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鳳穎
摘要:聲音的訓練是培養學生掌握科學唱歌方法的重要基礎訓練之一,其目的是使學生的歌唱發聲器官,各部分機體的功能在合乎自然生理的基本狀態下,確立起較完整、較系統又科學的發聲方法,使歌唱達到氣息扎實穩定、喉嚨松弛打開、聲音優美悅耳、位置通暢圓潤、咬字清晰準確、感情真摯動人的境地。我們針對歌曲的處理從呼吸和發音來談談對聲音的訓練。
關鍵詞:情感表達;二度創作;歌曲的處理
表達情感是聲樂藝術的重要特征,也是歌唱的靈魂。在訓練和演唱時,歌唱者對所演唱的作品進行合理的再創造,將吸氣訓練與作品所要表達的情感結合起來,并通過音色來表現是歌唱中情感表達的有效方式。法國著名歌唱家亨利·費爾迪南·曼什坦說過:“情感是歌唱的靈魂,只有當聲音和感情同樣完美時,歌唱才可以被稱為藝術。”聲樂是歌唱者將歌曲作品呈現給聽眾并供聽眾感受的藝術,歌者的歌聲將抽象的音樂轉化為聽得到、看得見的藝術形式,并影響和感染聽眾。
聲樂作品是語言和音樂的結合,詩人與作曲家只是共同完成了一首聲樂作品,而只有當歌唱者將聲樂作品進行演唱之后,歌唱才能成為完整的藝術。優秀的歌唱家的演唱之所以能使廣大聽眾為之傾倒,受到公眾的喜愛,除了他們具有美妙的嗓音和高超的技巧之外,更重要的是他們的歌聲準確生動的表達了聲樂作品中的情感,從而引發了聽眾內心的情感共鳴。可見對聲樂作品進行科學、合理的“二度創作”是極其重要的。聲樂旋律的非語義表達為二度創作提供了可能和條件,聲樂作品作為一種情緒、情感的抒發和表現,這為演唱的二度創作提供了廣闊的想象空間。所以在演唱一首作品時,歌唱者要了解創作者的創作意圖和時代背景,將自己放入作品所表達的氛圍中,深入體驗作品的感情,使情感能夠準確的表現出原作的意圖。“在演唱時要想打動別人,首先要打動自己”。歌唱者在對作品二度創作的過程中可以借助“借情”或“移情”的手段來開拓思維和想象,“借情”或“移情”就是打動自己的方法。
聯想與想象是分析作品的內容、角色、矛盾沖突的最好的方式,“聯想與想象”是情感表達的前提,是演唱者表達情感的來源,恰如其分的想象可以使演唱者更加深入的理解作品的內涵,準確地把握作品的情感及音樂形象,使表演更富有感情,使聽眾更容易被感染。具體地說,“想象”就是作品的表現力,創造出新穎獨特、鮮明完整的藝術形象。要解決表現力就應有更多的親身體驗,調動自己內心的聽覺,積累起豐富的情感形象,在腦海中為演唱構筑起強大的心理儲備與情感后盾。
運用正確的呼吸表達情感,在演唱時從調整歌唱呼吸的方法或呼吸動作人手,是獲得歌唱情感的主要渠道。呼吸是音樂表現的重要手段,歌唱的技巧強調“聲情并茂”,而“聲”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在于氣息的運用正確與否,因而呼吸本身也就是音樂表現的一部分,所以在演唱和訓練時應當按歌曲的感情需要進行呼吸。這就要求歌唱者在平常的訓練中從吸氣入手,努力做出與歌曲所要表現的內容相同或相似的表情和情感動作。由于吸氣的過程會強化人的情感意識,因此,吸氣動作不僅帶動著口腔、胸腔和頭腔等歌唱部位的打開和興奮,激發了人的歌唱欲望,而且還會極大地觸動歌唱者的情緒記憶和情感體驗,喚起了歌唱者的情感動作和表情動作,為歌唱情感的實現創造了有利的條件。這種帶有感情的吸氣是通暢的。氣不像是吸進去的,而是自然地流進去的,放進去的。如唱抒情歌時,美的感情會使你不由自主地會像“聞花”一樣吸氣,唱喜悅歡快的歌時,你會像發現新鮮事那樣讓你用“驚訝”的狀態吸氣,唱悲傷的歌時,你會情不自禁地用“哭泣”的狀態去呼吸等。這些富于感情的吸氣無論其深度和長度都已具備了歌唱氣息的需要,可以在演唱時充分自如地表達情感。通過帶有情感的反復練習,歌唱者就能把情感記憶轉化為現實的歌唱情感,使演唱時的發聲動作、歌唱狀態和聲音聽覺上都帶有強烈的情感特征,以促進歌唱情感和表情的形成和穩定。
安排好作品的總體布局。這里所說的布局就是指聲樂作品的開頭、高潮與結尾。要處理好開頭,就必須從歌曲的第一句著手,要求歌唱者在前奏開始之前情緒就要進入作品的特定情感范圍、意境中去。這就要求歌唱者必須對作品內容、主題思想有較深刻的理解,進入作品的情感境界,以充沛的情感唱好第一句。如《鐵蹄下的歌女》的開頭“我們到處賣唱”,起音就應該用軟起首唱出弱拍上的“我們”二字,隨著軟咬發音后,情緒由悲憤過渡到悲憤加控訴來強調“到處賣唱”,這樣就可以將到處流浪、賣唱的歌女悲慘的境遇和憤怒的呼聲表現得淋漓盡致,使歌聲一開始就富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圓滿的終止是塑造完整的藝術形象的最后部分。終止方式有“由強漸弱”、“由弱漸強”、“強到底”和“弱到底”等方式。德沃夏克的《母親教我的歌》的終止樂句,則應由中強到弱到很弱(mf-P-PP)表現對母親的深深思念之情。歌詞結束,伴奏部分仍要繼續進行,以使傷感、思念的情感仍在延續,使聽者久久地沉浸在歌曲的意境中。
我們不僅要對發聲技巧,而且在音樂表現和情感表達等各方面都需要更深層次的學習、研究和探索。俗話說“藝無止境”,“學海無涯”。每一位歌者都要保持謙遜、務實的態度,嚴謹的科學精神投入到學習和工作中,在自己的藝術道路上創作出更多美好的音樂作品,把自己最美妙的歌聲奉獻給人們,給人們帶來精神上每的享受。
【參考文獻】
[1]鄭愛萍.淺談歌唱情感的藝術處理[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1998(01)
[2]盧軍.歌唱的情感表達[J].運城高等師專學報,2000(05)
[3]維克托·亞歷山大·菲樂茲.聲音的訓練[M].李維勃譯.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