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個圖書編輯,除了要對圖書市場具有敏銳的洞察力,能夠做好圖書選題策劃工作,還要能夠計算好圖書的成本,為圖書出版做好開源節流,從而實現出版的最大經濟效益。本文就編輯為何要掌握圖書成本預算,如何做好圖書成本預算,以及做好圖書成本預算的主要方法有哪些進行探討,提供一些可行的建議和方法。
【關鍵詞】圖書成本;預算;編輯;圖書出版
【作者單位】劉冬梅,內蒙古商貿職業學院 。
當前出版業對圖書編輯的能力要求越來越高, 除要具備經營能力、搜集市場信息能力、預測市場發展方向能力外,還要具備計算經營成本的能力,包括管理費、印刷費、定價等,只有正確估算成本才能知道盈虧平衡點,提升利潤。
一、編輯為何要掌握圖書成本預算
近年來,傳統圖書市場受數字出版、按需出版、網絡出版的影響,面臨更大的生存危機。圖書的種類在不斷增加,印數卻持續降低,庫存壓力不斷增大,使得大部分紙質圖書的印數都集中在四五千冊,出版社根本獲取不到高利潤,想要策劃出一本經濟效益好的圖書變得非常困難。因此,提前做好圖書成本預算,對編輯來說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1.掌控風險,節約成本開支
編輯做好圖書成本的預算除了能夠讓管理階層了解企業的經營狀況,把握市場方向,明確投資,還能夠讓領導依據成本的情況確定選題。因此,編輯策劃應當就工藝使用、挑選材料、定價、印刷數量、出版周期等方面進行徹底分析,做到將成本控制在最低狀態,將定價控制在合理范圍內,確定最合理的印刷數量及出版時間,能夠最大化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讓銷售及提升利潤環節都有依據可循。
2.養成成本理念,提升圖書效益
成本最小是出版社獲得最大利潤的一個重要方法,也就是在明確總利潤后,只要將成本控制在最小水平,就能夠獲得最多的利潤。因此進行圖書成本預算是提升編輯成本觀念的重要手段。圖書大小、材料、裝幀設計、印刷工藝等都與成本有關,編輯在保證質量的基礎上要全面考慮怎樣減少成本,怎樣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生產,印刷多少冊圖書有利于緩解庫存壓力等。編輯只有具備成本觀念,在明確選題的時候才能夠有據可循。
3.洞悉圖書市場,明確選題方向
當前大多數編輯不具備市場風險意識,沒有考慮到市場風險將會引發的后果,不了解什么樣的選題受消費者歡迎,成本與定價控制在多少才能獲得較高的利潤。市場要求編輯要具備預算成本的能力,提升對市場情況的預測能力。所以,圖書編輯應當立足于市場,以成本為基礎來明確圖書的選題,在市場中占據有利地位。
二、圖書要計算哪些成本?
1.直接成本
在生產過程中,只要是直接歸納到圖書成本中的都屬于直接成本。具體包括稿費、校對費、原輔材料花費、制版花費及印制花費其他費用,除以上各種費用外,還包括審稿費、編輯加工費、裝幀設計費等。
2.間接生產成本
指一些與圖書生產相關,但是不能準確歸納到某一種類中只能依照相應方法平攤的花費,又稱作編錄經費。例如編輯人員的工資、編錄用品費等,還有不能歸納到單一圖書品種成本的審稿費、編輯加工費等。
3.期間成本
期間成本是指一段時間內所支出的,不能歸納到某成本種類并且必須要從利潤中扣除的費用。包含如下三個要素:其一,管理成本——有關部門為了舉辦并管理生產經營活動而需要花費的各項費用;其二,財務成本——為了獲得生產經營需要資金而花費的成本,包含利息、調劑外匯手續費和金融機構手續費等;其三,銷售成本(運營成本)——在圖書發行期間為了支撐各項活動順利進行所花費的成本,例如工作人員的工資、辦公費用、開會需要的會議費、業務招待費、工作人員出差費用等。
三、做好圖書成本預算的主要方法
1.要會“算”,準確算出圖書的材料成本
編輯要有經濟頭腦,對圖書出版流程中產生的成本做到心中有數。不僅如此,還要懂得如何在各成本環節“算計”,以節約出版過程中的成本開支。例如,在上海地區一本15印張的書,該書使用的是16開本,正文部分材料選擇的是70G的塑板雙面單色印刷,封面采用的是250G銅版單面四色印刷,使用封面勒口、覆光膜,穿線膠訂平裝,一共印刷了8000冊,那么,正文的材料以6500元/噸來算,需要使用125令張紙,由于出版社需要印刷樣書保存或留給作者(按照65來算),并且為印刷預留伸放量(黑白印刷是2.7%),因此,最終印刷的數量在8114冊左右。從上述的數據能夠看出,一共需要使用125令787×1092的70G膠版紙,大概是3.76噸,折合人民幣大概是24439.03元(含稅)。確定印刷數量之后才可以確定封面需要的紙張數量,由于銅版紙能夠拆令,膠版紙是不能拆令的,圖書封面加封底是4開,再加上勒口8開,一共需要2.63令,按照7800元/噸來算大約需要人民幣2203.67元。
2.要會“省”,學會節約印刷的工價
如果說會“算”是對編輯的基本要求,那么會“省”也是編輯應具備的能力。再以上述案例為例,上海書刊印刷的參考工價因印刷圖書的數量不同,降低印刷的價格也不一樣。正文黑白印工8000冊的價格在5000 元—10000元之間,價格是0.04元/張,得到正文部分的印刷價格是5696.028元(含17%稅)。這種印刷是最常見和單一的,不含任何復雜的技術,因此計算起成本也非常簡單,只需要把單價×印張×印數×0.17(稅)就能夠得出成本。假如出版商對印刷工藝有特定要求,那么在選擇印刷方式的時候就需要和印刷廠商議,這種印刷不允許出現任何的失誤,否則價格就會出現非常大的變化。
從下面的封面印刷就能夠看出彩色印刷是怎么細分的:印刷8114冊,2029張對開,這樣一來,依照2200份以下的印刷價格是0.3984元/4色對開單面,真實工價是945.7737元;但是我們按照2201張來計價,印刷的價格是0.3523元/4色對開單面,最終得到的價格是907.2324元,比第一種印刷減少了成本。因此,細節在整體中是非常重要的,從細節能看出一個人對印刷出版有沒有深入的了解,如果沒有深入的了解,就可能被印刷廠“坑”了。當然,這兩組印刷數量相差較小,價格也就相差不大,假如雙面印刷,相差的價格就非常大了。因此,一個好的圖書編輯在圖書印刷階段,也要學會精打細算,節省圖書印刷的成本開支,才能夠更好實現圖書的經濟價值,提升出版社的經濟效益。
3.要能“摳”,懂得計算印后加工成本
“摳”,不是小氣的表現,它更能夠說明編輯懂得“居家過日子”,能夠為圖書出版節省開支。隨著圖書裝飾方法的增多,很多圖書靠包裝封面引起消費者的注意,這樣就可能大量增加成本。前文舉例的書只使用了覆光膜、勒口等最簡單的技術,因此造價很低。膠版紙裝訂和銅版紙裝訂是不同的,穿線膠、騎馬訂和無線膠訂也不相同,印數、紙張、開本是需要相互對等的。統計印刷的花費是最費時費力也是最麻煩的,即使是最容易的封面也會有“軋鋼線”總數多少的區別,所以這項工作最能檢測圖書編輯的談判能力和市場掌控力。
如今市面上涌現出許多測算印刷價格的軟件和網站,許多業內有名的網站也有類似的業務。可報價是與錢相關的東西,這里面有許多未知因素,不是電腦可以測算的。例如紙的價格變動、書的贈品等。所以, 大多數出版社還是使用手工計算給圖書制定價格。
在如今圖書制作日趨繁復的情況下,預算成了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這就加劇了估算成本的復雜程度。有的書的估算單單列項就占據了一張A4紙,可見預算項目的煩瑣程度。因此,大多出版社都會以25%上下作為制作成本的基準價以給圖書定價,如果造價少于25%,就會使圖書的質量下滑,但僅提高價格又會造成銷售困難, 比25%高的話又會使利潤降低。
因此,作為圖書編輯,不僅要了解印刷方面的知識,還要懂得市場和統籌,必須通過不斷積累,才能獲得控制印刷和生產成本的能力。
[1]楊薇. 論圖書采購中成本的控制[J]. 河南圖書館學刊[J],2006(2).
[2]田世忠,趙晶. 圖書出版策劃中的成本核算與定價策略[J]. 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01(3).
[3]莊國芹.圖書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J]. 出版與印刷,19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