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興統
摘 要: 通過分析當前大型數據庫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提出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大型數據庫課程教學改革方案。詳細探討了從教學團隊、理論教學內容、實踐教學環節和考核方法等方面進行教學改革。教學實踐表明,實施大型數據庫課程教學改革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得到較大提高,教學效果良好,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工程實踐能力。
關鍵詞: 大型數據庫; 市場需求; 教學改革; 工程實踐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8228(2015)06-59-03
Abstract: Considering the current problems in large database course teaching, we propose a teaching reform scheme for large database course guided by market demand. In the scheme, we carry out teaching reform from teaching team, theory teaching, practice teaching and examination method. Through teaching practice, it shows tha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form scheme obviously elevate th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and enthusiasm, and the teaching effect, improve the students' engineering practical ability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Key words: large database; market demand; teaching reform; engineering practice ability
0 引言
為落實國家和廣東省教育規劃綱要,推進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按照《關于全面推進廣東省高校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工作的若干意見》要求,根據我校的以“培養人格健全,基礎扎實,實踐能力強,具有創新精神的應用型高級專業人才”的人才培養目標,結合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知識結構和人才市場需求,改變原有傳統的學科課程觀念,設計、設置科學合理的課程內容體系,改進教學方法,采用項目教學法和案例教學法,重點實施任務驅動、項目導向、模塊教學等多種形式教學改革。
大型數據庫是我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學科必修課。大型數據庫課程教學內容為目前世界上應用最為廣泛的數據庫管理系統Oracle。Oracle數據庫系統是美國Oracle公司提供的軟件產品,具有完整的數據管理功能,Oracle數據庫在大型關系數據庫市場的占有率很高,處于數據庫領域的領先地位[1]。通過大型數據庫課程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環節,使學生較為系統地掌握Oracle數據庫的基本開發方法,能夠運用數據庫理論設計出滿足一定規范的Oracle數據庫應用系統。但是由于大型數據庫課程教學還存在一些不足,所培養的學生還不能滿足社會需要。因此,有必要對大型數據庫課程進行教學改革,以滿足社會對大型數據庫人才的需要。
1 存在問題
目前我校的大型數據庫課程教學課時較少,側重理論教學,且教學內容零散,缺乏整體和系統性;教學內容與實際工程實踐聯系很少,實踐教學只有隨堂實驗,隨堂實驗內容都是一般的驗證性實驗,缺少設計性和綜合性實驗,也沒有后續的課程設計。教學過程中沒有真實的項目案例,學生缺少完整的Oracle項目訓練。因此,大型數據庫課程教學與工程實際應用脫節,造成學生缺乏工程實踐能力。
2 教學團隊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設計者和組織者,教師在教學中起著主導作用,教師的能力水平對教學質量是至關重要的。現在高校大多數教師都是畢業后就一直在高校從事教學工作的,沒有在工廠/企業解決實際問題的經歷,缺少工程實踐能力,以致對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培養方面存在不足。因此,提高教師自身的工程實踐能力是關鍵。教師團隊建設可以從本校教師培養和引進人才兩種渠道進行。在培養在職教師方面,學校給教師創造條件和機會提高工程實踐能力,可以適當安排一部分教師到工廠/企業去實習,參與工程項目研發,使教師接觸整個大型數據庫實際項目的開發過程,這樣可以提高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在引進人才方面,學校可以考慮引進具有碩士以上學位同時有豐富項目開發經驗的大中型企業的數據庫工程師,聘請企業工程師為兼職教師,或者安排一些案例講座。一門課程應該成立一個由3至5名教師組成的教學團隊負責教學活動,而不是由一名教師單獨完成。教學團隊教師應該進行集體備課、設計課程教學內容、制定教學計劃等。教學團隊教師可以結合自身特長負責相應課程內容的教學,充分發揮團隊的優勢,以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學校須通過加強教師工程能力培養和人才引進力度,努力打造一支專兼職結合的“雙師型”教學團隊。
3 理論教學
我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為“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應用能力培養為中心、以‘知識—能力—素質為主線,培養適應社會與經濟發展需要的工程應用型技術人才”。在激烈競爭的人才市場,具有一定Oracle數據庫管理與開發經驗的人不但容易找到工作,而且還能獲得很好的職位和優厚的待遇[2]。根據社會對Oracle數據庫人才專業技能的需求,Oracle數據庫的職業崗位主要有兩種:數據庫開發、數據庫管理[3]。
我們的做法是,結合廣東珠三角地區IT企業對于Oracle數據庫技術應用人才的職業素養、專業技能要求設計教學內容,以Oracle為教學環境。同時為了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鼓勵學生參加Oracle數據庫認證。大型數據庫課程教學內容的選取,盡量考慮到Oracle認證的考試內容,讓學生在學習完這門課程后,可以參加Oracle認證考試。學生通過Oracle認證考試,可以提升學生的綜合就業競爭力[4]。
大型數據庫課程的教學內容有Oracle概述、體系結構、SQL*Plus工具及常用命令、安全管理、存儲結構管理、模式對象管理、PL/SQL程序設計基礎、過程、函數和包、觸發器、備份與恢復、Oracle數據庫應用開發等。具體教學學時安排如表1。
大型數據庫課程教學中引入真實的企業Oracle數據庫應用案例,教學內容選取與順序都按照Oracle數據庫應用系統開發的過程進行安排,結合課程內容特點使用案例教學、項目驅動教學等教學方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以一個“員工管理信息系統”開發貫穿其中,課堂上講授和演示部分案例內容,布置任務讓學生課后完成部分相關的系統功能。
4 實踐教學環節
實踐教學是驗證學生所學理論知識的重要途徑,是培養學生專業應用能力、學習能力的重要手段。強化實踐教學是全面推進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工作的重要途徑。大型數據庫Oracle本身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所以必須加強實踐環節的教學。實踐環節包括隨堂實驗、大作業、學科競賽等。隨堂實驗安排有16學時,按照“員工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進程安排實驗內容。實驗內容具體安排如表2。表空間管理實驗主要是創建一個表空間用于存放員工管理信息系統的數據;過程、函數和包實驗主要是完成員工管理信息系統所需要的過程、函數和包,以便在編程實現系統功能時調用這些過程、函數和包;觸發器實驗主要是設計相應的觸發器來保證員工管理信息系統所需要的數據庫完整性;備份與恢復實驗完成員工管理信息系統備份與恢復功能;應用系統開發主要是JSP編程實現系統的功能,員工管理信息系統的主要功能有部門信息管理和員工信息管理,部門信息管理功能要求在實驗課內完成,而員工信息管理功能需要利用課外業余時間完成。部門信息管理界面如圖1所示,員工信息管理界面如圖2所示。通過一系列實驗,使學生實踐能力得到應有的鍛煉和培養。
5 考核方法
課程考核是依據一定的標準和方法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的過程。大型數據庫課程考核方法改革的目標是促使學生能夠掌握Oracle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具有較強創新意識和工程實踐能力[5]。大型數據庫課程考核內容必須加強對工程實踐能力方面的考核。考核成績包括平時表現、實驗成績和期末考試,其中平時表現占10%,實驗成績占30%,期末考試占60%。特別注重實驗考核,在每次實驗課進行檢查驗收,根據實驗完成情況計分,期末對各個實驗計分進行匯總得出實驗成績。期末考試采用閉卷筆試,側重考核大型數據庫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
6 結束語
大型數據庫課程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基于Oracle數據庫應用開發能力。通過對大型數據庫課程進行改革,努力打造一支優秀的教學團隊,以社會需求為導向設計大型數據庫課程教學內容,結合具體教學內容選擇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通過在我校2012級計算機專業進行教學實踐,表明實施大型數據庫課程教學改革后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程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效果良好,學生的能力水平達到了社會市場對大型數據庫人才的專業技能要求。
參考文獻:
[1] 任淑美,李寧湘.《大型數據庫系統Oracle應用開發》課程實訓教學的
研究[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3.2:7-9
[2] 孫風棟,王瀾.Oracle數據庫基礎教程[M].電子工業出版社, 2014.
[3] 基于DBA崗位需求的高職Oracle數據庫課程教學改革[J].計算機教
育,2014.2:52-54,64
[4] 李強,孔宇彥.Oracle數據庫應用課程教學模式改革探索與實踐[J].計
算機教育,2010.8:50-53,67
[5] 張穎淳.計算機課程教學考核方式的探討[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
科學版),2012.37(7):147-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