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助項目:2014年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青年項目,項目名稱為:高級英語整體語言教學模式中口語教學的探索與實踐,項目編號為:2014一qn一559
摘要:本文將整體語言教學理論應用于非英語專業英語閱讀教學,以某篇大學英語閱讀課文為例,指出了該理論在大學英語閱讀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性。
關鍵詞:整體語言教學理論;獨立學院;英語閱讀
一、引言
閱讀教學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各類英語考試中,閱讀理解占分比例較重。如英語專業的專業四級考試的閱讀理解分值為25分,而非英語專業的大學英語四級考試閱讀理解的分值是35分,可見,閱讀在英語課堂教學和英語學習中的重要性都是不容忽視的。然而,英語閱讀教學在獨立學院的課堂教學中存在著這樣一些問題。首先,由于學生基礎知識薄弱,詞匯量累積較少,閱讀能力較差,缺乏學習興趣,存在厭學情緒;教師忽略了對學生學習英語興趣的培養,同時沒有積極調動學生在閱讀課堂上的主觀能動性。這些教與學存在的問題影響了獨立學院英語閱讀教學的教學效果和質量,同時,也制約了學生的綜合能力的培養。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本文認為整體語言教學理論對大學英語閱讀課堂教學具有一定的現實指導作用。
二、整體語言教學法
整體語言教學法指出,語言是一個整體,語言內容和語言技能是緊密聯系起來的。首先,整體語言教學理論認為語言不是分割的片段,詞匯、語法等是整體的,要從整體去發展并培養語言能力。其次,在語言教學活動中,學生是課堂的中心,教師要因材施教,積極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教師應在課堂活動中創造真實的語言環境,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語言表達能力。語言教學強調合作學習。在課堂上,學生之間應該互相合作、積極參與到課堂交流互動中。
三、整體語言教學理論在英語閱讀課堂中的實踐
《英語泛讀教程》是高等院校普遍開設的一門英語基礎課程,同時也是使學生大量接觸英語讀物和培養閱讀能力的一門實踐基礎課。通過一定量的閱讀實踐來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在閱讀速度、詞匯量等方面達到規定要求,并增加對語篇結構、語境等的感性認識。
本文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英語泛讀教程2》Unit 5“A Mothers Place”為例。首先,教師需要進行閱讀前的導入。即可以采取一些方法來激發學生對本篇課文的興趣。這些方法可以是創設情境,故事導入,直觀法等。也可以將幾種方法綜合在一起。閱讀前,針對本篇課文,提出幾個問題讓學生們分小組討論回答。如:
·What roles do mothers play in the family?
·What will you do after you quarrel with your mother?
根據課文標題,學生可以了解到文章的內容是和母親相關的。經過分組討論交流,可以提問學生回答。同時,也可以讓學生敘述在平時生活中母親和自己的一些小故事。以此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更體現學生在課堂中的主人翁意識。同時也體現了小組之間相互合作,學生的思維也變得活躍。教師也可以借助相關的視頻、電影或者歌曲來體現這一主題,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印象,提高學習效率和能力。
做完課文的導入后,接下來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在有效的時間內快速閱讀全文,了解文章的大意。并完成這一課后的A & B 兩部分,即關于課文內容的10道單項選擇問答題。最后,可以檢測學生的閱讀效果。對于錯誤多的題型應給予講解。除了教師的講解,在閱讀過程中,更多的是讓學生成為閱讀的主體。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閱讀能力。除了完成這些閱讀選擇題,也需要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討論,對文章進行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對于學生有疑問的長句難句,教師需要進行講解分析。
閱讀課文后,學生了解到文章大意是關于母親在一次和兒子兒媳的談話過程中,就一塊花園地是應該種植還是閑置引發了爭執。令母親傷心和意外的是兒子沒有支持自己的想法,而是與妻子站在一邊。就課文內容,可以提問學生以下問題,以檢測學生閱讀效果。例如:
·How did Dorothy feel about herself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story?
·Why did Dorothy think herself redundant? Can you give me some examples?
·After reading what do you think of Tims way of solving the problem?
為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可以讓學生復述課文內容。在復述中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單詞或句型以提示,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英語口語。最后,也可以讓學生對文章的部分情節片段進行角色扮演。
由此可以看出,將整體語言教學模式應用于閱讀課堂中,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體現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的主體作用。學生有了學習興趣,自主學習能力強。整體教學理論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閱讀感興趣并且有意義的閱讀材料,要為學生創造真實的語言環境,并進行真實的語言交流,從而學以致用,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同時,對于教學過程,教師要從整體出發來設計教學步驟,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即從整體發展學生的聽、說、讀、寫四項綜合能力,而不是側重發展某一項,或忽視其中某一個。如在傳統的英語閱讀課堂上,教師通常是講解課文語法點,核對問題答案,并沒有意識到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性,也忽略了學生在課堂的主體作用。因此,學生不感興趣,沒有學習的積極性,學習效率和教學效果都很不理想。事實上,教師可以在傳統課堂教學的基礎上,借助多媒體教學,使用真實、生動、有趣的教學資源,如歌曲、電影、新聞、或生活影像資料等,既可以體現教學的靈活多樣性,又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鍛煉學生的聽說能力。同時,整體語言教學強調合作學習。即在課堂上,學生之間、小組之間應該互相合作,積極參與到課堂交流中。
四、結語
因此,英語閱讀教學應采用整體教學模式,即教師充分利用課文提供的語言材料,幫助學生完整理解課文大意、背景信息、篇章結構等,從整體角度處理各個環節,從而達到局部不離整體。閱讀教學無定法,但把整體語言教學理論應用于英語閱讀教學實踐中確實具有可行性和優勢。
【參考文獻】
[1]戴煒華.關于整體語言教學[J].外語界,2001(01).
[2]李炯英.“整體語言法”理論對高校英語教學改革的啟示[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4(03).
[3]陸亞麗.課堂教學中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10(12).
作者簡介:張秀云,女,(1985-10),單位:信陽師范學院華銳學院,學歷:碩士研究生,職稱:助教,研究方向:認知語言學與語用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