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劍橋大學將繼續教育作為一項歷史使命,與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一同納入學校的人才培養體系。劍橋大學繼續教育的歷史源遠流長,一百多年的發展形成了多元化的課程體系和嚴格完善的質量保障機制。
【關鍵詞】劍橋大學 繼續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6-0026-01
劍橋大學將繼續教育作為一項歷史使命,與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一同納入學校的人才培養體系,不僅是大學推廣教育資源的手段,也是大學與行業、企業溝通的紐帶。劍橋大學繼續教育工作的主體是繼續教育學院,繼續教育學院聯合其他學院,面向社會大眾,包括成年人和沒有機會接受大學教育的“非傳統學生”,傳播大學教育理念,拓展大學優質學術資源,傳授激勵人心的學習經驗,促進個體知識擴充和職業發展。到繼續教育學院的學習者能夠自由選擇各種課程,如周末課程、暑期課程,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專業或新學科,獲得學分或證書。每位授課教師都是相關領域的專家,他們十分了解終身學習者的需求,善于實戰教學,幫助學習者進步與成長。同時,劍橋大學為繼續教育學院建立了良好的教學設施機構,絕大多數課程和活動安排在酒店式會議中心Madingley大廳。
一、繼續教育歷史源遠流長
早在19世紀下半葉,劍橋大學就開始注意溝通大學與社會的聯系,將“大學植根于工業和商業”的教育理念付諸行動,鼓勵畢業生投身企業、服務企業。尤其在1873年,劍橋大學發起了一場大學推廣運動,第一次將大學資源拓展到校園以外的全國各地,拓展了大學直接服務社會的功能,增強了大學教育與社會之間的聯系。當時開設的課程為沒有機會進入劍橋大學的社會民眾提供了教育機會,只要人們有學習愿望,無論年齡、學術背景如何,劍橋大學都為之敞開大門,歡迎學生入學和選修課程。20世紀下半葉以后,劍橋大學與工業界、企業界的聯系進一步加強,建立了劍橋大學科技園,促進了大學科研成果的創新和轉化。一百多年來,劍橋大學繼續教育學院采用“門戶開放”的入學方式,廣泛開放各種大學資源,適應了人們對新知識、新技術的需要,促進了劍橋大學及周邊地區終身學習的穩步發展。
二、多元化課程體系
劍橋大學繼續教育學院設有國際短期非學分證書課程、本科及研究生層次的研修課程,兼讀制碩士學位課程、暑期課程、在線課程,涉及考古學、人類學、生物學、古典文學、領導力、社會科學、語言學、歷史學、建筑史、法學、文學、音樂、哲學、物理學、政治學、心理學等20多個學科。這里的國際化程度不斷提升,上千名國際學生來自中國、澳大利亞、新西蘭、英國、德國、西班牙、加拿大、韓國等世界各地。
以短期課程和兼讀制課程為例,該課程由劍橋大學的頂尖學者授課,向所有年齡層次的成年人開放。如每年開設上百門周末課程(周五晚上到周日上午);為期五周的跨學科課程;可以在劍橋大學任一學院學習的人文類暑期課程(1923年開放至今);20多門證書課程和文憑課程;在線碩士學位課程,每門課程7周課時。
職業證書課程與技能培訓是面向專業機構、商業和產業機構的管理者、在職專業人士提供的面授或在線形式的學分與非學分課程,旨在拓展專業人士的視野,更新他們的知識和技能,促進職業發展或職業變換。這些課程內容綜合了企事業組織機構的專業意見和大學學術資源,既滿足了市場需求和趨勢,同時又保證了劍橋大學應有的學術標準。
合適的培訓和發展對個人、專業人士、企業產業的發展至關重要,繼續教育學院專門設置了在線學習和面授學習同步的定制培訓,與組織合作設計滿足需求、富有學術性、針對性、實用性和靈活性的課程,對客戶企業產生積極的影響。
三、嚴格完善的質量保障機制
為了向學習者提供事業上的幫助,滿足學習者的興趣愛好,提高人們的退休生活質量,劍橋大學十分重視各類繼續教育的質量保障,根據繼續教育的特性,將是否滿足學習者的各種需求作為評價繼續教育質量好壞的標準。劍橋大學繼續教育學院除了開設合理的課程,還要考慮與學科的具體情況相結合。同時,繼續教育學院受劍橋大學學術管理委員會指導,負責執行與全日制教育相同的學位授予、認證和一系列質量保障程序。此外,繼續教育學院也十分注重課程在市場上的接納程度和受歡迎程度,以此作為評判繼續教育成功與否的一項標準。
參考文獻:
[1]http://www.ice.cam.ac.uk/who-we-are/madingleyhall.
[2]陶愛珠, 王紅新, 沈悅青. 大學使命——國際視野下的世界一流大學繼續教育[M].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2013.
作者簡介:
沈悅青(1986-),女,浙江湖州人,碩士,上海交通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