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油畫創作中的材質肌理是畫家運用多種作畫工具、材料和豐富的技法所制作的畫面效果,直接傳達著藝術家的心理感受,影響著作品的感染力度,對增強畫面表現力、促進藝術風格形成、推動油畫發展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油畫肌理是藝術語言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如果運用得當,會使作品產生絕妙的效果。
關鍵詞:肌理;材質;運用;制作
一、油畫肌理概論
油畫肌理,是一種表象。以一種物質形態存在于畫面,既是物質的、又是感性的;既是抽象的、又是具體的。
具體到油畫創作上,油畫肌理是畫家運用各種作畫工具、材料和豐富的技法所制作的畫面效果。油畫肌理主要是由油畫色層、筆觸以及畫布的底子相結合的整體效果。印象派大師莫奈曾經夸張地說過:“好的油畫只要閉上眼睛撫摸畫布表面即能判斷”。好的肌理結構能充分展示繪畫的特征以及作品的獨特魅力,也是塑造油畫形象、體現油畫藝術美的一個重要手段和主要因素。早在我國古代繪畫中便出現了肌理制作,但由于中國傳統繪畫的重士氣斥畫工,至今我國關于肌理制作的作品和文字記載留存下來的少之又少。而在16、17世紀,歐洲許多畫家通過顏料厚度不同的筆觸在畫面上實現了油畫肌理凹凸不平的效果。到了近現代,布洛克又將各種豐富的材料運用到油畫肌理的營造中來。
二、肌理在油畫創作中的意義
油畫的肌理直接傳達著藝術家的心理感受,影響著作品的感染力度。注重油畫的肌理表現,對塑造畫面形象,提升油畫的表現力,推動藝術風格的形成,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是促進油畫發展的重要力量。
(一)肌理增強畫面的表現力
“好的油畫只要閉上眼睛撫摸畫布表面即能判斷”。我們在進行油畫繪制時根據對象的形體結構,合理塑造畫面中的不同事物的質感形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更好地表現對象。一方面,當你能完美的區別出同一幅畫中的不同質感事物,那么,這幅畫的表現層次會更豐富,整幅畫更有吸引力;另一方面,油畫創作中的肌理塑造并非對對象的全然照搬照抄,而是由藝術家根據對對象的觀察與歸納,表現自身對客觀對象的感受。這樣的畫面融入了個人情感,更具有生命力,也更具有感染力,畫面的表現層次更加豐富細膩而又富于變化。
(二)肌理促成藝術風格的形成
“藝術摹仿自然,但模仿不是抄襲,藝術不僅要描繪細節,而且應該表現出個人的內心情感。”正所謂:藝術來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繪畫需要畫家將通過觀察后進行藝術提煉而得來的藝術成果體現在畫面上,體現出不同畫家的藝術風格。藝術風格是藝術家走向成熟的重要標志。藝術風格中最鮮明的特點就是它的多樣性。對藝術風格的肌理表現形式的多樣性在油畫創作中有非常現實的作用。不同畫家對同一對象的色彩、肌理的走向、線條等的處理都是不同的,具有強烈的個人主觀性,抒發了不同人的情懷與態度。就拿星空這一題材來說,梵高采用的是強烈扭曲的線條、厚重的大塊色彩堆積,描繪了一個不平靜與暗流涌動的夜晚,抒發了作者內心的躁動不安。而別的畫家采用了大筆平涂的手法描繪了安逸平靜的靜謐夜晚,傳達出柔美抒情的氛圍,表現了藝術家平靜恬淡的內心世界。肌理甚至可以成為某個畫家的風格代名詞,當我們看見點彩肌理結構構成便能想起修拉,大塊平涂讓我們想起高更的藝術風格。不同的畫面肌理塑造了多樣的藝術風格。
(三)肌理推動現代油畫的發展
法國19世紀卓越的畫家,現實主義大師庫爾貝,在藝術上反對因襲陳規的學院派古典主義,也反對脫離實際的浪漫主義,在油畫技法上不墨守陳規而另辟蹊徑,運用刮刀,使畫面產生了色彩豐富渾厚的效果,無論是山野風光或人的皮膚和衣服,無不使人感受到堅實沉重的分量。這是他運用刮刀與筆制作的肌理效果,如今開辟了歐洲油畫技巧的一條新路。肌理技法隨著時代的創新推動著油畫創作的發展。新的想法和技巧是促進創新現代藝術的發展最重要的先決條件。油畫貴在創新。新材料的運用為畫面的效果提供了許多可能性。由此產生的畫面效果,也為當代藝術家提供了新的創作途徑,對當代油畫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三、形成肌理的因素與制作
(一)肌理的制作
制作肌理效果的繪畫方法有:布畫法、點彩法、直接畫法、刮刀畫法、印象派畫法、薄涂變淡畫法、混合畫法這幾種畫法。我熱衷于運用筆刀并用、厚薄結合的直接畫法,因為這種畫法塊面明顯,肌理效果簡潔明顯。尤其是在使用調色刀直接在畫布上調的顏料,色彩效果強,沖擊力強。同時也伴隨著與油畫畫筆不同的刀觸肌理效果,同樣的色彩因為肌理不同給人的感覺也截然不同。“油畫肌理是物質與精神碰撞的產物,是畫家內心情感的外化,是畫家通過物質實現精神世界軌跡的恒久駐留。”后印象派畫家梵高的《向日葵》、《自畫像》不但色彩熱烈,線條動感扭曲,還采取了肌理的運用,制造出了厚重、具有沖擊力的立體畫面。我認為肌理的運用能強烈地表達作畫者當時的心情和感受,就像中國畫潑墨寫意的手法一樣,不但觀全畫有一種氣勢磅礴、色彩淋漓的壯美感,更有一種強烈的個人情感在其中。
(二)用筆與底子對肌理的影響
在肌理制作中,用筆與底子的制作是至關重要的。肌理繪制中大多使用油畫筆,當然也可以以刀代筆,形成厚重的肌理效果。可制作肌理的材料有塑形膏、石灰粉、鋸末等。在油畫創作中如何運用肌理,恰當表現主題,首先要先了解掌握材質的性能以及特點,可預想它們在畫面中可能造成什么樣的效果,用在哪個部位,整體還是局部使用,做到掌控全局,心中有數。董希文的《開國大典》的畫面中,地毯的部分用小米粒作肌理,恰當地表現出地毯厚實絢麗的質感。所以我在畢業創作中的底子制作上,將塑形膏呈雨點狀拍擊在亞麻布上,造成凹凸不平的感覺,為油畫前景的沉重厚實的質感做下基礎。而肌理有三種制作方法,一種是對底子進行肌理制作后再進行事物的個體塑造;一種是邊畫邊做,采用刮刀堆砌做厚;還有一種是一步到位的直接畫法。在做肌理時,應少用油,保證顏料的快速干燥,能在短時間內堆出厚重的肌理。我在畢業創作中同時采用了前兩種方法,先用塑形膏整體做底,當然底子肌理的制作也有疏密的變化,在其基礎上再鋪上顏色,接著用油畫顏料對局部事物根據肌理結構進行堆砌刻畫,制作出厚重且具有質感的效果。
四、肌理的運用
(一)“度”的掌握
“肌理是一種繪畫語言,與點、線、面語言相比同樣起到塑造形體的作用,但也有相對獨立的造型價值,往往會在作品中產生特殊的形式美。”肌理的使用加入了藝術家的個人感情已經成為藝術語言的一種重要形式,我們在對它的認知和運用中要掌握的一個“度”。
對肌理的運用得當,會使作品產生絕妙的效果,但如果無限制無目的地濫用,只能適得其反。在油畫創作中我們應該注意不能過分地倚重肌理運用而超過了對色彩整體關系的考慮。要重視油畫傳統技法和材料的重要性。不能為了肌理而肌理,落入追求空洞無物的形式美。只有我們對肌理采取中庸的公平態度,它才能正確地為我們所用,成為促進油畫創新和發展的一條有效途徑。
(二)熟悉所用的材質
在通常的繪畫中,肌理使用始終是存在的,我們在應用肌理的過程中應加以考慮,創作題材運用怎樣的肌理才能更好的表達主題,以及運用什么材質來制作畫面肌理或者表現不同的物體材質結構要分別采用什么樣的不同肌理。我們在采用材質做肌理時,可能會全圖使用肌理,那么,我們便要考慮前景的事物是什么,遠景的事物是什么,還有近實遠虛的透視原則。我在畢業展中,為了表現前景的花叢以及增強遠景與近景的區別,采用塑形膏打底,制造出起伏不平的凹凸感,增強近景的立體感和觸摸感。遠景由于空氣透視法而相較于近景會更模糊,我在繪畫中運用輕薄透氣的色彩描繪遠處的房屋、天空、樹木。最后的畫面效果、整體效果色調較統一,拉開了遠景和近景的距離,空間感較好。
五、結語
自20世紀開始,繪畫材料的多元化、創新性、創意性已成為藝術發展的整體趨向,并逐漸成為畫壇的主流。綜合材質的運用,使得肌理在油畫作品中的藝術表現越來越被關注。我們需要重視畫面效果的質感,同時也引導良性肌理研究的發展。在油畫繪制中理性運用肌理,了解各種材料材質,把肌理效果同油畫的主題和內容相結合。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肌理語言的應用,必將有更大的發展和美好的未來,迎接我們的將是更廣闊的空間。
參考文獻:
[1]王化斌.畫面肌理構成[M].北京: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94.
[2]彭吉象.藝術學概論[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止庵.現代繪畫印象[M].天津:天津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4]車健全.現代繪畫材料研究[M].南昌:江西美術出版社,2003.
[5]朱光潛.西方美學史[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87.
[6]鄒明.繪畫肌理斷想[J].美術觀察,2001,(10):19-21.
[7]李樹森.重新解讀油畫肌理[J].美術界,2007,(02):50-52.
作者簡介:
萬寧寧,揚州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術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