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靜 林麗群 成青
摘 要:高等職業院校輔導員是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承擔著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班級日常管理和咨詢服務等工作,是學生成長路上的引導人。經調查研究,部分高職學生對人文素質概念無意識,對人文素質教育不重視,對如何提高不清楚。輔導員是與學生接觸最多、對學生影響最大的老師,三年的朝夕相處,在學生的心目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輔導員為人處事的每一個細節,對他所管理的學生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起到巨大的作用:輔導員的工作情感、工作態度和工作方法對學生的人文素質都起到重要作用。每一個輔導員都要意識到自己工作崗位的重要性和工作的重大責任感,在使學生成長成才成人的路上作出自己的貢獻。
關鍵詞:高職院校;輔導員;高職學生;人文素質
1 高職院校輔導員工作
高等職業院校輔導員和所有高等學校輔導員一樣,是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承擔著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班級日常管理和咨詢服務等工作,只是受高職院校生源等多種條件的制約,高等職業院校輔導員與本科院校輔導員存在著一定的差距,相當一部分學生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風氣不濃厚,自我控制能力較差,輔導員經常為事務性的工作壓得抬不起頭,喘不過氣。
做學生成長路上的引導人,是輔導員老師的一個重要職責,如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積極引導學生不斷追求更高的目標;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經常性地開展談心活動,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和自尊、自愛、自律、自強的優良品格,增強學生克服困難、經受考驗、承受挫折的能力,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處理好學習成才、擇業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體問題,提高思想認識和精神境界等。
對于學生來說,除了學到一定的專業知識,掌握一定的專業技能,順利完成學業外,還有許多素質需要提高。人文素質就是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它是做人應具備的基本品質和基本態度,包括按照社會要求正確處理自己與他人、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個人與國家,乃至個人與自然的關系。簡言之,就是做人的基本修養。人文素質教育是關于人生存目的的教育,即教會學生“如何做人”,
解決人自身的理性、意志和情感等方面的問題,幫助每個人智力、德行、感情、體格各個組成部分達到和諧狀態,從而提高人的整體素
質[1]。
高等職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一個類型,承擔著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任,輔導員在日常工作中對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有著不可忽視的優勢,能夠把學生培養成為情感智慧與職業能力協調一致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輔導員可以利用與學生最多接觸的機會,對學生進行人文素質教育,高校也可以通過輔導員將既定的人文素質教育計劃和內容很好地貫徹實施下去[2]。
2 學生人文素質的現狀與原因分析
按照現行的入學模式,高等職業院校大學生,是高考最后一批錄取入學的,自我認同為高考的失敗者和受挫者。他們文化基礎相對薄弱,很多高職院校把分數線劃定在全省最低控制線,相當一部分學生并不是帶著最美好的憧憬進入高職院校大學校園的。因此,他們缺乏上進心與求知欲,不會有效利用學習資源,學習風氣淡薄。我們在湖南省內高職院校發放自編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調查問卷400份,收回有效問卷379份,并組織部分學生開展小型訪談,了解了他們對輔導員工作與他們素質需求的關系,根據我們所做的問卷調查與當面訪談,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對人文素質概念無意識。調查中,48.5%的學生對“人文素質”概念模糊,甚至沒有聽說過;受訪者中基本上沒有人能回答人文素質指什么,僅僅個別同學舉例說有禮貌、遵守規章制度是人文素質。二是對人文素質教育不重視。超過60%的學生對學校開設的禮儀課程不予重視,聽課不認真,或者曠課。三是對如何提高素質不清楚。43.7%的學生認為開設人文類課程,如禮儀修養,職業素質訓練等,26.8%的受訪者認為,多聽人文類講座;92%的學生認為,輔導員對他們的素質提高有影響,希望和輔導員多交流。
中學時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除了被動的應對功課外,對一切顯得較為麻木:一是學生受到冷遇。不是所有的學生學業成績都很理想,更不是單憑刻苦與努力就能從高考中獲勝,在中學,成績好的學生往往更能獲得老師的青睞與重視,因此,部分學生處于邊緣狀態,相對于那些成績較好的學生,他們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二是學習基礎制約了學習積極性。雖處同一教室,同一個老師任教,學生們的成績是不相同的,學習效果還受到前期基礎、學習興趣和學習方法的影響,學習效果與學習成績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們在中學階段是否快樂與健康。三是人際交往。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成績平平的學生被歸為一個群體,除非有某種特長,否則總是坐在角落默默無聞,人際交往相對狹小,忽視了自己人文素質的提高。
3 高職院校輔導員在提高學生人文素質中的作用
學生進入高等職業院校以后,輔導員老師是與他們接觸最多、對他們影響最大的老師,甚至遠遠超過開設一門人文素質課程的老師,朝夕相處三年,稱職的、優秀的輔導員會在學生的心目中打下深深的烙印,輔導員為人處事的每一個細節,對他所管理的學生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起到巨大的作用。在訪談中,有學生指出,他們理解輔導員老師工作的艱辛,但不能接受輔導員整天都繃著個臉,沒有一點笑容,甚至也影響了他們的情緒。所以,輔導員應該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一舉一動都可能影響著,作用著學生。
3.1 輔導員的職業情感對學生的作用
輔導員老師經常找學生談話,如學生違紀、了解學生心理動態,班級活動開展等情況需要與學生進行交流,既是嚴師,但同時也是朋友,尤其是現在的九零后大學生,他們需要能夠理解他們行為的老師,需要以他們能夠接受的方式和他們相處,他們才能接納學校。輔導員工作的熱情程度影響著學生對工作的配合程度。教師不是宣講真理,而是跟青年男女娓娓談心……建立一種密切的交往關系[3]。他們感覺你是喜歡學生的,是喜歡工作的,就容易找到歸屬感與責任感。否則,班級管理比較散亂,沒有凝聚力,更不會主動為班級管理出謀劃策。由于工作辛苦,甚至受到領導的批評,輔導員難免把情緒寫在臉上,卻忽視了對學生的影響。不管情況如何,把積極的、正面的和健康的情緒傳遞給學生,不把消極的、負面的和憂郁的情緒影響學生。另外,一視同仁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就是愛每一個學生,愛自己的工作,從而使每一個學生都有豐富的情感和健康的人格。學生感覺到老師不偏袒學生,不忽視學生,更不歧視學生,他們就能感覺到輔導員老師的人格魅力,找到自己的心靈歸屬,把輔導員當知心朋友,從支持輔導員老師的工作到熱愛自己的學校,學生的學習與工作變得更加積極與主動,整個學生管理工作也會充滿無窮的生機與活力。
3.2 輔導員的處事態度對學生的作用
輔導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有面對面的談心,有群體的輔導,還有網絡上不見面的形式,開通微博、微信公眾平臺和QQ空間,每天在工作之余,伏案總結與提煉,工作到深夜,辛苦地工作,學生是耳濡目染的。例如,現在要求輔導員開通實名制微博和微信平臺,學生從好奇到喜歡看老師的文章,寫作本身就會對他們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這些文章的內容,包括活動組織、觀點評論、目標動力、人際交往,人生思考甚至心靈雞湯等,對學生當然也是一種引導、指導和開導,比開會、當面說效果更好,而且永遠地保留在網上,需要的時候就可以打開網絡查看,只要輔導員老師經常這樣做,就對學生終身學習產生正面的影響。三年后,大部分學生走向了社會,選擇就業,輔導員老師的工作態度影響著學生進入職場的態度,是否喜歡自己的工作,是否敬業,今后是否跳槽等。所以,一般情況下,不是因為正常的崗位晉升、升學,輔導員老師要保持相對的穩定,既保持學生工作的連續性,又讓學生感受到老師是喜歡自己的工作的,是敬業的。在輔導員與學生的交往中,掌握一定的人際交往技巧,對學生也會產生巨大的影響,一般情況下,上級可以對下級說“希望”,但下級對上級不可以說,而要說“請”,這既是一種起碼的尊重,也是一種基本的禮儀。隨著九零后自主意識的增強,輔導員在工作中要求學生怎樣,也可以說“請”,顯得更客氣,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一個受到尊重的學生往往更加敬佩自己的老師,也更愿意配合老師的工作。
3.3 輔導員的工作方法對學生的作用
不管是開班會,還是組織學生開展活動,很多情況下需要學生自我管理,在輔導員老師的安排和指導下,有的工作由學生自己來完成。輔導員老師與學生人際交往頻繁,其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學生都盡收眼底,其工作方法影響著學生對待布置的工作和今后的職業的態度。
一是工作要細致。學生都是成年人,有自己獨立的人格與尊嚴,一視同仁地對待學生,盡快記住每一個學生的名字,而不是有的記得,有的不記得,這樣會給學生造成心靈的傷害,哪怕是非常微小的。
二是工作起表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而不行。”無論是何種程度的嚴格要求學生,首先要求輔導員老師自己要做到,教師的示范就是學生的榜樣,如果自己都做不到的,就約束不了學生,也在學生面前失去威信,不利于工作的開展。
三是強調尊重,學生再不守紀,工作效果再不如意,甚至受到領導的批評,都不輕易在學生面前表示,發脾氣,給學生以顏色,讓學生覺得有愧疚感。因為工作中的失誤不完全是學生造成的,有的問題也許不是他們單方面就能解決的,“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需要老師的精心組織、耐心指導和周密部署,出現問題共同尋找原因,努力吸取教訓,勤于總結經驗,這樣工作就會蒸蒸日上,學生也會信心滿懷。
4 結語
輔導員是富有情感的職業,“情感投入”就有“情感回報”,只有真心關愛學生成長,輔導員自己也才能一道成長起來。輔導員的職業情感、處事態度和工作方法,無一不影響和作用著所管理的學生,甚至沒有直接管理,僅僅是在工作場所觀察到的,這個輔導員也會對學生產生威信,學生不會無動于衷。這種影響與作用就是學生人文素質的提高,比單純開設一門功課,效果更好,作用更長久,學生于無形中受到教益,正所謂身教大于言傳,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學生也愿意向輔導員老師學習,所以,每一個輔導員,都要意識到自己工作崗位的重要性和人才培養工作中的重大責任感,不管是自己所管理的班級學生,還是沒有直接關系的學生,都可以在學生成長、成人和成才的路上發揮自己的作用,作出自己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黃靜,劉清麟,歐又瑞.高等職業院校大學生人文精神培育研究[J].文教資料,2012(30):144-145.
[2]張麗芳.論高職院校輔導員在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中的作用——以閩西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5(2):170-172.
[3]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415.
基金項目:湖南省高校輔導員研究工作2014年專項課題,項目編號:FDY14024。
作者簡介:黃靜(1971-),男,碩士,講師,湖南湘潭人,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教育教育;林麗群(1979-),女,碩士,講師湖南洞口人,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成青(1982-),湖南湘潭人,本科,講師,研究方向:公文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