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衛珍

【摘要】教材是課程實施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開展教學活動的主要依據,也是高中英語教學質量的決定性因素之一。為了了解高中英語教材在少數民族地區的使用現狀,本文綜合運用問卷調查法、訪談法、課堂觀察法和文獻法,調查了云南省某縣高中的英語教材使用現狀,并對其分析,旨在發現問題并提出合理的建議。
【關鍵詞】人教版高中英語教材;少數民族地區;使用現狀;建議
教材是課程實施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開展教學活動的主要依據,也是高中英語教學質量的決定性因素之一。教材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教材是指課內和課外教師和學生使用的所有教學材料,狹義的教材就是指教科書[1]。本文所指的教材只是教科書。2001 年教育部頒布了《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試驗稿)》(我們通常稱之為新課程標準)。根據《新課程標準》,2003 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必修)》(New Senior English for China,我們通常稱之為新教材),于2003 年 9 月開始試用。云南省的某少數民族自治縣也于2008年開始使用此套新教材,NSEFC是一套圖文并茂、內容新穎、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好教材。新教材除了培養學生的語言技能和傳授語言知識外,還注重對學生文化意識、情感態度以及學習策略等方面的培養。但是無論對于老師還是學生來說,在教材的實際使用中還是存在了一些問題。所以本文通過綜合運用問卷調查法、訪談法、課堂觀察法和文獻法,調查了云南省某少數民族自治縣的2所高中的英語教材使用現狀,在充分了解老師和學生的困難之后,旨在提出合理、實效的建議。
1、新教材在少數民族地區的使用現狀
云南省某縣地處邊疆少數民族地區,教學軟件、硬件遠不及沿海地區,所以在教材的實際使用中發揮了教材積極作用的同時也約到了很多的問題,本次主要使用了問卷調查法,共調查了20名英語老師和150名學生,旨在收集有關教師和學生對教材使用的數據;為了獲取更多的數據和對一些在問卷中無法說清楚的問題,本文還利用了訪談法和課堂觀察法,對老師使用新教材的現狀進行了調查及分析。
71%的老師對新教材還是很滿意的,他們認為新教材與老教材相比內容精簡豐富并貼近生活、圖文并茂,新教材共72個話題,每個單元一個話題,涉及了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有科學、文化、地理、政治、經濟等。但還是有29%的老師對新教材不太滿意,他們認為新教材的任務活動太多,對于在高考指揮棒下的學生來說,那些都是多余的,增加了學生的負擔,更何況是對于邊疆的少數民族來說,他們大多數都是到初中才開始真正的接觸到英語,所以對于新教材,他們覺得要適應還是比較困難的。下表是學生用書的各單元的內容及編排:
在本次調查中,老師并未全部利用教材,老師對教材做了調整。但是所有的老師都非常重視教材中的閱讀,一個單元中的閱讀占到了2-3個課時,80%的老師基本上使用的是翻譯教學法,布置給學生的任務基本是失敗的,僅有20%左右的老師使用任務教學法;其次教師注重的是詞匯的教學,所有老師都是帶著讀并講解重點單詞;對于聽力,從高一年級開始,學校會給學生們定制專門的聽力材料,以高考題的形式給學生訓練聽力,對于教材中的聽力,只有39%的老師在使用,但那也只是使用閱讀的聽力而已;對于口語教學,該教材很少提供示范性的對話,提供更多是專題性會話的語言素材(如對某個話題發表評論、交換看法、展開辯論、提供建議或表達意見等)。活動的方式主要是提供主題、情景和意念功能項目,讓學生自己組織語言,進行說話、討論、辯論、采訪或報告等。但在少數民族地區有43%的老師都是少數民族,他們的口語能力需要提高的情況下,90%的老師上課都是用漢語上課,在調查中只有一位老師使用全英文上課,其余的都只是偶爾使用,學生的口語練習基本為零;對于教材中的Summing up和Learning tip 老師們基本不上的。
在高考的指揮棒下,教師對教材的取舍和整合、對教學的設計、對學生的指導,都會有意無意地朝高考靠攏,所以從整體上來說本縣的英語老師還是沒有充分發揮出教材的優勢,更沒有突出少數民族地區的特色。教師非常注重閱讀、詞匯、聽力、語法教學,62%的 老師認為新教材沒有達到考試的要求,對學生的交際能力包括四個方面:(1)語法運用能力(grammatical competence);(2)社會文化運用能力(sociolinguistic competence);(3)語篇運用能力(discourse competence);(4)策略運用能力(strategical competence)[2]也 有所忽視。
2、建議
(1) 教師應樹立新的教材觀。教師不能過分依賴教材,葉圣陶提出,教材只是夜歌例子而已。[3]要是要在現有教材的基礎上開發出多遠的教學材料。對于少數民族地區的老師和學生來說,老師更應了解學生,教材與現實練習在一起才能充分地發揮教材的積極作用。
(2) 靈活設計教學、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法。教材的使用成也在教師,敗也在教師,這就要求教師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在教材中設計了很多的教學活動,可教師不能照部就搬,得對教學設計做二次加工,拉近教材與教學的距離。在課堂教學中應該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3) 綜合運用教學評價手段。只把考試這種終結性評價方式作為唯一的評價手段,打壓了學生的積極性。
3、總結
教材是否能發揮它的積極作用,關鍵在于教師的使用,所以教師一定要對教材做科學、合理、有效的開發,這一切的前提都要以學生為出發點和落腳點。
參考文獻:
[1]Canale & Swain.Course Design:Developing Programs and Materials for Language Learning.Cambridge:CUP[M].1986.65-80
[2]程曉堂.2002.英語教材分析與設計[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3]葉圣陶.1980.葉圣陶文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4]江淑玲,鄭志戀.新版高中英語教材使用情況調查與分析[J].基礎英語教育.2009.第11卷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