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宇
摘要:高校大學 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作為一種推動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走向現代化、科學化、系統化、規范化的動態實踐過程,有其自身的運動變化規律和存在的價值與功能。通過研究發現,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具有導向定位,控制保障、協調整合、約束規范等功能,認識這些功能是為了有針對性發揮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的功能,進一步加快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建設的步伐,最終提高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關鍵詞:大學生 思想政治 制度化 功能定位
一、導向定位功能
導向就是引導前進方向,定位就是設定自己的位置。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能夠有效引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向科學化、規范化、精細化方向發展,能夠準確判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處于何種發展階段,使之在準確的位置上發揮其應有的功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向何種方向運行,被確定為何種地位,很大程度上依賴于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建設。制度化建設包含了大量的行為規則,具有行為的規定性,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和管理者提供了明確的行為選擇,是規范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相關主體行為的“標尺”。制度化過程形成的科學制度體系,能為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相關主體提供了行為預期和行動指南;可約束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相關主體特別是大學生的隨意行為,對大學生的日常行為起著指引、整合的作用;同時,又可調節大學生行為來維護高校公共秩序的功能,是構成有利于大學生行為為選擇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等和諧
環境的規約體系。當大學生的行為超出了制度所規定的行為空間時,就要受到事先約定好的行為規則的懲罰,通過這種強制性的約束懲罰,可以有效規范大學生的日常行為,使其行為符合發展需要的社會公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梢?,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的導向定位功能有利于促使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有章可循,確保沿著其正確的方向快速前進。在髙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建設的過程中,必須充分發揮制度化的導向定位功能,唯有如此,才能確保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時刻做到旗巾只鮮明,立場堅定,切實解決好“為誰培養人”、“如何培養人”的這一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有根本性的時代課題。
二、控制保障功能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實踐證明,每一項工作的有效開展都離不開明確而具有強制性的制度的制約。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項具體的實踐活動,同樣需要制度的規范和控制,才能取得預期的成效。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是一種有計劃、有目的的活動過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借助一定的教育手段、方式共同參與、相互作用,實現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過程。這一過程同時也是一個雙向互動、教學相長的過程。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開展必須處于教育者可控制的范圍內,同時也需要一定的資源保障活動的正常開展。而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剛好可以滿足這一需求。一方面,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不僅通過制度規定的強制性,保障了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對受教育者所提要求的切實執行,而且通過制度規定的強制性,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本身也進行一定的控制,為教育活動本身的順利開展提供有效保障;另一方面,通過明確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可以有效地改變和遏制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實際工作中的主觀隨意性,對其進行合理地規范,變無序為有序,并督促其實際工作的正常開展。制度化一方面確保了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開展的可控性,另一方面也因為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具體目標的實現提供了制度保障。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一旦步入制度化的軌道,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的關系就會有一個明確的規則和標準,就會讓他們知道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就會使他們自覺地用成文的或不成文的規則去調節二者間的關系,協調行為,融洽關系,教學相長。
三、協調整合功能
制度是協調人與人之間的利益關系、維護秩序的產物。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不斷推進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建設,不斷加強高校自身的文化建設,通過“規范權力”來協調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學生與管理者之間的關系,規范思想政治教育主客體間的各種行為,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標最終順利實現。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的協調功能是指通過制度化建設來協調參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這一實踐活動的不同群體的利益關系。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的整合功能主要是指通過制度化建設整合不同群體的價值觀,在求同存異的過程中最大限度達成共識,凝心聚力,齊心協力實現高效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項目標。首先,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協調的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各個環節及其中的諸多因素。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介體等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復雜的運動過程,這個過程充滿著各種各樣的矛盾,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對這些矛盾具有一定的協調作用。如:教育者不能以身作則,或受教育者屢教不改等而導致的因人格因素引發的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的矛盾時,就可以通過制定相關制度(如教師職業道德或學生守則等)來協調這一類矛盾。其次,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整合各主體之間不同的價值觀,即把高校各行為主體的利益、價值觀等整合并集納到社會廣泛認同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的框架中,形成推動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學發展的最大合力。此外,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的協調整合作用,表現為它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從無序走向有序,避免無序和混亂狀態的發生。
值得注意的是,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并非僅僅具有正功能,它也有一定的消極作用即負功能。如“僵化”功能,即制度化易使社會成員追求安定,妨礙組織對社會經濟變化的適應,影響其應變能力。又如,“保守”功能,“組織制度化程度越高,其成員特別是領導者越趨向于維護已有的組織機構,保存既得的權力與地位,忽視組織效能的發揮,并影響目標的實現”51。也就是說制度化易使人們追求安定,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進入套路化狀態,缺乏創新。為此,思想政治教育者應注意客觀辯證地看待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的功能,要科學合理地實施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建設,注意并抑制其負功能的產生,積極發揮其正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