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信平
摘 要:有許多學生對體育課的認識很膚淺,甚至有的學生認為體育課是對時間的一種浪費。對此,我深感遺憾。體育教學并不是毫無用處的。它重在加強學生的身體鍛煉,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集體觀念、交流交往等多方面的能力,為學生將來適應高速發展的社會打下良好的素質基礎。
關鍵詞:初中體育;教育作用;認識
素質教育是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促進學生身心發展,開發智慧潛能,形成學生健康個性為根本目的的教育活動。可是,以往一提到教育質量,人們只是以該校升學率,或主要學科教學及配備的師資力量來衡量,卻忽視了體育教育的質量。事實上,內容與形式豐富多彩的體育課在素質教育中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也應該是衡量一所學校辦學質量不可忽略的標準。
一、體育教學中培養集體主義精神
現在的中學生。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對事情的理解能力和他們的年齡已經不相符了,甚奎已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了。特別是現在的家庭,孩子少,全家人都把孩子當作掌上明珠,舍不得打罵。百般遷就,盡量滿足孩子的要求,溺愛至極。這樣容易使孩子變得自私、狹隘,以自我為中心。久而久之,孩子會缺乏集體主義精神。凡事不顧大局,只想到自己,因而破壞了班級的團結。引起同學的不滿,變得不合群。在體育教學中,教師針對這種情況,有意識地選擇一些能夠培養集體主義思想的教學活動。
二、體育教學中形成良好的性格
身為人師已經幾年了,在這期間。我發現有些學生性格開朗,侃侃而談。但也有性格內向、沉默寡言的學生。這也許是由于天性使然吧。但我也發現這些性格內向的學生并不甘于沉默,他們也渴望與人交流,只是心生膽怯。于是,我在體育教學中組織了許多互助的活動,如雙人墊球比賽等。當然也會對輸者進行一次象征性的懲罰,或唱歌或跳舞?在比賽中。學生們與自己的搭檔互相交流,商量對策,同時又有機會在同學面前表現自己。起初,性格內向的學生是迫于老師的威信,不得不參加。但參加的次數多了,心態也自然了,不但沒有了壓力,反而樂于其中。慢慢地,他們的話多了,也喜歡與人交流了,性格也漸漸開朗起來了。這就是體育課的魅力所在。
三、良好的心理素質在體育教學中的培養
如今的人類,競爭意識強,但承受能力較為薄弱。中學生尤為如此。他們滿足于成功的喜悅,卻懼怕于失敗的苦楚。他們認為失敗是可恥的,即使是小小的挫折.些許的不順都會令他們情緒低落,精神不振。這樣的心理素質是不可取的,是中學生人生道路上的絆腳石,應該改變他們的這種想法。所以,我的體育課總是在比賽中進行。在比賽的結果評出優勝。一開始,失敗者欲欲寡歡,似斗敗的公雞。但是,很快地,在他們未能盡情細嘗失敗所帶來的失落時,另一場賽事又開始了。如此周而復始,他們漸漸發現,原來失敗也是一件極其平常的事情,不必過于在意。而自己還曾經為此精神頹廢,是多么不應該呀。這也使他們對失敗有了全新的認識.失敗并不可怕,只有在失敗中吸取教訓和經驗,才能迎來更為輝煌的成功。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使學生收益匪淺,使每位學生以嶄新的精神面貌去迎接新世紀的挑戰,肩負起建設美好強盛祖國的重擔。
四、教師的角色定位和大膽創新
教師要實現角色變換.改“一言堂”為“群言堂”;改講堂為學堂:變主講為導講:變控制為協調:變專制為激勵。讓學生充分參與體育教學活動,充分表現自己的才能,充分發展自己的個性。在體育教學中,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是一種既對立又統一的復雜的辯證關系,兩者互相制約、互相促進、不斷深入、不斷發展。現在一談到主體性教學,似乎就是學生想練什么就練什么,能完成什么樣就算什么,其實并不然,主體性教學雖然強調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但決不能削弱或否定教師的主導作用,以學生為主體的體育教學,主動權還掌握在老師手里,老師只要認識自己所處的地位和角色,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才能實現.老師也才能比傳統教學發揮更大的作用;即通過導趣,引導學生樂學;通過導思,引導學生活學;通過導法,引導學生會學;通過導做,引導學生善學。如此建立教師與學生的雙邊關系,才能把體育教學活動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五、提高中學生對體育的學習興趣方法
1.運用激勵語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師的教學語言在教學活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語言應當具有藝術性與激勵性,尤其是在激勵性方面,對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作用非常明顯。教師在教學中,應當充分運用激勵性語言,對學生多加表揚,多一些鼓勵,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增強信心,更加投入到學習活動之中。我在教學中曾經遇到一位學生,體質較差,體育技能也不足,在體育學習活動中遇到了一定的難度,產生了畏難心理和自卑心理。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在教學活動中沒有簡單粗暴地對待學生,而是格外關心這位學生,使用激勵性語言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訓練的信心。運用這樣的語言來激發學生內心的上進欲望,另外,還注重發掘該生在體育學習中的進步與閃光之處,我抓住這一點在教學中進行表揚,讓學生感受到了積極的情感體驗,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訓練與學習效果提升明顯加快。
2.運用游戲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不管是初中生還是小學生,在體育學習中都有一個較為明顯的特征,就是對于游戲活動參與程度較高,興趣濃厚。許多教師經常抱怨,要是學生能夠以游戲活動一樣的興趣投入體育訓練就好了。當然,體育教學活動中,不能全部是游戲活動,否則教學目標無法完成,但是只要教師進行逆向思維,為什么不能將教學目標的實現有機融合在游戲活動之中呢?或者將一些教學重難點設計改造為游戲形式呢?針對這樣的境況,我在初中體育教學活動中開展了探究與嘗試,成效較為明顯。例如籃球教學中,運球訓練是一個較為枯燥的過程,如果要求學生單調開展訓練,學生會有疲勞感和枯燥感,訓練效果不佳。但是,我對訓練形式進行了改進,將其設計為“小組運球接力游戲”活動,五個學生為一組,在規定距離里面開展運球接力,用時最短的小組獲勝,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這樣生動的教學訓練方式有效激發出來,參與的熱情非常高,在歡快的游戲活動之中達到了教學目標。
綜上所述,體育課并不是浪費時間,而是百利而無一害。它使學生全面了解自己的特點,同時加強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從而促進學生健康成長。而越師應該順應新時代的潮流,努力創新,做好學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
(作者單位:瑞金市沙洲壩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