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俐諾
【摘要】高一英語學習不僅處在一個由初中英語向高中英語的過渡時期,更是高中三年英語知識的奠基階段。初高中教材與教法的明顯差異對學生造成的沖擊可能直接導致其不適應高中學習,成績波動明顯,喪失學習積極性,造成不利影響。主要原因是這個階段的學生對“如何更有效的自我學習”缺乏清晰認識,而基于元認知策略有方向的對高一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進行培養(yǎng),從而適應高中學習需要,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關鍵詞】新生 共性問題 教學策略
一、共性問題的分析與思考
由于這一階段的特殊性,教學實踐過程中,高一學生在英語學習中遇到的主要問題存在共性。
首先,學習習慣不良或?qū)W習方法不當導致的效率低下。首當其沖的問題是學生普遍忽視預習—聽課—鞏固這一個整體學習過程能帶來的學習效益。具體表現(xiàn)為:課前不預習,課堂上不記筆記,課后不整理。初中書本的短語的劃劃背背可以基本應付考試,所以初中學習對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雖然有所強調(diào),但很少有人保持這種習慣。誠然,對于知識容量較小,上課節(jié)奏慢,重復度高的初中英語學習來說,預習與否會一定程度上造成新知識接受速度快慢的不同,但最后成績差異卻并不明顯。然而,初高中英語教材跨度較大。高中英語學習不管是從知識容量還是難度上較初中來說都大有提升。英語有句諺語說得好:You may take a horse to the water,but you can't make it drink.(牽馬河邊易,逼它飲水難)外因有影響作用,卻不起決定作用,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是一切課堂教學的核心要求。
二、元認知與元學習
元學習能力指的是有意識的控制自己的學習行為的能力。元學習主要區(qū)分了“學會”和“會學”這兩個概念,“學會”反映的是學習結果,而“會學”反映的是學習過程,具有積極性和主動性。(馬文福&馬俊海,2011:28)這種能力對高一英語學習很重要。首先,雖然經(jīng)過了中考的篩選,但大部分新生的英語水平參差不齊,尤其是拓展知識的掌握度大有不同。對于大班教學的高一英語來說,教師只能根據(jù)平均難度進行授課,這在大多數(shù)情況上并不能滿足成績較差的學生和成績較好的學生的需求。這個時候運用元認知策略對學習方式進行調(diào)整,以自我學習來補充未達標或有目的的篩選上課所授知識變得至關重要。高中網(wǎng)狀的知識結構決定了整理歸納這一學習習慣的重要性。激活提升學生元學習能力,有利于學生對自己的學習狀態(tài)進行監(jiān)控,隨時調(diào)整學習狀態(tài),養(yǎng)成個體適應性最高的學習習慣,達到最佳效率。
三、如何培養(yǎng)
Richard Decharms(1972)認為,如果能夠讓教師和學生,意識到自己在學習行為中的主導作用,而不是被主導的,那么就既可以增加老師的工作積極性,和學生的學習成績。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己領悟和教師在知識傳授中都能培養(yǎng)學生的元學習能力。但目前來看,大多數(shù)學生無法從學習中找到快樂,也完全忽略了自己在學習和課堂上的主體作用,反而將學習當作一種“老板”給予的任務來完成。不管是從這個方面考慮,還是考慮到高一學生自我領悟能力較弱,教師的適當引導必不可少。因此,若想要學生通過自學構成知識體系,并學會采用深加工學習策略,及時監(jiān)控自己的自學狀況和學習進度,還得在這種隱形教學的基礎上補充適當?shù)娜蝿諄韺iT明確傳授元學習技能。
四、具體措施
在隱性教育上,應注意對教材的仔細研讀,仔細研究過教材的基礎上,整理相關聯(lián)知識,將知識體系的主干教給學生,并注重每個枝椏的發(fā)展,從而使學生無意識的網(wǎng)狀的吸收知識,從而達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在顯性鍛煉上應注意在元學習策略的指導下布置鍛煉元認知和元學習能力的任務。加強對學習動機、意志力等內(nèi)在因素的監(jiān)督,引導學生培養(yǎng)更好的心理狀態(tài)。學習動機,對英語的興趣,意志力,甚至包括對成績不理想的挫敗感,焦慮感等心理問題的監(jiān)督,能夠及時有效的在學生轉型的關鍵期加以指導,從而突破瓶頸,真正在思想上走向成熟。這種非智力因素與學生能否順利進行學習活動的效率以及元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有密切關系。加強學生的自我導向?qū)W習,幫助學生合理確定學習目標,建立學習計劃。(李如密&孫龍存,2007)這個學習目標指的既是長期的學習目標,可以以此作為一種內(nèi)因來驅(qū)動學習。更指的是制定短期的學習目標,并初步具有對學習進程和學習任務的管理意識,并根據(jù)計劃調(diào)整自己的學習計劃和學習難度,定點定量完成任務。引導學生形成反思性思維和辯證性思維。對學習的監(jiān)督和計劃體現(xiàn)了一種反思性思維和辯證性思維。學會反思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辯證的解決問題的能力,都能夠從根本上幫助學生提高對學習活動的監(jiān)督意識和掌控能力,從而達到提高元學習能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Richard Decharms.1972.Personal Causation Training in the Schools.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2,95-113.
[2]馬文福,馬俊海,基于元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自然地理教學策略[J].中國冶金教育,2011,(3).
[3]李如密,孫龍存.元學習能力培養(yǎng):促使學生學會學習的關鍵——基于現(xiàn)代教學論視角的思考[J].課程·教材·教法,2007, (6):4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