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露
【摘要】隨著近些年語文教學相關理論研究的不斷深入,對語用學理論和語用功能的研究也逐漸漏出端倪。本文主要從語用學理論研究的基本理論、語用學與語文教學的性質,繼而從預設、語境都具體等方面和具體教學實踐過程中剖析其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從而加強教師對語用功能的重視程度,靈活運用語用功能進行教學實踐工作,以達到提升教學的實效性和提高教學效率的效果。
【關鍵詞】語用學;語用功能;語文教學;語境
一、語用學理論與語用功能
(一)語用學
語用學并不是新鮮的名詞,早在上世紀30年代,美國哲學家莫里斯和卡納普就提出了相應的概念和理論。在此之后英國語言學家奧斯汀和塞爾勒又將語用學做了進一步的解釋并同時提出“語言行為”等理論。最終,由美國語言學家格耐斯將語用學學理論推動發展成一個獨立的學科,并同時提出語用學核心理論“會話中合作原則”。對于語用的定義,國外普遍目前做了一個具有普遍性的解釋:語用學,英文為Pragmatics,也稱為語言實用學,與語義學同樣是構成現代語言學的一個重要部分,他所研究的對象是如何對語言進行理解和使用。它通過對特定環境中的特定話語進行研究,來揭示話語表達背后的真實含義。
(二)語用功能
所謂語用功能,就是指語言用于實際生活中所起的實際作用,比如交際等一些實際語境中的功能表達,再比如委婉語氣在特定場合的含義,再比如“呵呵”在交易語言中的作用等等。一般情況下語用功能必須具體聯系實際,對具體語境情況進行具體分析。
二、語用學視角下的語文教學
語用學與以往的語言學派不同的是,它關注語言的使用者即說寫者和聽讀者;它關注語言使用中諸如語境、預設等有關因素,特別是語境的作用;它也十分關注語言手段本身的作用并使其和以上兩個方面緊密結合在一起。換句話說,它從說寫者和聽讀者的不同角度及相互關系上,研究人們的言語行為即語言表達和語言理解;研究特定語境中的特定話語,并探究語句的種種功能;研究話語的種種言內之義和言外之義及其相應條件等等。語文教學的核心任務是培養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也就是說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不是讓學生學到多少語文知識,而是要讓學生即語言的使用者能夠將所學到的語文知識運用到具體的口語交際和書面語寫作中。
實際上,語文教學在本質上應當是對母語的語用教學。正如韓雪屏所說的:“語文課程與教學,實質上是一種言語教育,應當屬于語用研究的范疇。語文教學離不開語言的語音、語義、詞匯和語法規則系統,但是語文課程的根本目的不是培養學生去研究語言,而是培養學生具有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去進行交際的言語能力。”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也已經意識到將語用學的相關理論知識運用到語文教學中的必要性,以及用語用學理論來指導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三、語用功能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分析
(一)語文教學與“語用功能使用者”
語用學研究的范圍廣泛,它的研究內容主要包括言語行為,會話含義,預設,語境,語旨,會話結構等諸多方面。對語言使用者的研究也是語用學所涉及的研究領域之一。語用學認為語言使用者與其所使用的語言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即什么樣的人說什么樣的話,或者說他(她)所說的話要符合自己的身份,符合自己的風格。不同的語用功能使用者說相同的話語所表達的語意將是截然不同的,比如我們小朋友指著同學面對老師說:“他打我,他是大壞蛋”,這和影視劇中真的“壞蛋”肯定是有區分的。
語用功能中的這一知識范疇在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等語文教學中也同樣適用。在閱讀教學中,尤其是在小說和戲劇教學中,教師如果能巧妙地從語用功能的角度來解析小說或戲劇中的人物對話,想必會使得學生站在不一樣的高度來解讀課文。比如小朋友都喜歡看的《西游記》中通過幾句經典臺詞“悟空,休得無禮!”、“俺老孫去也!”、“呆子!”、“師傅都讓妖怪給吃了,這還取什么經啊?(對悟空)還是你回你的花果山,(對沙僧)你回你的流沙河,我回我的高老莊得了”、“大師兄,師父讓妖怪抓走了!”將幾個主要人物的形象刻畫的淋漓盡致。
(二)“語用預設”功能與語文教學
預設是語言學范疇中的一個重要概念,預設可以分為語義學預設和語用學預設。語用預設是語用學研究的一個重要知識范疇,它指交際過程中說話者與聽話者之間早已具備的共識,或者至少在特定情境中聽到對方的話語之后總能猜測出來的信息。比如甲說:“她是公司的‘白骨精”。乙說:“啊?看不出來她這么壞啊”。甲預設乙明白在現代社會中“白骨精”是“白領、骨干、精英”的代名詞,專指那些擁有高學歷、高收入、高層次,可以稱得上職場的半邊天的女性。但是在乙看來白骨精是《西游記》中那個陰險歹毒,心狠手辣的妖怪,所以乙才會誤以為甲口中的“她”也應該像白骨精那樣得陰險,這是由于甲對乙能夠理解現代社會中“白骨精”新含義預設錯誤,因而造成了語義上的誤解,使意思表達受到了阻礙。因此,教師在口語教學中同樣可以滲透語用學中的預設這一概念,讓學生與人交流時要首先預設對方是否明白你口中的常識,否則輕則會使得對方不知所云,重則會引起不必要的誤會,尤其在網絡語言盛行,生造詞橫飛的當下,這點顯得尤為重要。
(三)語境功能與語文教學
語境是使用語言的現實環境,對話語意義的理解具有很強的導向性。語用學中的預設、會話含義等知識也都必須結合特定的語境才能分析出其中蘊含的潛在信息來。所以要做到真正理解話語的深層含義必須要結合語言使用者所處的語言環境即語境來做具體的分析。比如同樣的一句話“你真壞!”,由于語境的不同,它所表達的內容也就不盡相同了。如:用于群眾和縱火殺人的罪犯之間,它表示的是一種憎恨、仇視的情感;用于做菜的媽媽和淘氣的小孩之間,它又表示媽媽對孩子的包容和寵愛的情感;用于情人之間則又變成了撒嬌、曖昧的情感。語文教學不應該只停留在話語的表層含義上,而應該深挖潛藏在字里行間的深層含義,否則便會導致語文教學僅僅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在閱讀教學中,很多時候學生理解了文章的字義、句義、段義,甚至篇章表層意義都懂了,但是未必明白語境的深層含義,語文教學就要走進這種意義森林的深處。”所以語境這一概念在語文教學中尤其是閱讀教學中發揮著重要的指導作用,也是語文教學中的一條重要原則。比如,在《現代漢語詞典》中“狡猾”是“詭計多端,不可信任”的意思,顯然是個貶義詞,然而在《我的老師》一文中有這樣一段話:“僅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來,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輕輕地敲在石板邊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兒童狡猾的眼光察覺,她愛我們,并沒有存心要打的意思。”這里的“狡猾”由于受到上下文語境的限制,已經不再是《現代漢語詞典》中所解釋的意思了,也不具有貶義色彩,而是要用來表示兒童“調皮、機靈”之義,這是一種貶義褒用的一種語言動態使用現象,隨著特定語言環境被解悟,其變異義也隨之確定進而被理解了。
四、結語
語用功能是靈活的、多樣性的,它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們教學工作者應當掌握各種語用功能的特征,積極使用語用學知識,才可以更好的做好語文教學工作。
參考文獻:
[1]王元華:《語文教學中語用的核心和層次》,《語文建設》2014年第2期
[2]艾蒼玉:《試論語用學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3年第4期
[3]黎海情:《從語用功能看越南留學生漢語被動句的習得》,廣西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論文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