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學俊 何曉群 馬曼
摘要:投資、消費和出口這“三駕馬車”對于推進經濟持續快速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文章利用變系數模型對我國1978年~2013年的數據進行分析,揭示投資、消費、出口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
關鍵詞:變系數模型;消費;投資;出口
一、 引言
不少學者對消費、投資、出口與經濟增長的之間的關系進行了研究。但研究的缺陷主要在于:(1)已有研究均假設消費、投資和出口對于經濟發展的影響是線性的,這個假設過于嚴格。實際中變量之間的關系是線性關系的極少,絕大多數是非線性的。如消費對于經濟的發展的影響應該隨著時間而變化,或者是動態過程,不應該是一個靜態過程。也可以說隨著經濟的發展的變化,消費的邊際效應也應該是變化的,不應是一成不變的。(2)文獻中使用的模型假定誤差項服從某一個分布。但服從某個分布實際中很難驗證。雖然計量經濟學中存在很多檢驗服分布的方法,但嚴格來說,它們往往檢驗其不服從某個分布,很難檢驗服從某個分布。因為它們原假設是服從某個分布。不拒絕原假設不等于接受原假設,兩者是不同的概念(吳喜之,2013)。(3)數據的時效性有待進一步提高。將前些年的數據分析結果應用到當前的經濟發展,可能缺乏適用性。也就是說所以本文將利用更為“自由”模型(變系數模型)和實效性比較強的數據(1978年~2013年),探究消費、投資和出口與經濟增長的關系。
二、 模型構建與實例分析
1. 模型。變系數模型是經典線性模型的拓展,它可以避免非參數回歸模型的“高維災難”,其最早由Shumway于1988年提出,然后Hastie和Tibshirani(1993)進行了詳細的研究,目前廣泛應用于經濟、金融、生物和環境等領域(Fan & Zhang(2008))。其一般表達式是:
Yi=aT(Ui)Xi+?著i
其中Yi是因變量,a(U)=(a1(U),…,ap(U))T是p維未知的函數向量,Xi是p維的設計矩陣,Ui∈[0,1]是指示變量,如時間等,?著i∈R是隨機誤差項。
與經典的線性模型相比,變系數模型具有以下優點:(1)不需要假設誤差項服從某個分布,而經典線性模型需要誤差項來自于正態分布;(2)它不像經典線性回歸那樣,假設自變量與因變量成線性關系,它只假設自變量對因變量有影響,但是這種影響不再是固定的和線性的,它是隨著某個指示變量(如時間)而變化,并且這種變化是未知的。可見,變系數模型放寬了模型的假設,更加自由和靈活。目前主要有三種估計方法:平滑樣條、局部多項式平滑和多項式樣條。本文采用局部多項式的方法求解。
2. 數據與變量選取。本文所使用1978年~2013年全國年度數據,數據來源于國家統計局下屬的“國家數據”網站(該網站的數據集成了歷年《中國統計年鑒》中的數據,具有權威性和時效性)。本文選擇推動經濟增長的三個變量:投資、消費與出口作為自變量,經濟增長為因變量。經濟增長用國內生產總值(GDP)表示。投資(I)用資本形成總額來刻畫。消費(C)用最終消費支出表示。出口用出口額(EX)表示。由于GDP平減指數可以全面地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價格水平波動,可以測度通貨膨脹(徐強,2006),所以本文利用GDP平減指數(1978=100)對資本形成總額、最終消費支出、出口總額這三個變量數據進行平減,以消除物價變動對各變量的影響。
3. 變系數模型的構建和結果分析。為了消去數據數量級的差異,我們對數據進行標準化變換,從而模型表達式為:
GDP=?琢1(t)I+?琢2(t)C+?琢3(t)EX+?著
其中GDP、I、C和EX為標準化后的變量。利用R軟件進行數據處理,結果如圖1所示。
從圖1可以看出:
(1)變系數模型得到的估計結果與現實經濟的運行狀況幾乎完全一致,說明該模型具有較強的解釋力。
(2)由于出口、投資和消費三個變量的系數均為正,所以這些因素對經濟發展均有促進作用。
自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出口對經濟增長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較高且持續上升,在20世紀90年代,出口對經濟的貢獻率達到頂點,之后出現下降,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時,出口對經濟的貢獻率達到最低。過去30多年里,出口對經濟的貢獻相對不穩定,1990年以后,出口對經濟的貢獻呈“W”型走勢,出口對經濟的貢獻出現了2次斷崖式的下滑,第一次發生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出口對經濟的貢獻持續近10年下降,在2000年左右開始回升;這次大幅度下滑的原因有很多,一是從世界貿易發展周期來看,1995年后已經進入下降周期(馮蕾,2010)。受東亞金融危機影響的國家經濟增速下降,對我國的出口需求也隨之減弱,另外這些國家在危機中貨幣大幅貶值也不利于我國產品的出口。二是1994年我國實行人民幣匯率并軌改革,改革后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從5.7∶1變為8.72∶1,一次性貶值33%,造成1994年出口激增,較高的出口基數造成了強烈的翹尾因素,進而導致1995年出口斷崖式下滑。三是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的升值阻礙了出口。匯率并軌后,人民幣匯率釘住美元,而美元在這段時間升值,因此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提高。第二次發生在21世紀初期,出口對經濟的貢獻持續近5年下降,2010年開始回升。這次下降也同時受到國際和國內因素影響。一是2000年美國IT泡沫破滅,股市下跌并危及全球,2001年全球總貿易額出現下降,在外部經濟形勢糟糕的情況下,我國的出口很難不受到影響。二是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升值,由于我國出口的多是勞動密集型產品、技術含量低,對匯率升值十分敏感。
(3)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在20世紀80年代比較穩定,從90年代中期開始,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開始出現下降,90年代中期到2008年金融危機前,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呈“V”型走勢。2000年達到低點,之后開始回升并持續增加,并在2007年達到高點,直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擾亂了經濟的正常增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同樣不穩定,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呈“V”型走勢。在改革開放初期,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高點,之后緩慢下降,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出現斷崖式下降,在1999年達到最低點,之后出現迅速回升,在2008年回升至0.35,但仍然低于20世紀80年代初期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開始回落,但回落比較緩慢。消費和投資對經濟的貢獻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走勢相似,都是先斷崖式下降,在2000年左右落到谷底,之后迅速回升。消費和投資的對經濟貢獻的下降和社會投資效率下降以及居民消費能力下降密切相關,消費和投資的下降也導致了自1993年以來經濟增速的持續下降,從1993年的13.9%下降到1999年的7.6%,經濟增速幾乎回落一半,2000年經濟開始恢復。投資和消費在2000年之后對經濟貢獻增加,既有國際因素,也有國內因素。國際因素上,經過15年的漫長談判和努力,我國于2001年終于加入了WTO,標志著我國對外開放進入一個新的高度,與國際經濟聯系日益密切。我國優惠的政策吸引越來越多的外國直接投資參與我國經濟建設,出口的增加也帶動了投資的回升。國內因素上,劉國光(2000)認為經過20余年的改革開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已初步形成,經濟運行的市場化程度明顯提高。這無疑有利于投資的推進,在進入新世紀以后,經濟改革的力度更大,居民收入水平增加,且隨著社會保障水平的提高,居民的消費能力得到提升,進一步促進經濟發展。
(4)改革開放以來,出口、投資和消費這“三駕馬車”共同推動了我國經濟增長,和發達國家出口、投資和消費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比較穩定相比,我國出口、投資和消費對經濟的貢獻波動較大,其中出口的波動尤其劇烈,對經濟穩定發展構成威脅。我國在改革開放初期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鼓勵出口,2005年我國貿易依存度高達到63%,順差占GDP的比重在2007年達到10.1%,遠遠高于國際上4%的警戒線,很容易受到主要貿易伙伴國經濟形勢的影響。
(5)出口、投資和消費均在1999年受到較大沖擊,但消費受到的影響較其他兩個指標更大。由于這一波動正值1998年亞洲經濟危機爆發期間,整個中國經濟受到危機的沖擊而下滑,出口、投資和消費同樣隨之降低。相對而言,國內消費對經濟的作用減弱的幅度更大,說明國內經濟形勢較為嚴峻。同時,由于國際經濟狀況不穩定,出口同樣產生了大幅度下跌,但由于一些出口國受到危機的影響較弱,間接使出口下跌的幅度小于消費下跌的幅度。此外,由于投資存在滯后性,導致經濟危機期間國內投資對經濟的作用并沒有下跌至最低點,而是在2000年以后降到谷底。
(6)2008年次貸危機對出口產生了重要影響,但是對投資和消費的影響較弱。出口在2008年受到比1999年更強的沖擊,這是由于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中國的多數出口國均受到了較大影響,例如中國最大的出口國是美國,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于美國,相比1998年的亞洲經濟危機,次貸危機對美國的影響更大,從而使中國的出口大幅下跌。這也印證了“三駕馬車”中的出口容易受到國際經濟、外貿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在2008金融危機期間,由于國內推行了四萬億的救市策略,通過增加財政支出刺激消費和投資,從而減弱了經濟危機對消費和投資的影響。
(7)在改革開放初期,我國經濟的發展主要依靠出口和投資,消費對于經濟發展的影響相對較弱。但進入21世紀,消費對于經濟的發展影響越來越重要。雖然最近幾年消費出現疲憊,略有下降,但幅度非常小。投資在改革開放初期,其影響比較穩健,但在20世紀末到21世紀初,投資對于經濟的發展影響出現比較大的波動。因為投資應于經濟發展的狀況相協調,投資不足可能減緩經濟的發展,投資過多則可能引起經濟的過熱和產能過剩。隨著經濟的發展,投資的邊際效應會出現遞減,這就是所謂的“邊際效應遞減”。這可解釋為什么2008年四萬億沒能大幅度促進經濟的發展。這也說明變系數模型的精確性。
4. 模型評價。基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由于變系數模型的估計結果與現實相吻合,因而具有較強的有效性,適用于分析現實中的經濟發展軌跡。接下來從統計指標的角度對變系數模型的有效性進行評價。此時,需要引入MSE(均方誤差)和MAPE(平均絕對百分誤差)指標,本文建立的變系數模型的MSE、MPAE分別是0.000 69、7.23,均較小。MSE接近于0,MAPE<10說明模型預測精度較高,也說明變系數非常有效(易丹輝,2008)。另外,從擬合圖(圖1右下角)也可以看出實線(擬合值)和虛線幾乎重合,并且實線全部穿過原點(實際值),這也印證了變系數模型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本文建立變系數模型對中國出口、消費、投資和整體經濟發展狀況之間的關系進行研究,發現變系數模型能夠精確地刻畫“三駕馬車”對經濟的作用,并能夠用于分析不同經濟周期下對經濟增長起關鍵作用的因素,從而有利于在當前的經濟“新常態”下提出有利于我國發展的政策建議。
三、 結束語
出口、投資、消費對于經濟發展的影響隨著時間或經濟的發展而變化。出口可以有效的促進經濟的發展,但是易受到外部形勢變動的影響。投資是經濟發展的一把雙刃劍,投資的規模應與經濟發展狀況相協調,投資缺少會減緩經濟的發展,而投資過度會出現產能過剩,影響經濟的發展。消費是經濟發展的最終需求和目的,其受到消費習慣、收入分配以及社會保障的制約,但隨著經濟的發展,消費的地位會越來越重要。
近年來的資料顯示,出口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呈現上升的趨勢,所以提高出口可以促進經濟的增長。但是在出口中加工貿易占據了中國進出口貿易中過多的份額。加工貿易企業進入國際市場主要依靠產品的價格競爭優勢而不是依靠品牌優勢(戴小勇、成力為,2014)。因此,單純的通過加工貿易企業的出口增加國家貿易順差,對我國經濟的貢獻較弱。為了改善中國的總體經濟狀況,需要改善出口結構。企業要依靠創新推動產業升級,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傳統產業優化升級,改變加工貿易模式,積極打造自主品牌,憑借核心競爭力躋身國際市場。最終通過出口具有高附加值的產品在國際貿易鏈中獲得更多利潤。
雖然近幾年來投資對經濟的貢獻下降,但是投資增速過度下滑會引發宏觀經濟供求的總體失衡,在未來需要穩定投資的發展。一要關注房地產投資和制造業投資下滑的情況,并適度加強以基礎設施為主的公共投資的力度,二要轉化投資的主體和投資的領域,出臺措施促進民間投資發展,消除民間投資的“玻璃門”。
我國總儲蓄與總消費結構發生結構性大拐點變化,總消費率開始穩定地超過總儲蓄率。這表明我國消費驅動的持續性力量開始形成。從2013年開始,中國總消費率達到50.3%,開始超過總儲蓄率,2015年中國總消費率進一步提高。雖然目前消費對經濟的貢獻率最大,但是和發達國家消費對經濟70%~80%的貢獻率比較,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因此未來我們要進一步采取各種積極措施提高消費對經濟的貢獻率,在總消費中降低政府的消費率,積極倡導居民消費。健全社會保障制度,力爭實現“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增強居民消費信心,積極構建擴大內需長效機制,著力增加消費需求,實現穩中求進。
參考文獻:
[1] 王宇新,王立平.中國投資、消費、出口與經濟增長關系的EBA模型分析[J].統計與信息論壇,2008,(1):38-41.
[2] 李占風,袁知英.我國消費、投資、凈出口與經濟增長[J].統計研究,2009,(2):39-42.
[3] 陳元清.經濟增長中三大需求作用的實證分析——以天津為例[J].生態經濟,2010,(2):54-57.
[4] 陳海波,朱華麗,段文清.我國消費、投資及凈出口與經濟增長研究——基于資源與環境的雙重約束[J].華東經濟管理,2013,(8):44-47.
[5] 吳喜之.統計學·從數據到結論(第4版)[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3.
[6] 戴小勇,成力為.中國出口企業特征及形成原因的實證研究——異質性企業貿易理論的分析視[J].國際貿易問題,2014,(2):36-45.
[7]徐強.GDP縮減指數是測度通貨膨脹的可靠指標嗎[J].統計研究,2006,(5):7-15.
[8] 馮蕾.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歷次出口下降的原因及影響分析[J].統計研究,2010,(5):3-11.
基金項目:中國人民大學2014年度拔尖創新人才培育資助計劃成果。
作者簡介:何曉群(1954-),男,漢族,陜西省西安市人,中國人民大學統計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西京學院應用統計科學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為多元統計分析理論與應用、6sigma理論與應用;馬學俊(1986-),男,漢族,安徽省潁上縣人,中國人民大學統計學院博士生,研究方向為應用數理統計;馬曼(1986-)年,女,漢族,安徽省宿州市人,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博士生,研究方向為世界經濟。
收稿日期:2015-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