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
【摘 要】語文是技校教學的工具學科,在培養高素質、高技能、實用型人才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企業之間的競爭越來越表現為文化的競爭,實行校企合作就成為辦好職業教育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語文;校企合作;有效途徑
重視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實用型人才,實行校企合作一直是我校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發展,企業文化對企業的生存和發展的作用越來越大,企業之間的競爭越來越表現為文化的競爭。校園文化的宗旨與管理恰好與企業文化的宗旨與管理導向、凝聚等功能相吻合,培養德才兼備的人才,形成資源交換,實行校企合作就成為辦好技工學校的有效途徑。
語文作為學校的重要學科自然就成為對接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重要紐帶,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滲透企業文化,根據目前的教學現狀,提出如下幾點建議:
一、重視抓基礎,營造校園文化
語文課在培養高素質、高技能、實用型人才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堅持實施啟發式教學,充分利用語文學科中的人文性特點來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等綜合能力。開展適合學生發展的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來營造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不斷的使學生在形式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中感受到獨特的校園文化精神。
二、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相互對接及重要性
語文能力的外在表現形式是感受和運用語言的能力,其內在實質則是思維能力,即分析、概括綜合等能力,而這些能力又是適應現代新型企業人才所不可或缺。充分的利用這一特性,開展各式的語文活動,將企業文化逐步滲透到教學活動中,這種融合一方面學校學習了優秀的企業理念,另一方面,使學校與企業有了更多的共同語言,促使學生較早的了解企業,適應企業的需要,更好的定位自己,從而使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形成良性循環。從校園文化層面看,這樣的融合,使師生的價值取向、思維方式、行為規范以及精神狀態上形成了與企業相一致的目標,對學生的行為準則,價值觀念、道德規范起著導向、激勵和潛移默化的作用。從企業文化的層面看,這樣的融合,為企業將來的發展以及成員的個人素質,集體的凝聚力與向心力,特別是企業成員之間團結一致,協作奮斗,愛崗敬業的精神,打下夯實的基礎。
三、開展各式的語文活動,促進校企文化的融合及發展
語文教學要從專業培養目標的需要出發,教師在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提高學生整體素質方面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1.因材施教,激發學習興趣
從最基礎的字、詞、句練起,循序漸進,圍繞聽、說、讀、寫解決字、詞、句方面的問題,逐步提高學生語言運用能力。也可從誦讀詩歌散文開始,這種方法雖傳統但有效,能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讓學生在朗讀過程中感受語言文字的韻律美和節奏感,從而提高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敏感性,形成良好的語感。
2.教學中要逐步滲透企業新的職業能力觀
新的企業職業觀重視個人品質,重視人際交往、合作共事、組織規劃、解決問題、創新等能力。在教學中,教師始終要把以上能力貫穿于教學中,逐步培養學生的適應能力。
3.開展與學生生活學習相關的語文實踐活動,對接企業文化
通過科學設計,精心組織,使語文實踐活動起到既鍛煉學生語文的運用能力,又能體現語言的表達能力,還能最優的展現自己。比如組織學生辦校報,采訪畢業于本校的勞模和企業家,采訪在技能比武中獲獎的同學以及企業的師傅,將他們的事跡寫成文章發表,既能讓學生親生感受到做人、做事、創業的艱辛及成功的激勵,又能鍛煉學生能力;還可以組織仿真的人才推薦會、招聘會等,讓學生參與、自薦,體會各種文體的寫法,教師要在活動中加以指導和點評,既鍛煉了學生,又提高其語言表達和寫作能力,學生受益頗深,其中的精神收獲,既是做人的歷練也是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有效對接。
4.對學生的評價要多元化
改變單一的教材考試,要從綜合考評入手,筆試、面試相結合,把平時的測評與結業考試結合起來。把學習成績與學習態度、語文能力,行為規范、道德規范結合起來,多元的評價學生,使學生認識自己、了解自身的優缺點,明確努力方向,不斷完善,使自己更加適應現代化企業的需求。
5.共建文明的校企文化
校園文化是企業文化的基礎,企業文化是校園文化的升華,創建文明良好的育人環境,能使受教育者在個人行為規范上,在不知不覺中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與熏陶。在企業,辦公室,倉庫、操作現場等地,均能看到提示用語、警告語、禮貌用語以及規章制度等。學校環境的建設也同樣,大到校園,小到草坪,特別是寢室、實訓室、教室等場所,一個嚴肅的小貼士、一句溫馨的警示語,都能把校園文化體現的淋漓盡致。兩種文化的相互融合,相互影響、相互熏陶,按企業的行為規范、職業道德及思維模式塑造校園,塑造自己,才能正真實現校企雙贏。
參考文獻:
[1]周施恩,企業文化理論與實務.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社.
[2]杜文淵,張劍.大學校園文化建設初探.商業現代化.
[3]龐少紅,導入企業文化 培育校園文化.經濟與社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