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花
【摘要】大學數學課程(主要包括: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3門課程)是高等學校理工類的一門公共基礎課程,為各科專業課的學習打下基礎,知識銜接緊密。對數學的學習,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及邏輯思維能力,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隨著各個三本院校的教學改革,對數學的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讓現代學生更好的接受這門抽象的學科,提高大學數學課程的教學質量,是每個高校教師深刻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大學數學;教學改革;教學質量
一、數學教學現狀
(1)學生方面
一方面:經歷了高中時期大量的題海戰術折磨的學生,在剛進入大學時,思想上都比較放松,不能進入學習狀態,適應大學生活需要一個過程。另一方面:進入三本院校的學生,數學底子本身就薄弱,對數學的學習興趣不高,缺乏自主學習的意識,完全依靠老師的逼迫。
(2)學科方面
中學數學的教學,學習內容更具體,主要學習數的計算及應用;而大學數學的內容更抽象、更一般,側重于研究一個理論由來的原因。面對一堆數學符號,一時沒辦法接受,學生就傻眼了,完全看不懂,僅有的一點學好數學的信心喪失了。
(3)教師方面
一方面:為了響應教學改革,絕大部分高校將教學重點放在專業課的教學和就業前的培訓上,大大縮減了各類數學課的課時,甚至撤銷了數學課的開設,給學生造成了數學不重要、可學可不學的錯覺,無形中給數學老師帶來挫敗感,從而影響數學課的教學質量。另一方面:教師授課速度更快,有時一節課十幾頁的內容就講完了。一部分教師過多的強調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只注重傳授知識量的多少,而不去啟發學生主動思考的能力,“純理論”、“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增加了學生對數學的恐懼,教學效果不佳。
二、大學數學課堂教學改革措施
(1)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
學校經常教導我們說:沒有學不好的學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師。大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關鍵取決于教師,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應充分發揮其引導和示范作用。
○1引導作用:表現為引導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很多學生反映說:“我已經很努力的學了,可就是學不好。”這就是沒有找準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教師的職責應當是突出教學而不是教書,“授人魚,不如授人以漁”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數學教學,不是教會學生多少書本上的知識,而是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在走出大學校門后能快速適應當今的學習化社會,在新的工作環境或任務面前能提出獨到見解,拿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2示范作用:表現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感情投入。教師的授課不是一種照本宣科,而是一種探討問題、追求真知的態度,在講述中隨著問題的深入解決迸發出內心的感慨和由衷的喜悅。教師的這些狀態都會對學生產生強烈的感染,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去體會數學的魅力、邏輯的力量。
教師不應該總是把自己擺在一個高高在上的位置,應注意隨時與學生交流,聽取他們的反饋意見,隨時做出調整。在課上,是老師與學生的關系,但也應該要相互尊重、對待知識平等接納。在課下,跟學生形成朋友關系,關心他們的業余生活,尤其三本院校,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受歡迎程度直接影響該科的學習。
(2)改革教學手段
為不斷提高大學數學課程的教學質量,教師應改革教學手段,貫徹啟發式教學。
○1課堂教學采用多媒體課件與板書相結合的教學手段。作為三本院校的學生,數學底子差,對知識的反應慢,完全依靠多媒體,一節課所授內容太多,難以消化,而且速度相對快,學生反應不過來,教學效果不好。采用多媒體與板書相結合,將定義、定理、例題題目等放入PPT,而將證明推導過程用板書展示出來,學生有一個反應的過程,這樣比較容易接受。
○2隨著現代網絡的發速發展,合理利用網絡,與學生建立良好的網絡關系。可以在網上給學生進行答疑。實現當面輔導與網上答疑相結合,使學生存在的疑難問題得到及時的解決。
(3)以人為本,因材施教
一方面: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應本著以學生為中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原則,隨時掌握不同學生的學習動態,采取鼓勵式教學。表揚學習成績好的學生,鼓勵底子差的學生。另一方面:每個專業、每個班級的學生的基礎也都不一樣,教師應依據每個班級掌握知識的能力,適當調整課時進度,做好教學內容安排、課堂練習、課后作業等工作。
參考文獻:
[1]張巖.經濟數學教學改革初探[J].成都:四川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9(22):6
[2]嚴士健.數學思維與數學意識、創新意識、應用意識[J].教學與教材研究,1999:16-22
[3]徐秀麗,杜平.淺談素質教育與大學數學教學改革[J].決策與信息,2008(10):124- 125
[4]林娟.淺談如何上好大學數學課[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2006(S1):47-49
[5]朱莉.淺談大學數學教學改革中的幾個重要因素[J].科技信息,2009(26):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