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萍
【摘要】針對目前中職學校數學教學所面臨的困境,研究表現學習應用數學課堂的意義,以案例形式闡述教師如何通過“寫”、“玩”、“用”的形式來組織教學,使學生在任務過程中接受數學,喜愛數學,進而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關鍵詞】表現學習 中職數學 教學案例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7-0126-01
一般來說,中職學生數學基礎較薄弱,學習信心不足,學習方法和習慣不好。傳統教學理念和手段已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枯燥抽象的知識特點使得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畏懼、厭學的心理。面對教學兩難的陣陣痛楚,教師必須要結合自身的特點和中職學生的實際,探索有自己特色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接受數學,喜愛數學,進而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表現學習應用中職數學課堂的研究意義
表現學習是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過程,以個體發展取向為主,以個體的經驗為載體,以活動為中心,著眼于學生的成長需要(即自我實現),著眼于學生的發展性學力和創造性學力的培養,是培養情感態度的一種方式。將表現學習引入課堂教學,具有以下幾個意義:
1.表現學習滿足學生學習需求
數學對中職學生是談虎色變的內容,更是不可逾越的學習障礙。通過表現學習,學生在教師的有計劃、有步驟的引導下主動參與學習過程,激發內在的潛能及探求心理,獲取成就感。
2.表現學習提升教師自身素質
教材內容、學生的個性及學習需求等實際特點直接制約著表現學習的有效開展,因此,首先要求教師強化“把課堂還給學生,課堂充滿生命活力”的教育意識,其次需要教師加強對教學內容“深入淺出”的把握,有效地給學生的表現學習搭好一個腳手架,最后教師還要修煉提高找尋并開發“有用”學生資源的能力,調動他們對學習的主動性。
二、表現學習應用中職數學課堂的基本形式
“人是能表現的生物”。每個學生都渴望被教師賞識,被同伴肯定,而表現學習正是基于這一本質特征,它通過教師創造機會讓學生承擔和履行表現任務,使學生在任務過程中學習知識、培養品質、提高修養。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特性與教學的實際采用“寫”、“玩”、“用”等形式,也可以將多種表現形式融入到教學過程中。
三、表現學習應用中職數學課堂的案例
1.“寫”數學
案例一:《等比數列》教學過程中,設置“寫”的任務,如表1所示:
要求各小組思考確定等比數列的通項公式必須具備幾個獨立的條件,然后圍繞“寫”的任務提示從不同渠道收集題目,也可以自編題目。以下是教師對小組“今天我做主”工作單的類型題目收集匯編:
類型一:(1)求等比數列,…的通項公式。
(2)等比數列{an}中,a1=1,a6=32,求通項公式。
(3)正項等比數列{an}中,a1=1,a2+a3=6,求通項公式an。
類型二:(1)數列{an}中,an=2an-1(n≥2),a1=3,求數列的通項公式。
(2)等比數列{an}中,q=3,a3=9,求通項公式。
類型三:(1)等比數列{an}中,a5=-1,a8=-,求通項公式。
(2)等比數列前三項為a,a+2,3a+2,求通項公式。
效果分析:“今天我做主”的工作單任務適用所有專業,通過“寫”的形式使教師能夠準確地了解出題小組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隨后根據其他小組群策群力、限時作答的反饋信息,為有效性教學的發展提供參考。
2.“玩”數學
案例二:在《補集》這堂課中,教師首先拋出“三個蘋果改變世界”創設情境造成懸念,其目的是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挑戰心。其次圍繞揭開補集的秘密合理地組織教學過程,配合“玩”的形式設置三個表現任務,將學生的學習推向一次又一次地高潮。任務一:以探究家的身份,用陰影部分表示CUA,其目的是讓學生進一步鞏固對補集概念的理解。任務二:學生通過觀察投影的圖片,自主探究揭開補集的性質。任務三:游戲“聽口令”。口令一:U={某班學生},A={某班女生},請符合CUA的學生站起來;口令二:U={某班學生},A={某班男生},請符合CU(CUA)的學生站起來;口令三:U={某班學生},A={某班男生},請符合CUA∩A的學生站起來等。通過“聽口令”的游戲,不僅考查了學生的注意力和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而且還活躍了課堂氣氛。
效果分析:為揭開補集的秘密,教師將“玩”融入到教學過程中,以三個表現任務來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性,幫助學生獲取內心深入最需要的東西:肯定、鼓勵和自信,讓他們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理解數學。
3.“用”數學
案例三:在《函數應用》這一課題中,教師采用“用”的表現形式設置“淘寶網開網店”的任務,并要求班級學生自由組隊,六個人一組,在“用”中提升數學能力。
子任務一:“如何選擇經營商品”,要求小組成員利用已學的數學知識對提供的數據進行分析。以一組為例,進價為150元的鞋子的售價與月銷售量的調查結果(見表3)如下:
調查發現,售價與月平均銷售量之間的大致數學模型為一次函數,然后再利用利潤=收入-成本的關系,建立利潤f(x)與售價x之間的關系式,最后求出該商品的最大利潤。
子任務二:“如何選擇快遞公司”,小組成員根據現實中網購特有的快遞問題進行自行探索,選擇不同的快遞公司的選擇問題。以其中一組為例,根據調查發現,現有甲、乙兩家快遞公司,其給出的快遞套餐分別如下:
甲:包月費230元,每0.5公斤一元,若每月累計運量超過50公斤,則超過部分可打8折,超過100公斤則超過部分可打6折。
乙:實行包月制,具體如下:
1.100元(可享受50公斤的貨運,但超過部分需按每公斤4元計)
2.200元(可享受100公斤的貨運,但超過部分需按每公斤3元計)
3.300元(可享受150公斤的貨運,但超過部分需按每公斤2元計)
小組根據實際情況:
(1)所賣的商品每件0.5公斤,平均每月可賣出300件;
(2)每件產品由原來的每件0.5公斤縮減為每件0.45公斤。
對提供的數據進行分析,最終選擇合算的快遞公司。
效果分析:“用”的任務適用商務專業,在“如何選擇經營商品”和“如何選擇快遞公司”的表現過程中,讓學生感受數學存在于現實生活周圍,引導學生探究最優化問題,幫助他們提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同時,培養學生“理論源于實踐,用于實踐”的觀點。
參考文獻:
[1]比爾·約翰遜著.學生表現評定手冊——場地設計和前景指南[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吳洪成.有效教學的技能與藝術[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