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
【摘 ? ?要】閱讀能打開人們求知的大門,是不斷學習、汲取知識、與人交流的重要途徑,也是培養學生綜合性語文能力的客觀要求。英國哲學家培根曾經說過:“讀書給人以樂趣,給人以光彩,給人以才干?!遍喿x需要從小培養的語文素養和能力,新的教學大綱對小學語文閱讀提出了新的要求。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8.171
語文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是我們進行交流溝通的重要工具。生活中處處有語文一個人的語文能力是文學素養、思想水平和人際溝通等綜合能力的體現。因此,在小學階段,教師要幫助學生打好基礎,加強聽、說、讀、寫的基本訓練,學以致用,加深對語文的感悟和理解。閱讀是語文教學的核心,它鼓勵學生學習和積累,擴展學生的知識面,教會學生如何正確的應用和豐富自己的語言知識。那么,什么是閱讀呢?閱讀是經過大腦的分析綜合活動,從文字和圖片等視覺材料中獲取信息的主動的過程。閱讀是一種理解,領悟,吸收,鑒賞,評價和探究文章的思維過程??梢蕴找比藗兊那椴伲嵘晕倚摒B和氣質內涵。
小學閱讀分為朗讀和默讀。朗讀要求學生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大聲讀課文,注意通過閱讀文章的語音語調、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而默讀要求學生閱讀要有一定的速度,借助詞典查閱、理解詞語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的含義和感情色彩,體會詞句表達效果,學習正確的使用標點符號。找出文章線索,聯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知識經驗,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簡述文章梗概,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
新的小學閱讀教學提出以“堅持自主性閱讀、創造情境性閱讀、鼓勵情趣性閱讀、提倡探究性閱讀、推進批判性閱讀”的新模式為標準,教師應該采取哪些策略加強對閱讀課程的教學訓練,提高教學品質呢?
1.創造教學情境,激發閱讀興趣。有趣的閱讀教學情境能夠引人入勝,使學生注意力集中,激發學生的閱讀的興趣和信心。閱讀變得更真實,學生能夠感同深受,進而積極主動地感知文章的內容,把握作者的感情態度、充分的體會文章的意境,積極思考問題,與文本對話,達到情感的共鳴。語文教學具有較高的藝術性,首先,選擇合適的教學手段和教學工具是創造教學情境的有效方法,在講到蕭紅的《火燒云》這篇課文的時候,新課導入時教師可以用多媒體展示一些火燒云的圖片,要求學生充分的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寫一段有趣的文字來描寫所見的景象和自己內心的感受。通過這樣的教學形式,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其次,要求教師要用有感染力的語言,創造真實的課堂氛圍,便于學生模仿和學習。例如,文章中有這樣一段文字:“一會兒,天空出現一匹馬,馬頭向南,馬尾向西。馬是跪著的,像等人騎上它的背,它才站起來似的。過了兩三秒鐘,那匹馬大起來了,腿伸開了,脖子也長了,尾巴可不見了??吹娜苏趯ふ荫R尾巴,那匹馬變模糊了?!弊髡哂昧素S富的比喻將云朵的形狀描寫的栩栩如生,教師在朗讀的時候注意聲情并茂,把握聲調、節奏,再請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描寫火燒云形態的文段,訓練學生的情感的表達。課外還可以進行一些與課文相關的小活動,將課堂內外結合起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請學生們觀察晴天的傍晚,拍下你認為美麗的火燒云照片,帶到學校與同學們分享,并且,可以通過圖片編一個小故事,講給同學們聽。使閱讀延伸到生活中來,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有訓練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充分發揮閱讀的模板作用,使學生體會到了學以致用的樂趣,俗話說,親其師才能信其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2.培養閱讀的自主性,增進小組學習活動?!耙磺€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薄皺M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同一本書、同一篇文章,不同的人會品讀出不同的味道。原因就在于語文自身的學科特點和學生的個性特征決定了不同的學生、不同角度對文章進行分析和感悟收獲是不一樣的,所以,學生要學會自主的閱讀和學習,擴大知識面,豐富知識貯備。傳統的教學是老師“講”學生“學”單一的教學模式,“填鴨式”、“灌輸式”讓學生感到語文的枯燥無味。教師應該要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通過課堂教學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自主的參與閱讀。例如,老師可以推薦一些適合小學生閱讀的書目,像《愛的教育》《繁星·春水》《伊索寓言》《童年》《魯濱孫漂流記》《昆蟲記》等書,既符合學生年幼的心智的發展規律,又能夠傳輸給學生正確的思想和能量。在培養自主性學習的同時,增強小組學習和交流。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弊x書如果缺少了分享,那么就缺少了思想的成長。教師通過開展合作閱讀的形式,激發學生共同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培養了學生交流合作的團體精神,使每個學生盡可能平等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從而分享知識,提高能力。合作學習的首要條件是恰當的分組,每個學習小組中既要有閱讀能力強、課外閱讀豐富的學生,也要有缺乏興趣和信心的稍微差一些的學生,這樣有利于學習小組形成互幫、互促的學習氛圍。其次是為了使每一位學生能夠在小組活動中有所收獲,每個成員在小組里都要有合理的分工。比如說,在每一次課外閱讀活動中,有的同學負責“閱讀角”圖書的管理,同學輪流負責記錄和整理小組同學的讀書筆記。再次,小組學習和活動要有趣,具有合作的價值。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小組活動的作用,達到共同學習的效率。
3.提倡探究性閱讀。閱讀就是要從文本信息中找出有用的信息,能夠學到知識。比如文章的寫作手法、故事情境、人物描寫、感情態度等等,優秀的文章是鼓勵和感染人的,除了課堂上的閱讀以外,還鼓勵學生利用圖書館、網絡等渠道進行探究式閱讀,拓展知識面。探究性閱讀要追本溯源,透過文字表面看到文章的寫作背景、語言深刻的韻味、從細節中認識語言文化的精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探索、小組討論,在已有知識積累或生活經驗的基礎上,積累新的知識,提高語文能力和明辨是非的情感態度。
小學語文教師應該重視閱讀教學,閱讀是積累文學知識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師應該采取一些教學策略和手段來增強學生對閱讀的興趣,進而提高教學質量,幫助學生打好語文基礎。創造教學情境,培養學生閱讀的自主性,增強小組合作,提倡探究性閱讀等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育中都是值得嘗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