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志?張爾東?劉玉蘭?胡廣洲
摘 要:根據人才培養的“三對接”要求,在“模擬電子技術”課程中進行了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上的改革,在教學中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加強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加強實習實訓和多次考核力度,并在課外初步進行導師制,和現代學徒制的探索和實踐。
關鍵詞:改革;創新;實習實訓;考核;導師制;現代學徒制
根據國務院關于人才培養的“三對接”即: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課程內容與崗位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相對接,要求各個學校在專業、課程建設上合理規劃,教學過程盡可能接近生產實際。同時鼓勵開展基于“教學效果”的教學方法改革。本文以“模擬電子技術”講解在課程改革方面所做的一些工作,并提出一些探討。
我們知道“模擬電子技術”是電子信息類專業的一門非常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為使學生掌握“模擬電子技術”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習興趣,達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目的。在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上進行了探索,采用了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教學手段多樣化
根據教學內容需要,采用傳統教學與現代教育技術相結合的教學手段。采用多媒體及網絡現代信息技術,豐富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通過各種途徑查閱相關知識并篩選后作為學習資料提供給學生,同時加強同學生的網絡聯系,有助于解決學生預習、復習、自學和創新中遇到的問題;通過個人微信、QQ等方式進行師生溝通和布置任務,隨時方便解決學生遇到的難題。總之,把現代通信技術應用到教學中,使教學方式多樣化,不斷提高教學效果,為更好地達到教學目的服務。
二、教學方法多樣化
為提高教學效果,分別采用“課堂問題講授法”“實驗設計操作法”“實習實訓現場教學法”“社會調查應用法”等教學方法。下面分別介紹如下。
1.課堂問題講授法
主要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以學生為主體,采用模塊化問題教學、應用實際案例進行啟發式教學、討論式教學、利用圖表等資料和手段,促進雙邊活動,達到講明了問題的目的。使每一部分內容,變成一個個問題讓學生掌握,如放大電路,集成運算,反饋,直流電源等問題,使學生在一個個問題中掌握相關基礎理論知識,使知識具體化。
2.實驗設計操作法
主要完成重復性驗證性實驗、然后鼓勵學生自己搭建完成設計性的實驗,如放大電路的搭建、測量、分析設計與調試的工作。其目的是了解實驗教學的基本要求及加強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熟悉使用基本儀器;訓練基本的設計、分析、調試實際電路的基本能力;明確電路的匹配與轉換;學會數據的處理、整理分析,并根據實驗得出結論。
3.實習實訓現場教學法
為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每學期開展四周實習實訓。主要針對本學期的實踐內容較強的課程進行訓練。完成設計性功能的具體項目,實現某一功能。如分級功率放大器、直流電源電路和晶體管控制的流水燈設計,方法簡便、內容直觀、操作性強,在學生自主操作和教師指導下完成,而且學生容易掌握,有助于培養學生創造性地解決實際問題。
4.社會調查應用法
根據課堂講授內容,有選擇地選取一些題目范圍,讓學生利用課外時間,通過調查了解“模擬電子技術”知識的實際應用和存在不足或者功能缺陷,帶著問題去思考和學習,鍛煉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調查直流電源的生產,除掌握電源分類、電路組成,還要提出可以增加或改進的功能,如升壓或者接口轉換等方面,為后續學習提出問題,使實際應用與所學知識結合;創造性激發學習興趣,鼓勵學生發明創造, 發表專利和學術論文。
三、考試考核
為更客觀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對考試方法進行了改革,改進作業為增加小型考試次數,使考核更規范、更科學。
為配合教學改革,有效檢驗教學效果,同時為更客觀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我們對考試進行改革,主要是加強了平時課堂小型考核,強調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在講解幾次課后,就進行一次課堂或者課后開卷考試。并把平時考核與期末考試結合起來,理論測試與實驗、實習實訓操作相結合,實習實訓還采用動手測試與答辯相結合,實驗常規儀器使用與實驗項目設計相結合等考核方法,考試形式雖然靈活多樣,但必須以注重實踐性和技能培養為中心,使考核更規范、更科學。
四、課外第二課堂教學
課外輔導采用導師制,學生和導師自愿報名,系內對接,并系內出臺措施鼓勵參與雙方的積極性,推動創新創業活動的開展。積極組織課外創新活動和學科競賽,形成通過參與科技競賽、注重創新能力的培養,通過競賽檢驗創新實踐教育,推動和深化了高校創新實踐教育的發展。
各類電子設計競賽的試題既反映了電子技術的先進水平,又引導了高校在教學改革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設計能力。這對于電子信息類專業課程的建設和教學改革方面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五、探索現代學徒制的培訓方式
逐步探索實施現代學徒制的產教結合的培訓方式,建設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實行企業和學校結合交替式培養模式,學生在學校學習理論知識,在企業接受生產實際的現場培訓。企業中的實踐與應用型本科在校教育密切結合。
通過以上措施,“模擬電子技術”課程的實際教學效果逐步改善,學生的創新活動得到加強,如自行研發了3D打印機和陀螺儀平衡車,并在各類電子設計競賽獲得一、二等獎的優異成績。
參考文獻:
[1]陳 靜, 史雪飛.“模擬電子技術”課程中若干關鍵問題的探討[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14(01).
[2]王 波,張 巖,王美玲,等.“模擬電子技術實驗”課程的改革[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3.
[3]包 蕾,駱再飛.模塊化教學思路下的電路與模電教學組織探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4.
[4]喬曉利.基于答辯式教學模式的探索——以“模擬電子技術”為例[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自然科學),2014(02).
[5]程春雨,吳雅楠,馬 馳,等.適于層次化教學模擬電子技術試驗平臺的研制[J].實驗科學,2014(05).
(作者單位:哈爾濱石油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