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媒體監督與司法獨立在當今社會并不是毫無聯系的兩種事務,相反,二者相互依靠,不可或缺。然而事務總是具有兩面性,所以我們在看到二者相互支撐的時候,也要注意到它們之間存在的矛盾,進而合理解決,不斷發展創新。
關鍵詞:媒體監督;司法獨立;矛盾;解決
一、媒體監督的界定
(一)什么是媒體監督
媒體監督,是指報紙、刊物、廣播、電視等大眾傳媒對各種違法違紀行為的違法犯罪、瀆職腐敗行為所進行的揭露、報道、評論或抨擊。具有速度快、范圍廣、影響大的特點。媒體監督,由于其自身所特有的開放性與廣泛性,為我國的監督體系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促進司法公正、遏制司法腐敗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然而,媒體監督是一面雙刃劍,缺乏制約或運用不當便可能對司法公正造成負面的影響,從另一側面妨礙或破壞司法公正。
二、司法獨立
(一)什么是司法獨立
就觀念層面而言,司法機關應當形成自己的職業化觀念,即形成司法職業所共有的某些理念,這些理念保證法官在類似的案件中有可能作出類似的客觀的而非純個人的判斷。
就制度層面而言,司法獨立要求做到:1.司法權由司法機關統一行使,不受行政機關和立法機關的的干預,公民個人或非國家機關的社會團體更不能干預。2.司法系統內部的相互獨立,即一個司法機關不受另一個司法機關的干預。法院上下級關系只是審級關系,上級法院除依上訴程序,調卷令等有關程序對下級法院的審判行為予以監督外,不得干預下級法院的審判。3.法官獨立審判,只服從法律,這是指一個法院的內部不存在上下級服從關系。
三、媒體監督與司法獨立的關系
(一)媒體監督與司法獨立相輔相成,互為表里
從司法的角度來說,允許新聞媒體對司法活動進行報道原因基于:司法活動是公共權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理所當然應該受到公眾和社會的監督,應被納入新聞媒體的視野內。司法制度的核心內容、審判公開應有之義就是允許媒體進行報道。新聞媒體及其工作人員對審判進程進行公允和詳實的報道,使司法活動公開,是防止司法腐敗、保證司法公正的必然要求。
2.媒體監督對與司法獨立的消極影響
然而,一切事物總存在兩面性,雖然媒體監督對司法獨立具有積極作用,但是媒體監督如果缺乏制約或運用不當,則會產生負面影響:
(一)媒體的傾向性報道對審判結果的影響
媒體報道表露出的有傾向性的輿論導向和社會壓力可能對法官、律師和證人產生影響,使得審判結果受到外來因素的影響,而不是獨立根據事實和法律作出的決定。
(二)媒體的報道方式和時機不當影響司法程序
媒體的報道方式和報道時機不當可能妨礙司法程序。司法獨立不僅意味著法院不受其他權力的制約,法官做出判決時不服從于來自各方面命令,更意味著法官思維和判斷力的獨立。法官思維和判斷力的獨立是司法獨立的最終落腳點,是裁判公正的重要保證。司法程序具有特殊性,一起案件的審理是主審法官與律師、檢察官以及當事人、證人等細致而嚴格的合作工作過程,法庭是當事人雙方利益相互沖突的場所,律師們需要一絲不茍地展開自己的論證,法官需要全神貫注地對庭審過程中發生的一切作出及時而權威的回應。媒體監督固然可以,但如果使用的方式具有干擾色彩,則勢必會對法庭秩序以及相關程序帶來負面影響。
四、媒體監督與司法獨立沖突的對策
(一)媒體監督與司法獨立沖突的對策
媒體與司法之間雖然沖突不斷,但從根本說,兩者都是為實現公民權利服務的。如最高人民法院院長肖揚所言,“人民法院工作的宗旨是貫徹實施法律,主持社會正義,新聞媒體的價值也是宣傳、弘揚法律,維護社會正義,在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進程中,人民法院與新聞媒體的任務和目標是一致的。”
在明確上述原則的基礎上,媒體與司法部門應該通過雙方的共同努力,建立新聞媒體對司法監督的相應操作性制度,從而使得媒體對司法權的監督有章可循:
1.明確采訪范圍和監督范圍。明確范圍是平衡輿論監督與司法獨立發生沖突的有效方法。傳媒對于司法的監督應該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對司法機關內部機制和司法人員非職務違法行為的監督,尤其是司法機關內部機制所存在的一些深層次的問題。第二、對司法機關、司法人員職務行為的監督,尤其是對司法腐敗現象進行揭露。第三、對干預司法機關獨立辦案的外部勢力實施監督,為司法獨立和司法公正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第四、對現行的某些法律制度所存在的一些問題實施監督。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司法的獨立和公正。
2.建立法院新聞發言人制度、記者招待會制度。法院應根據案件的不同情況和訴訟的不同階段,確定可以公開或應予公開的內容,定期適時地發布司法活動的信息,以便使公眾和媒體及時地了解事件的真相或訴訟的進展以便新聞媒體正確報道,滿足公眾知情權。
3.建立不當監督處罰機制。一切有權力的人都容易濫用權力,這是萬古不易的,有權力的人們使用權力一直到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從事物的性質來說,要防止濫用權力,就必須以權力制約權力。所以應設置一個機構對新聞機構監督管理,處理新聞腐敗問題。
4.通過立法明確新聞媒體的地位。只有明確新聞媒體的地位,才使新聞媒體不至于成為政府機關的喉舌。可以創辦由公民或法人投資的新聞機構,使部分媒體獨立的發揮公督的功能,擺脫對政府的依賴,體現其獨立性。
5.促進司法報道的專門化、專業化。應由具有法律專業知識、熟悉司法運作過程的記者報道司法活動。媒體還需請法律專家對輿論監督把好政策法律關。在涉及與司法有關的報道評說時,謹慎地處理。
五、結語
由此可見,要協調媒體監督和司法獨立的關系,既要最大限度地發揮媒體對司法公正的促進作用,同時又要盡可能地消除媒體大量覆蓋可能造成的消極影響,建立合理的媒體監督模式,在媒體監督和司法獨立的沖突中找到平衡,這對我國的新聞媒體改革和司法改革乃至整個社會的影響都必將是深遠而巨大的。
【參考文獻】
[1]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2]李彬.傳播學引論(增補版)[M].新華出版社,2003.
[3]瑞士弗雷納.司法機關的獨立性[M].中國方正出版社,
作者簡介:蒙星宏,河北唐山人,就讀于西北政法大學法律碩士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