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薇薇
【摘 要】同伴心理輔導作為同齡人間的心理援助越來越被中職學生所接受和喜歡。兩年來,筆者在本校開展了兩期的同伴心理輔導員培訓,構建和逐步完善同伴心理輔導機制。筆者在本文中系統的探討開展同伴心理輔導的理念、團隊組織培訓方案和具體開展的內容,從各方面進行總結和反思,希望對以后深入的開展同伴輔導工作能提供了一些實踐經驗。
【關鍵詞】職高;同伴心理輔導;心理健康教育
一、背景
近年來,溫州各中小學校越來越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專兼職的心理輔導教師隊伍不斷壯大,可是學生的心理問題卻沒有呈下降趨勢反而上升。究其原因:一方面,相對于龐大的中小學生數量,專兼職的心理教師數量仍十分缺乏,難以滿足廣大學生心理咨詢輔導的需求;另一方面,當代的學生處在一個信息爆炸、價值觀多元化的社會環境,特別是中職生,他們與社會接觸更多,面臨的心理困擾也更加復雜,遇到問題他們更愿意去找同齡人去解決幫忙。
這兩年來,筆者也開始在本校開展了兩期的同伴心理輔導員培訓。在此,筆者將系統的探討在本校中開展同伴心理輔導的理念和經驗反思。
二、同伴輔導的可信性分析
從人的認知發展來看,同齡人對青少年的影響是巨大的,同輩交往最容易被學生接受,并成為刺激其主體發展的有利力量。
筆者曾對本校高一學生進行調查,題目是“在你遇到煩惱時,你希望得到誰的幫助”。有66.4%的同學選擇向朋友傾訴,24.3%的同學選擇家長,7.1%的同學會選擇班主任,13.7%的同學會選擇心理老師。由此看出,學生選擇心理調節的方式是依據心理上的親密程度來進行的。處于青春期的中學生比較叛逆, 對于父母或老師這些長輩會有一種排斥感,往往更愿意聽從朋友和同學的勸告。
三、組建“同伴心理輔導員”隊伍
1.人員招募
(1)成立“心靈成長坊”,以此為名義面向全校招募成員。通過海報、廣播站等途徑進行宣傳,讓更多的學生了解同伴心理輔導員的意義,增加其報名的積極性。
(2)同伴輔導員的選拔條件。原則上每班兩名,男女各一名,可通過班主任推薦、自薦等途徑選出。學生填好報名表格后,進行面試和《SCL-90癥狀自評》測驗,其目的在于測驗其心理狀態是否良好和具備一定人際溝通能力。
2.組織培訓
同伴心理輔導雖然不是標準的心理輔導,但是也不同于一般的談心聊天,需要一定的心理輔導知識和技能,所以需要對同伴心理輔導員進行統一、系統的培訓。
同伴心理輔導員培訓時間持續一學年,高一成員統一集中培訓,高二成員以實踐交流為主。主要形式和內容如下:
(1)講座。兩周一次。根據面試的心理測驗分析,結合職高生的心理特點,設置適合他們成長培訓內容,主要圍繞這三大主題展開:
知己知彼——2課時,以認識自己和同伴,促進自我成長為主。
①認識同伴心理輔導,課程介紹,角色定位。
②認識自己,了解自我與同伴的身心特點以及心理健康標準。
助人自助——3~4課時,學習掌握心理助人的理論知識和技能。
①認識心理學基本理論知識,例如精神分析、人本主義、認知、行為療法等,讓學生學會結合理論去分析自身和同伴的某些行為。
②掌握同伴溝通技巧:學會尊重、共情、真誠的態度,運用傾聽、提問、面質等溝通技巧。
③掌握同伴心理輔導特殊技能: ABC理性情緒療法,行為療法。
特別關注——2課時,學會關注發現心理狀態特別學生。
①學會觀察:心理狀態的分類,區分異常和正常心理的原則,常見心理疾病的鑒別。
②職高生常見問題表現,學會與班主任、輔導老師的溝通,參與危機預警。
(2)團體心理輔導。團體心理輔導是在團體的情境下進行的一種心理輔導形式,它是通過團體內人際交互作用,促使個體在交往中認識自我、探索自我、調整改善與他人的關系,學習新的態度與行為方式。學員們可以將講座中所學到的理論和技能在團體輔導中運用起來,這也是同伴心理輔導的實踐途徑,更有利于同伴心理輔導員熟悉技能,開展未來工作。
四、同伴心理輔導的日常開展和管理
同伴心理輔導活動的宗旨就是“關愛自己、關愛他人,讓生活充滿陽光”,因此,形式是豐富多樣的,主要以宣傳心理健康知識、營造和諧幸福校園、鑒別關注幫助特別同伴為內容,具體包括:
(1)組織班級團體輔導或者團體心理游戲。同伴心理輔導員可以利用培訓階段在團體輔導活動中學習的一些活動運用到班級中去,主要目的在于愉悅班級氛圍,提高同學間的溝通、團隊凝聚力和團結互助合作。
(2)做好同學間的“知心人”、“調解員”。同伴心理輔導員接受過專門的培訓, 他們基本掌握了常用的心理輔導知識和技能,可以運用這些方法技巧來調節同伴的比較輕微的心理困擾,解決同伴間的矛盾爭執。
(3)當好校園心理危機“預警員”。同伴心理輔導員不是專業的心理咨詢師, 他們最主要的角色是心理老師的助手,學生心理健康的信息員。通過培訓之后,他們需要具備對異常心理現象較強的敏感度,以防心理危機事件的發生或不斷惡化。
五、經驗與反思
1.加強專業督導
同伴心理輔導員在積極履行“知心人”、“調解員”、“預警員”職責的過程中,由于專業性不強,能力不夠,有可能接受對方的一些負面信息影響自己的心理狀態,所以專業心理輔導老師需要對這些“準心理咨詢員”做好定期的督導,排解他們的心理垃圾。
2.加強制度保障
同伴輔導員本身就是學生,其主要憑借自己對心理學的熱愛和對幫助同學的熱心,加入到這項工作中的,當沒有制度保障的情況下,由于受學習、環境、時間等因素的影響,其流失率很高。這就需要學校加大對同伴心理輔導工作的重視,要積極把同伴心理輔導工作納入到學校心理健康三級網絡中去,使其成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環節。
助人是快樂之本,受助是成長之源。通過這兩年的實踐探索,本校逐步建立起了同伴心理輔導的機制,開辟了本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徑,希望借助這個途徑不斷促進全體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營造一個更加和諧、健康、團結向上的校園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