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網絡時代的到來對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的開展既是機遇又是挑戰,如何更好地利用網絡,全面有效的開展德育教育工作當前需要重點研究的內容。
【關鍵詞】網絡時代 ?德育教育 ?挑戰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8-0059-02
隨著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的不斷發展,互聯網已經成為當下最為熱門的話題。 現如今,互聯網已經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來源,特別是當代大學生,幾乎每一個人每天都會花費一定時間在互聯網上瀏覽各種信息。雖然網絡的發展給人們獲取信息帶來了極大便利,但不可否認的是網絡上一些負面信息也給高校德育教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如何更好的利用網絡,更好的去開展德育工作成為當前很多高校重點研究的內容。
以往高校開展德育教育工作,一般是以課堂講授、專題講座等形式進行學生教育的,網絡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德育教育的開展途徑。這一點對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網絡信息傳播速度快,而且網絡信息量非常大,這些均是其開展德育教育工作的優勢。但同時我們需要注意的是,網絡這把“雙刃劍”也給高校的德育工作帶來了一定程度的負面效應:首先,網絡上存在著大量的西方資本主義文化和意識形態,容易對學生的思想產生負面影響。網絡是一個開放的,資源共享型的環境,任何人都可以自由查閱網絡上的任何信息。這些信息中肯定既有有益信息,同時又有有害信息,既有真實信息,又有虛假信息,從技術手段上可以一定程度的進行過濾,但這種過濾并不是絕對的。這就給西方一些國家發動“文化戰爭”提供了便利條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等腐朽的價值觀念通過網絡,不斷侵蝕著當代大學生的思想,導致他們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塑造上容易誤入歧途,給學校德育工作的開展帶來挑戰;其次,網絡上存在的各種信息垃圾同樣會對大學生思想和身心健康帶來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以往,大學生均是通過課堂、圖書、新聞等途徑接受信息,這些信息均是通過篩選過的有利信息,對學生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具有較大幫助。網絡時代的到來,學生可以自行利用網絡獲取多種信息。這里面不乏一些黃色、暴力、封建迷信等垃圾信息,這樣無疑會給大學生的思想觀念造成負面影響,特別是對于一些思想比較單純、意志力不堅定的大學生,他們很容易受到這些垃圾信息的影響,不僅浪費他們的寶貴青春,還影響著其身心健康的發展,對學生德育工作的開展產生了強大阻力。
網絡是一個自由且隱秘的空間,在這個虛擬的世界里,人們既可以享受到海量信息帶來的便利,同時又要接受同樣巨大的負面信息侵蝕,如何能夠更好地利用這個資源,充分發揮其優勢,更好地開展學生德育教育工作是當前需要重點研究的內容。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開展具體工作:
第一,充分發揮網絡優勢,提高學校德育教育工作效果。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傳統“輸出式”德育教育工作已經無法適應當前的發展趨勢,逐漸將其轉變為引導式教育方式是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高校在開展具體德育教育工作時,要充分全面學習網絡信息傳播及過濾技術,繼而從一個灌輸者轉變為一個啟發者和引導者。高校德育教育工作應該積極利用網絡技術,通過這種高科技手段,不斷加強和改進德育教育工作。課堂教學是當前高校德育教育的主要方式,教育工作者在實際教育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篩選出有意義能夠勾起學生興趣的網絡信息,在課堂上圖文并茂的講授給學生。
第二,通過網絡加強學校、家庭、社會三方面的聯系緊密度。學生德育教育的有效開展需要學校、家庭、社會三方面的共同作用,任何一方都會對學生德育教育工作產生一定影響。網絡時代的到來能夠實現三方面的信息共享,能夠以最快的速度實現三方面的溝通。學校可以開設專門的家長和社會反饋群,鼓勵家長同學校保持緊密溝通,時刻關注學生思想上的變化,特別是學生在校期間的表現,家長完全可以通過網絡與學校實現對接。這樣不僅能夠對學生個人行為產生一定約束力,更重要的是能夠時刻幫助學生調整思想動向。但這種做法最應該注意的一點是,學校、家庭、學生三方面要保持溝通,不能夠單方面的采取這種措施,以免讓學生出現逆反心理。
第三,加強高校網絡信息監控,充分凈化網絡傳播渠道。網絡信息傳播速度快且數據量龐大,學校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技術手段,對一些負面信息進行過濾。雖然這種辦法并不能完全過濾掉垃圾信息,但是可以起到一定效果的。大學生思想正處于成長期,很容易受到這些負面信息的影響,所以高校應該成立專門的校園網絡管理部門,對流入的網絡信息加強管理和監控,根據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適時采取技術手段進行刪除和過濾。對于一些社會熱點問題,要對大學生進行正面引導,不斷增強他們的辨識能力、自控能力等。
參考文獻:
[1]路璐.網絡信息化時代對當代高校德育教育的影響和探討[J]. 科教導刊(上旬刊),2012,08:40+55.
[2]蘇潔.網絡對德育教育的機遇、挑戰及對策探析[J]. 電子制作,2015,09:206.
[3]潘小妹.“微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機遇挑戰及應對[J].大眾文藝,2013,23:212-213.
作者簡介:
張建寧(1963.5.20-),男,安徽省蕭縣人,大學,中級,研究方向: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