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
摘 要:社區是群眾生活的共同家園、城市管理的基本單元,日益受到黨和政府的重視。本文通過分析當前社區建設面臨的突出問題,提出加強和改進社區建設的對策。
關鍵詞:社區;建設;問題;思考
社區是群眾生活的共同家園、城市管理的基本單元。當前正處于經濟加速和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居民生活方式日趨多元、服務需求日益增長,及時研究和破解社區建設面臨的突出問題,進一步加強和改進社區建設,是優化公共服務、提升群眾生活品質的內在要求,對創新社會管理、促進社會和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1 社區建設日益受到黨和政府的重視
社會管理是對人的管理,不管是“單位人”,還是“社會人”,說到底都是“社區人”,社區是城市最基礎單位,社區逐漸成為社會生活的支撐點、社會成員的聚集點、各種矛盾的交匯點。規范發展社區服務站等專業服務機構.有效承接基層政府委托事項。以居民需求為導向,整合人口、就業、社保、民政、衛生、文化以及綜治、維穩、信訪等管理職能和服務資源,加快社區信息化建設,構建社區綜合管理和服務平臺。完善優秀人才服務社區激勵機制.推進社區工作人員專業化、職業化。社區將成為一個多方服務的平臺,在社會管理中作用越來越明顯。隨著經濟成份、生活方式、社會組織形式的多樣化,社區居民的物質、文化、生活需求日益呈現出多層次的趨勢,給社區服務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多年來各地政府采取提升居民素質、促進家庭和諧、增加居民收入等措施,提高了社區服務的水平,提高了居民的幸福感和滿意度。
2 當前社區建設面臨的突出問題
雖然近年來社區建設得到了較快發展,但隨著全面深化改革和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的縱深推進,社區建設已不能適應新形勢、新任務、新常態的要求,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制約了社區作用的有效發揮。①管理體制不順,職責任務趨于行政化。社區居委會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群眾自治組織。當前社區居委會除履行自身職責外,還呈現出調查報表多、證明蓋章多、會議活動多、硬性任務多的“四多”怪象。社區功能定位不準,行政色彩比較濃厚,自治功能相對較弱。深陷于“什么都是、什么都不是”角色沖突的尷尬境地,嚴重影響了社區居委會的功能發揮。②運作機制不活,人財保障出現缺位化。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社區管轄的人口規模和管理范圍越來越大,而社區配備的工作人員有限,難以實現對居民的全員服務和無縫隙管理。與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相比,社區干部工資待遇依然偏低,致使年輕高學歷人才流失嚴重。③治理體系不全,參與主體呈現單一化。居民居委會、業主委員會和物業管理公司是社區治理中的主體,三者分別從社區治理、自治治理和專業治理的角度,共同對社區進行管理。由于社區多元主體都有著不同的利益,并存在著不一致性,導致三者之間關系不順,給社區治理帶來很大的障礙。另一方面,社區開展工作依然主要依靠行政化手段,以黨委政府的推動力量為主導,加上駐社區單位和居民對社區參與程度不高,導致出現社區居委會“孤身奮戰”的局面。
3 加強和改進社區建設的對策
上述問題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只有破解當前社區建設存在的機制體制不健全、工作職責不明確、工作人員素質偏低、建設經費得不到保障、綜合服務能力不足等問題,才能構建起現代化的社區治理體系,進一步提升社區自治和服務能力,真正把社區建設成為管理有序、服務完善、文明祥和的社會生活共同體。
①理順管理體制,由政府主導向居民自治轉變?!吨腥A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明確規定街道辦事處與居民委員會是指導關系,但實際上多數異化為領導關系。因此,必須轉變基層政府職能,強化公共服務、社會治理能力,優化機構設置、人員配置和工作流程,使基層有職有權有物。要規范社區協助事項,逐步建立健全與居民的聯系、服務、溝通、黨建等機制,提高居民對社區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的參與率,使社區居委會真正成為幫助居民解決工作、生活、社會問題的自治組織。②激活運作機制,由基礎保障向“費隨事轉”轉變。在社區經費來源以財政投入為主的現狀下,市、縣財政要進一步加大對社區建設的投人,為社區提供必要的經費和辦公條件,社區工作人員的工資報酬、辦公經費、服務設施經費要納入財政預算管理,并建立與當地經濟發展水平相匹配的正常增長機制。凡依法應由社區協助事項,應當為社區提供必要的經費和工作條件,凡委托給社區辦理的有關服務事項,應當實行權隨責走、費隨事轉。③健全治理體系,由單打獨斗向多元共治轉變。要在社區黨組織的領導下,理順社區居委會、業主委員會、物業公司三者的關系,形成三方共治、三位一體、三力合一的管理模式。要加快培育發展社區社會組織,鼓勵發展生活服務、公益慈善、矛盾調節、文體娛樂等方面的社會組織,加強對社會組織的活動引導和人員培訓。通過財政資助、政府購買等形式,支持社區社會組織參與政府公共服務。推廣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為群眾服務制度,促使機關黨員工作在單位、活動在社區、奉獻在崗位。強化駐社區機關事業單位參與共建的責任,積極為社區建設提供人力物力財力支持。要依托社區服務中心或便民服務站,推動各類志愿服務力量進社區,加強心理疏導、醫療保健等志愿服務,重點幫扶空巢老人、留守兒童的困難群體,著力構建多方參與、協同共治的工作局面,推動社區治理創新轉型。
總之,社區建設需要政府牽頭建立合力機制,縱觀社區服務事業的蓬勃發展。社區體制機制建設是重中之重。在推進社區建設的過程中,也要堅持群眾參與,群眾監督,群眾評議的工作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