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梅

摘 要:交際教學法已成為我國英語教學的新趨勢,城鎮高中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盡管采用了任務型、啟發式的教學方式,但成效甚微,課堂沉默現象盛行不止。本文基于先進語言教學理論,緊密結合城鎮高中英語教育的實踐,認為認知法和交際法相結合進行城鎮高中英語教學的方法值得一試。
關鍵詞:城鎮高中英語;交際教學法;英語教學
自20世紀80年代英語交際教學法被引進我國以來,高中外語教學改革取得了長足的進展;然而在英語課堂上,仍有學生問而不答,啟而不發,甚至對教師產生抵觸情緒。基于應試教育的基本大環境及社會對知識型、能力型人才的新定義,本文認為應該將認知法和交際法有效結合進行英語教學。研究表明,教師的權威意識和緊張的師生關系使得學生在課堂上保持沉默,為此,教師應知道如何使課堂認知與交際恰到好處地結合,即在關注課堂上的積極健談者的同時,也應更多地鼓勵中等學生和學困生參與課堂討論,打破學生課堂消極沉默,構建生機盎然的英語課堂。
1.認知法與交際法結合的必要性
(1)從認知法和交際法本身看。認知法能使學生掌握所學外語的語法系統,從而為培養交際能力準備條件。而外語教學的根本目的就是培養學生運用外語的交際能力,而不是認知其語法規則。懂得語法規則的人不一定具有外語交際能力。為了使認知法和交際法在運用中揚長避短,共同促進英語教學的發展,我們有必要將它們結合起來。
(2)從教學目的看。九年義務教育初中英語教學大綱上頒布的教學目的是:“通過聽、說、讀、寫的訓練,使學生獲得英語基礎知識和初步運用英語交際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進一步學習打好基礎。”高中英語新大綱教學目的內容也類似,但層次更高。從上述教學目的,我們至少可以歸納出幾項關于智育方面的要求:①獲得英語基礎知識;②打好外語基礎;③獲得初步交際能力;④發展學生智力。為了實現上述要求,認知法和交際法的結合是必要的。
2.認知法與交際法結合的可能性
(1)它們具有共同點。一些外語教學家認為:語義大綱(如概念功能大綱)不排斥語法教學。這與認知法重視語法教學的基本觀點是一致的。另外,它們都主張:①教學以學生為中心;②在教學過程中進行交際操練;③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使外語教學情景化和交際化。
(2)它們的不同點可兼收并蓄。具體內容介紹如下表所示。
3.認知法與交際法結合的操作
(1)構建形象語音。心理學認為, 人類對事物的第一印象特別深刻。教師在介紹新語言材料時,直接通過聲音與其意義相聯系,能為學生以后直接聽外語和用外語思維打下基礎,還能引起學生興趣。操作:讓學生合上書靜聽。教師創設情景并說外語,使聲音與形、景、情等相聯系,在學生頭腦中形成概念的聽覺形象,反復若干遍。
(2)認知知識規律。研究表明,中學生學外語比兒童學母語更難:一是中學生的語言機制已經形成;二是中學生學外語的時間有限,無外語環境,內容多。所以,學生得借助文字來及時認知所學知識和規律。教師可以進行如下操作:叫學生打開書,教師引導學生歸納語音、語法和習語等知識,領讀,叫學生分組自讀,或分角色自讀。注意控制時間,要在學生感到厭煩之前結束。
(3)訓練交際能力。信息論認為: 有足夠的輸入,才會有理想的輸出。聽讀是語言輸入,說寫是語言輸出。有了教師說讀示范和學生自己的聽讀作基礎,學生在交際訓練時困難大大減少。教師可以進行如下操作:叫學生合上書,教師再次示范表演,先叫優生訓練,再進行全班訓練、小組訓練、對子訓練、連鎖訓練等,讓學生進行準交際訓練。
(4)鞏固認知材料。培根曾說過書寫使人精確。為了進一步落實所學材料,必須進行書寫。通過抄寫和做其他書面練習,加深鞏固所學言語和規則,為下一步學習作準備。此步驟在課末或課后完成。
城鎮高中教學不同于農村高中,也不同于城市高中,城鎮學生知識水平和教師的教學水平等均處在中間,改革進步空間巨大。在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盡管已經大力推廣實行交際教學法來應對英語課堂沉默的癥狀,但收效甚微。如果能夠將認知法與交際法的適當結合,必定會產生更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郭家碧.認知法外語教學應處理好的幾個關系[J].課程·教材·教法,1994(06).
[2]章 斌.交際教學法:問題與思考 [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5(09).
(作者單位:西華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