容納眾多教師學習而又運行良好的網絡培訓平臺是開展網絡培訓工作最堅實的后盾。[5]

圖1 在職教師網絡培訓管理模型
3.加強網絡培訓的課程管理。課程的合理設置是培訓效果的一大保障也是教師們最為關心的問題。因此,有必要在課程的設計、運行和開發等方面加強管理和監督。網絡培訓課程的設置應該盡量符合中小學教師的實際需求,在培訓工作開展前應該對教師的需求進行相關調查,根據教師的實際需求開設有關課程。在課程開發方面,不僅要有課程專家的參與,也要有一線教師的參與,從而保證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課程的運行則需要網絡培訓管理人員以及輔導教師的努力,及時發現、解決并反饋運行中所出現的問題。
4.加強網絡培訓形式的管理。網絡培訓的開展不能僅以專家的視頻課程為主,為提高參加培訓教師的興趣和積極性,必須保證培訓形式的多樣化。網絡培訓可以安排專家的課堂實錄及點評,根據調查結果,這也是教師們最為期望看到的,另外,還可以安排一線名師以及高校專家的專題講座。當然,也可以結合現實培訓進行,比如真實課堂觀摩、實地考察等。不同的形式應安排不同的時長,比如理論講授的課程就不應太長,否則在一個人學習的情況下學員難以進行下去,而對于交流互動較多的課程則可以適量地延長時間。
5.注重網絡培訓的質量管理。保證培訓質量是中小學在職教師培訓工作中最為重要的目標之一,培訓質量得不到保障其他一切工作都是對資源的浪費。因而,必須建立有效的質量管理機制對培訓的質量管理加以重視。為了確保培訓質量,在培訓過程中不僅要對參加培訓的教師進行評價,還應該對正在實施的課程以及授課教師進行評價,根據評價結果及時發現問題并予以改進。質量的管理不應該只是在培訓過程中,還應該建立跟蹤管理機制,對學員建立電子信息檔案,以便對學員進行跟蹤調查,從而可以隨時隨地地進行評估或是接受反饋,以便更好地改進日后的培訓工作。另外,應該加強網絡培訓中學員在線交流管理,可以進行實時或非實時,一對一或群體視頻音頻交流[6],實現資源共享。
6.重視網絡培訓中人力資源的管理。在中小學在職教師網絡培訓中,人們看到的只是呈現出來的視頻課程,而忽視了一大群幕后人員。培訓平臺的搭建與維護,課程的設計、開發與運行,授課專家的聘請以及培訓質量的評價與管理等方面都涉及各方人員的配合,為了科學、合理地利用和開發培訓中的人力資源,培訓機構應該建立有效的人力管理機制。首先,應該建立一個教師網絡培訓的專業團隊,它包括授課的專家和教師、平臺開發與管理人員以及培訓統籌人員等;建立任課教師準入制度,培養一支專兼職的培訓教師隊伍,高水平教師是高質量培訓工作的保障。教師網絡培訓工作涉及的人員太多,應重視培訓工作中人力資源的管理,使各方力量合理發揮,從而使培訓工作能取得最大的效果。
教師的專業發展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僅靠學校教育獲得,更多的是入職之后的成長。教師要獲得教學專長還需在職業生涯中付出極大的努力以及得到外部的支持[7],這對在職教師的培訓是非常必要的。信息化支持下的網絡培訓方式解決了傳統培訓中難以解決的效率低下、工學矛盾等問題,又有利于在職教師的專業發展,它將會在今后在職教師的培訓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1]韓少云.職業教育要打通出入口線上線下結合[EB/OL].[2014-12-03].http://edu.qq.com/a/20141203/075923.htm.
[2]丁文秀.當前基礎教育階段教師培訓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10(9):67-68.
[3]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EB/OL].[2010-07-29].http://www.gov.cn/jy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4]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的通知[EB/OL].[2011-04-28].http://www.gov.cn/zwgk/2010-06/30/content_1642031.htm.
[5]袁南輝.教師遠程培訓平臺的開發與應用[J].中國電化教育,2009(8):111-113.
[6]李文華.教師遠程培訓過程中在線交流的方法與管理[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2(6):72-74.
[7]王曉平.教師培訓:從功能、模式到管理[J].繼續教育研究,2013(2):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