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珊珊
【摘要】任務型語言教學對高職英語教學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將對未來的英語教學產生巨大的影響。為了改變以往消極的學習方式和優化教學模式,所以筆者將結合例子分析,對任務型語言教學模式進行改進和構建。
【關鍵詞】高職英語 任務型教學模式 建構
一、引言
早在2000年的時候,教育部已經明確提出高職英語的教學要以實用為主、以應用為主,英語教學的目標是培養學生有熟練的語言應用能力,所以必需結合學用結合的原則,把教學重點放在學生的語言綜合應用能力上。而且在新形勢下符合教育部門的改革,需要結合教學的經驗對現行的任務型語言教學進行修改構建。
二、任務型語言教學模式的含義
任務型語言教學強調的是在實踐中學習,學以致用、學用結合。簡單來說便是以具體的任務要求為主要的學習動機,完成任務便完成學習的過程,任務的完成效果、完成效率是學習過程的成效與效率。學生在社會交往的情境中用英語進行學習交流,突出了英語的實用性和針對性,有效地提高了他們的語言運用能力。任務型語言教學分為主要的三個階段:任務準備階段、任務引導階段和任務反思階段。
三、任務型語言教學模式的建構
現在許多學校所采用的教材里每一個單元都是以話題的形式而展開的,多數以貼近生活為主,所以很適合采用任務型語言教學模式進行課堂教學。下面將以The way of Americans ' greetings 為例來闡釋該教學模式是如何建構的。
1.任務準備階段。現時,中外文化交融匯合,學生在社會上也會與外國友人相遇;互聯網的發達,應用到英語的地方也有很多,所以在任務設計的時候,教師需要注意到這一點,從實際生活切入課堂主題,設計任務也應遵循由淺入深的原則。
例如:任務一:頭腦風暴,讓學生集中精神為教學做好熱身準備。首先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討論并回答問題。
Can you tell me some expressions for greetings?
How do you response to the greetings?
學生通過個人思考、小組討論,會列出不同的表達問候的句式,并且會相互檢查,發現隊友的錯漏的地方并改正,這樣的方式不僅能讓他們主動去思考,讓他們覺得有話可說,課堂上的氣氛也隨之活躍起來。如果時間允許,還能讓學生上臺進行情境模擬訓練,鍛煉他們的口語能力。
任務二:話題背景的介紹,教師講述有關問候和人們見面時所需要用到的禮儀知識,例如When to Shake Hands?或者英語中常見的頭銜名稱,例如Mr.Mrs.Miss Ms…… 又或者英文名字的構成原則,這個可以在上課前布置任務,讓學生利用互聯網和書籍查詢,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
2.任務引導階段。在課堂上可以讓學生做一片快速閱讀,是任務型閱讀,即帶著問題去閱讀。
What does an informal greeting really mean to Americans?
Why dont most Americans like using titles in introductions?
What do your American friends want to show when they address you with your first name?
Why do Americans ask you some personal questions?
帶上以上的問題去閱讀文章會使學生聚精會神地找出答案所在的位置,而且快速閱讀本身就可以鍛煉學生的閱讀速度和擴充他們的閱讀量。除此之外,還可以讓學生了解更多該話題的國際知識和了解美國文化,一舉多得。
除了帶著問題閱讀,還可以向學生提出一個要求: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文段的主要內容。這需要教師利用中心詞提綱式法,引導學生整理文章的提綱。例如:以第一段為例,主要講美國人的問候方式,結合課文讓學生找出美國人問候的特點simple、informal,即該段落的中心詞,并用文中的例子進行說明;此后,歸納出這種問候方式的真正含義。在課堂的最后,設計“復述文章”的任務,讓學生主動參與其中,這有利于鍛煉學生的口語能力,促進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3.任務反思階段。反思總結是最容易提升自己的方法。在學生把握文章的總體后,讓他們充分思考,開動腦筋,比較中美文化上的差異。他們可根據已有的學習和生活體驗進行充分想象,這樣才會達到源于課本,高出課本的境界。
四、結束語
通過實踐證明,任務型教學模式的確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另外,學生在情境中學習,在師生互動合作中探索新知,完成任務達到目標,這可在很大的層面上提高學生的語言學習效果和語言綜合能力的提升。總之,任務型教學為高職英語的教學提供了很好的幫助,也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做出了貢獻,希望這對今后的教學工作繼續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鄧沙琪.構建高職英語課堂任務型語言教學模式[J].商業經濟.2012(06).
[2]黃朝暉.高職英語任務型教學模式的構建與應用[J].教育與職業·理論版.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