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婷
【摘 要】閱讀理解是讀者對書面文字做出的一種反應,是讀者對呈現在閱讀面前的一種思考和解讀。由于讀者的個人因素和讀物本身所涉及的種種因素等方面的影響,讀者對相同的閱讀材料會產生不同的理解。這就提醒我們要注重英語閱讀理解的層次性。
【關鍵詞】初中英語 閱讀理解 層次性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9.180
在進行初中英語教學時,我們發現,有不少教師對閱讀教學的認識和實施存在一些偏頗之處。比如,由于他們把大量的教學時間和精力放在了對閱讀材料中出現的生詞,長難句等知識點的分析和講解上,導致最后他們沒有時間去著重培養與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密切相關的教學活動,使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變成了通過閱讀材料學習和掌握詞匯和語法知識,偏離了英語閱讀理解教學的重點。我們知道,英語閱讀教學所要達到的重要目標是培養學生能從文章中獲取信息的能力、能理解閱讀理解材料中作者表達出的不同觀點和態度的能力,能通過識別不同文體的特征以提高閱讀速度和加深閱讀理解的能力等。那要避免在我們的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出現偏離,就應該注意閱讀理解的層次性。
一、表層文字理解
表層文字理解是指人們對作者所使用的文字的表層意義的理解。比如,作者想表達“這次會面非常重要”。會說:“This meeting is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t.”或者說“This meeting is of great importance/significance.”等等。在上述這兩個句子中,作者使用了表示“重要”意義的詞匯“important /significant”或短語“of great importance/significance”,這樣就明確地向讀者傳遞了兩個信息。我們的學生只要認識這些單詞,理解了詞與詞之間的關系,懂得這兩個句子的基本結構,就會理解作者比較直截了當地表達出的這層含義。通過對表層文字的理解,就可以了解作者直接闡述的實施細節和思想觀點。那我們需要注意的兩點。首先,理解事實細節。事實細節主要指的是作者在文章中呈現出來的具體事實,比如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距離、數量、方式、原因以及結果等等。其次,理解思想觀點。思想觀點主要包括作者在文章中給一些術語下的定義、闡述的段落主題和全文的中心思想或主旨大意。段落主題一般情況下是由每一段的主題句來表達的。
二、深層含義理解
深層含義理解指的是人們對作者在文章中所表達的隱含意義的推斷性理解。實際上,它是以讀者對文章中的表層文字理解為基礎的。如果說沒有對表層文字的理解,那么就談不上對文章深層含義的理解。以上文中提到的“這次會面非常重要”為例。作者可以換一種表達方式把這個信息傳達出來。例如,他不直接使用表達“重要”含義的詞匯或短語,而是通過一定的措辭和行文方式,間接地表達出他想要表達的深層含義。作者采用間接的信息傳遞方式,讀者要想理解作者間接表達出的這層深層含義,我們不僅需要運用自己所掌握的語言知識,而且需要需要自己所掌握的有關社會文化方面的知識,與此同時,還應該對作者的行文方式進行合理的綜合性的判斷和推理,然后得出結論。
要想理解并且推斷出英語閱讀理解中文章的深層含義,我們必須掌握一定的英語語言知識,這點是毋庸置疑的。除此之外,我們還需要掌握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方面的知識。比如,作者在表達時,經常會運用一些比喻性的語言,比喻的使用會使語言豐富多彩、表達栩栩如生,往往會給讀者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但是,有時比喻的使用會給讀者的理解造成一定的困擾。實際上,比喻運用的是一種比較手法,要想準確理解英語中比喻的運用,我們需要明白所比較的兩種事物是什么,而且要理解比較的基礎是什么。這就需要我們借助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方面的知識來幫助我們理解。那么,深層含義的理解可以分為兩個層次:低水平的深層含義理解和高水平的深層含義理解。低水平的深層含義理解是指比較簡單的推斷,我們的學生可以通過段落中句子與句子之間的關系的理解,推斷出作者沒有直截了當表達出的信息。而高水平的深層含義理解是指對比較長的篇章的理解,并且往往是指讀者從多個角度對其進行解讀。
在提升學生的深層理解能力的過程中,除了要注意上文中提到的問題,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不斷進行思考。例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與閱讀相關的背景知識教學的過程中,如果不注重引導學生思考,可能學生只是簡單的將教師的教學內容視為十分有趣的“故事”,在開心之余很快的忘卻,如果教師能夠引導學生積極的進行思考,學生會思考教師講解的內容會在哪些環境下發生,如果發生這樣的情況代表什么含義,自然學生在以后閱讀的過程中遇到與教師講解的背景知識相類似的情況,就能順利的理解文章要表達的含義。
三、創造性理解
創造性理解指的是讀者在對閱讀材料進行分析、綜合的基礎上進行一定的判斷和評價。
(一)分析
創造性理解需要讀者對文章內容進行分析,也就是把文章分解為幾個部分,并且對你所分出來的各個部分及其彼此之間的關系進行考察,了解各個部分之間的有機聯系及其各個部分在整個文章中所能發揮的作用,比如能理解段落中各個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能利用上下文的線索幫助自己消除歧義,以便對全文進行更深入的理解。
對文章進行閱讀分析符合學生的認知過程,即從具體到抽象,從個別到一般的認識規律,有助于培養學生加工、提取、篩選文章重要信息的能力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閱讀的過程中采用分析的方法可以幫助學生對文章的內容進行下面幾方面的分析。
第一,區分各個段落中的主題句與細節句,區分語篇中呈現事實的句子和非呈現事實的句子等。第二,區分文章中呈現事實的句子和表明作者觀點的句子。第三,分析作者所表達的思想之間的邏輯關系,比如,作者在這個段落中雖然沒有運用文章信號詞在表層結構上呈現因果上的邏輯關系。在這種情況下,哪些句子是用來說明原因的,哪些句子是用來說明結果的。第四,分析作者的寫作意圖等。一般而言,作者不會單純地只是為了寫而寫。他們進行書面創作總有一定的意圖要表達,或者說要達到一定的目的,例如勸說人們保護環境,或者鼓勵人們不斷地創新,或者贊揚人們的真、善、美精神,或者向人們發出吸煙危險等方面的提示或警告。
(二)綜合
創造性理解需要讀者對文章內容進行綜合,就是把文章的各個部分連接成一個整體進行考察。在我們閱讀課上常常開展的一種綜合性練習活動,是要求學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礎上,把其中的相關信息和表達的思想練習起來,進行一定的整合,然后運用于文章不同的表達方式,把其中的重要信息和思想重新表達出來。有效的綜合不僅有助于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對提高學生做閱讀題目的正確性也有很大幫助,很多英語閱讀題目需要學生通過對文章的總體把握進行推測,例如中心主旨題目,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引起重視。
總之,初中生必須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英語考試中一直都流行著這樣一句話“得閱讀者得天下”,可見閱讀的重要性。因此,初中英語教學大綱把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作為目標是正確的。學生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也就具備了一定的自學能力,為今后長期的英語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所以,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是我們的作為老師的教學任務,我們不惜注重英語閱讀理解的層次,從而提高他們的語言運用能力,注重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最終提高學生的英語文化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