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旭 唐凱芹

摘 ?要:當前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體飛速發展,媒體技術變革正在重塑媒介環境,傳播模式變遷革新了傳媒格局,這些都加快了傳媒業的融合與轉型。2014年媒體融合上升為國家戰略,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成為當今熱門話題。在此背景下高校新媒體專業的教學改革已經勢在必行。本文首先分析了媒體融合背景下高校新媒體專業人才培養定位的調整,然后從課程設置、實踐環節的設計和師資隊伍的組建等三個角度闡述了高校新媒體專業的教學改革,探索了媒介融合背景下高校新媒體專業教育如何協同發展、培養人才。
關鍵詞:媒體融合;新媒體專業;教學改革;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2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672-8122(2015)07-0125-02
媒體融合使得媒介界限變得模糊,它將報紙、電視臺、電臺等傳統媒體與互聯網、手機、手持智能終端等新興媒體傳播通道有效結合起來,資源共享,衍生出不同形式的信息產品,并通過不同的平臺傳播給受眾。今天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體飛速發展,媒體技術變革正在重塑媒介環境,傳播模式變遷革新了傳媒格局[1],這些都加快了傳媒業的融合與轉型。2014年媒體融合上升為國家戰略,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成為當今熱門話題。在此背景下高校新媒體專業教育如何協同發展、培養人才,已經成為教育者必須思考的問題。
一、媒體融合背景下高校新媒體專業的人才培養定位
1.媒體融合對新媒體專業人才的新要求
今天的媒體融合以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為主體,依托數據驅動,將內容、渠道、平臺融合,打造傳播服務新生態。因此媒體融合要求高校新媒體專業的學生不但能熟練掌握多種計算機軟件技術,而且能把握使用這些技術的時機。媒體融合還要求高校新媒體專業的學生了解不同媒體的 “媒體語言”,以便解決跨媒體傳播時信息內容與形式的有效轉換[2]。
在媒體融合背景下媒體企業也同樣要求高校新媒體專業的畢業生能夠在新媒體環境中具有整體運作流程所需的綜合知識和較高的實踐技能。
2.高校新媒體專業人才培養的定位
從長遠來看,媒體可能不再區分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因此高校新媒體專業的人才培養理念也應是傳統教育理念與互聯網思維的融合。高校新媒體專業的人才培養可以有三個發展方向,即融合媒體新聞報道方向、數字媒體技術方向和產品經理方向。(1)融合媒體新聞報道要求學生掌握新媒體環境下采寫編評業務技能,理解新媒體運營,具備全媒體應用能力和媒介融合素養;(2)數字媒體技術的熟練運用依然是新媒體專業人才的看家本領。這個方向要求學生利用數字媒體技術做出合適的新媒體產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更新換代,在高校新媒體專業人才的培養方案中,數字媒體技術的比重還要增加;(3)隨著互聯網思維逐漸得到各類媒體從業人員的認同,產品經理對于媒體產品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媒體產品從創意到上市,所有相關的調研、研發、生產、編預算、廣告、促銷活動等等,都由產品經理掌控[3]。產品經理必須具備很強的綜合能力和實踐技能。從教育的角度出發,想要培養出產品經理,高校新媒體專業人才培養就要有新的教育思維。
二、媒體融合背景下高校新媒體專業的課程設置
1.目前高校新媒體專業的課程設置
目前我國新聞傳播院系大約有 900 多所,有60余所高校開設了新媒體相關專業。不同高校的新媒體專業具有自己的優勢,課程設置體現了自身的特色。比如中國人民大學的傳播學(數字新聞傳播方向)的課程重在培養新媒體特色的公共傳播人才,中國傳媒大學的網絡與新媒體專業主推新媒體傳播運營與管理課程,中山大學的網絡與新媒體(媒體設計方向)的課程重在培養傳播學平臺視覺表達人才,西北大學的網絡與新媒體的課程旨在培養網絡新媒體信息采編和營銷管理人才,南京師范大學的網絡與新媒體的課程以融合報道、微視頻、視覺挖掘為主,上海外國語大學的網絡與新媒體的課程為外向型、實踐型的中英文內容采編與活動策劃,暨南大學的網絡與新媒體的課程旨在培養互聯網應用領域的信息傳播人才。縱觀國內各高校新媒體專業,可以發現其專業課程可以分為新聞類、運營類、產業類、技術類、設計類、營銷類。一些高校的新媒體專業課程已經體現了媒體融合的特點,比如融合新聞學、融合新聞報道、媒介融合[4]。
2.媒體融合背景下高校新媒體專業的課程設置構想
根據媒體融合背景下新媒體人才培養的定位,高校可以依靠自身的優勢,進行新媒體專業的教學改革,在融合媒體新聞報道、數字媒體技術和產品經理三個方向設置專業主干課程。
人才培養的方向 專業主干課程
融合媒體
新聞報道 融合新聞報道、網絡編輯與策劃、輿情概論與案例分析、全媒體新聞實訓、新媒體創意實務、數據新聞實務、移動信息傳播
數字媒體技術 微視頻制作、網頁設計與制作、數字音頻制作與編輯、Flash制作、三維動畫制作、手機APP開發、SPSS數據分析、大數據挖掘與可視化、創新思維訓練、新媒體界面設計
產品經理 電子商務、互聯網企業經營管理、數字品牌傳播策劃、大數據與新媒體運營、社會化媒體運營、新媒體產品設計與運營、新媒體用戶研究
為了讓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后盡快地適應,學校除了安排專業技能教育課程,還要設置職業教育課程,如傳媒人禮儀、傳媒經濟、傳媒倫理與法規、企業組織與文化等課程,提升學生的傳媒素養。
三、媒體融合背景下高校新媒體專業人才的實踐技能的培養
1.目前高校新媒體專業的實踐環節設計的誤區
目前國內高校新媒體專業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往往被片面地理解為多學幾門技術,為了將來學生好就業。文科類高校的新媒體專業往往重在培養學生在新媒體行業的采編能力,建立媒體融合實驗室這樣的教學實踐操作平臺,讓教師和學生體驗全真環境下的多媒體運營過程。這其實只是技術層面上的課程整合,這種淺層次的課程重組只是強化了多媒體的教學和實踐,只能提高學生在未來工作中的適應能力。而理科類高校的新媒體專業往往著重培養學生的計算機軟件應用和編程能力。然而技術適應性只是一個優秀新媒體人員的基本技能而不是決定因素,如果片面地或過分地強調技術性學習的重要性,而忽視對學生基本的新聞素養、媒介素養、人文素養以及專業知識的培養,會導致新媒體專業畢業生剛到媒體企業能很快上手,但卻明顯缺乏后勁[2]。
2.媒體融合背景下高校新媒體專業實踐環節的設計
媒體融合要求高校新媒體專業培養“應用型、復合型”的人才,因此實踐環節應該有層次、有節奏地展開。根據新媒體專業的特點,實踐活動可以分為四個環節,即課程內部實踐、寒暑假實踐、參加各類大賽和自主創業。在實際教學中,這四個環節可以如下安排。
(1)有效銜接課程內部實踐和寒暑假實踐。新媒體專業不少課程不光需要課堂內部實踐,還需要讓學生有充裕的時間到媒體親身體驗。這就需要將課堂內部實踐和寒暑假實踐有效地銜接起來,延伸課堂實踐的時間,拓展課堂實踐的空間。這樣學生就能直接獲得媒體業界信息和經驗,從而加深對課程的理解,更加熟練地掌握技術技能。
(2)鼓勵學生參加各類大賽,提高實踐活動的含金量。新媒體專業的一些課程可以要求學生做出作品參加各類大賽,以賽代練。這樣可以檢驗學生專業知識的習得和專業能力的養成情況,提高實踐活動的含金量。
(3)搭建校企合作平臺,給學生提供自主創業的機會。新媒體專業要培養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必須把專業知識教育和職業技能教育結合起來,通過校企合作等形式打通人才職業培養的通道,擴大大學生的專業知識領域,積累職場經驗,為學生未來自主創業創造條件。
四、媒體融合背景下高校新媒體專業師資隊伍的組建
1.媒體融合背景下高校新媒體專業教師的困惑
媒體融合背景下,新媒體飛速發展,新知識快速更新,學生與老師同步學習。學生不但有充分的用戶體驗,還能去網絡媒體實習,親身體驗新媒體產品設計、制作、營銷的流程,獲得操作實踐能力。而相當一部分高校教師沒有到媒體工作過,沒有媒體實踐經驗,只有干癟的理論。所以他們無法給學生傳授諸如產品經理、運營經理、大數據分析師等崗位的工作技能,這樣高校的教學內容與企業崗位需求之間產生了巨大的落差。這種落差造成了高校新媒體專業教師陷入教學困境[5]。
2.高校新媒體專業師資隊伍的打造
為了跟上社會的需求、行業的變化,跟上媒介融合和新媒體創新的腳步,新媒體專業的師資也要重新組合搭配。
(1)不同專業的老師之間的組合。為了促進學科交叉和融合,新聞專業、藝術設計專業、計算機專業以及營銷專業的教師在一起給新媒體專業的學生傳道授業解惑。但由于專業不同,四個專業的教師對于新媒體的理解也不盡相同。因此要在媒體融合背景下培養新媒體專業人才,必須要先讓師資融合,比如不同專業的教師在新媒體這個平臺上說互相能聽得懂的話,老師們必須了解自己的專業在新媒體這個平臺所扮演的角色等。
(2)專任教師與業界兼職教師的搭配。在解決高校教師媒體實踐經驗缺乏問題時,可以走一條高校專任教師和業界老師相結合的道路。高校聘請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媒體從業人員到新媒體專業擔任兼職教師,并定期委派高校專任教師到媒體掛職鍛煉。兩類教師相互學習,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和實踐能力。這樣高校就擁有一支既懂理論,又有實踐能力,既具有教育教學管理能力,又具備科研能力的“雙師”型的教師隊伍。
新媒體發展步伐很快,未來大學可能是新媒體知識架構中的一部分。大學要為新媒體未來發展提前做好研究和人才培養工作,所以應盡快完成新舊媒體教育融合,促進新媒體科技與藝術的結合,同時,加強新媒體教學基礎設施和教學團隊的建設,使得人才的培養與新媒體發展實現同步。
參考文獻:
[1] 新浪傳媒.媒體融合戰略高端研討會舉行 探討創新與發展[EB/OL].http://news.sina.com.cn/m/2014-11-24/120531193523.shtml.
[2] 田龍過.媒體融合趨勢下的傳媒教育改革謹防再陷誤區[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0(4).
[3] 好搜百科.產品經理[EB/OL].http://baike.haosou.com/doc/19923 66-2108389.html.
[4] 章淑貞.傳媒club·大起底 新媒體專業哪家強[EB/OL].http:// wei bo.com/xwyzx?pids=Pl_Core_OwnerFeed__10.
[5] 新媒體觀察.中國傳媒大學:新媒體人才培養,大學緣何慢半拍[EB/OL].http://www.aiweibang.com/yuedu/2247907.html.
[責任編輯:艾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