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永婷
【摘要】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提高教學整體質量的關鍵。有效教學既是一種理念,也是一種教學策略,更是我們課堂教學的基本追求。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必須充分認識課堂教學的重要性,通過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從而找出提高課堂有效教學的途徑。
【關鍵詞】課堂教學;有效教學;教學策略
1.課堂教學的重要地位
學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學,教學的核心環節是課堂,課堂是學校教學得以實現的基礎環境。課堂教學是教學的基本形式,是學生獲取信息、鍛煉提高多種能力和養成一定思想觀念的主渠道,因此課堂教學的效果直接影響到教學的質量和人才培養的實際價值。課堂在學校教育活動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課堂是實施教學的主渠道,是教師發展和展示才能的舞臺,是教師的立業、建功之地。課堂是學生發展、成才的主陣地,課堂是課程改革的主戰場。(李學紅,2009)課程內容再豐富、教學理念再先進,沒有課堂教學的有效實施,就不能真正產生實效。因此,課堂教學是教學最基本的環節,課程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效果的實現都來自于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教學質量形成的重要源頭和基礎,是提高教學整體質量的關鍵。
課堂有效教學行為作為有效教學的主要組成部分和有效教學行為的集中表現形式,它以教師課前認真備課,研究教材、研究學生、研究教法和學法為基礎,以課后的輔導、作業批改、質量檢測與分析為支撐,以學生的參與、配合、內化為條件,與教師個人的人格魅力、教育智慧、教學技能緊密相關。
2.課堂有效教學的內涵及原則
有效教學一直是教育的一種理想與追求。在教育史上,人們很早就開始關注有效教學的問題了。我國偉大的教育家孔子的“不憤不啟,不徘不發”的啟發式教學,揭示的就是教學要讓學生的學習處于最佳時機才會有效的道理。古希臘偉大的哲學家蘇格拉底強調的“產婆術”啟發式談話,也是為了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到了近代,自夸美紐斯提出“班級授課制”到赫爾巴特提出“四段教學法”及其以后的“五段教學法”,目的都是為了解決如何使一個教師同時可以教很多學生,即教學如何做到“有效”,乃至“高效”。那么,什么是有效教學呢?
有效教學是一種提倡效果、效益、效率三者并重的教學觀,有效果、有效用、有效率是有效教學的三個維度。有效果指的是學有所得、所獲;有效用指的是學的東西是有價值的、有用的;有效率指的是學的過程和方法是科學的、簡潔的、省時的。形象地說,有效教學是一種“多快好省”的教學。所謂“多”是指在單位時間里學生的進步快、收獲多;所謂“快”是指單位教學時間短,更主要指除了教學之外,學生還有娛樂與休息的時間,而不是將所有的時間全部投入到教學或學習活動之中;所謂“好”是指教學的質量好,不是個別學生的成績好,而是整個教學對象的成績好;所謂“省”就是花的時間、精力與所取得的成就相符合,當然,理想的結果是事半功倍。總之,有效教學是指師生以課程標準為導向,遵循教學活動特別是學生活動的規律,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的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產生盡可能好的教學效益,從而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而組織實施的活動。(余文森,2012)湖南大學教授姚利民認為有效的教學具體應該表現為以下八個方面:(1)充分準備和精心組織;(2)教學目的明確;(3)教學有條理且清楚;(4)教學富有挑戰性;(5)適應性教學措施;(6)讓學生肩負一定的學習責任;(7)重點突出;(8)師生最大程度的交流。
我們認為,新課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學的內涵至少包括以下四個方面:首先,教學的有效性要以學生的進步和發展為宗旨,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樹立學生的主題地位,促進學生全面和諧地發展;其次,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效率觀念;再次,有效教學要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發展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最后,有效教學要以教師自身的發展為基礎,教師必須加強自身修養,實現專業化發展。
美國有效教學研究專家杰里·布羅非的《有效教學的基本原理》中提出有效教學的12個基本原理,分別是建立支持性的課堂氣氛、學習的機會、課程一致性、連貫一致的內容、深入細致的對話討論、練習與應用活動、支持學生參與學習、學習策略的指導、合作學習、成就期望。
3.有效的課堂教學策略
有效課堂應該做到平實、真實、豐實、扎實,這“四實”是衡量課堂教學是否有效的重要標志。所謂平實,是指在教學中要講求實在。實實在在地設計教學,實實在在地落實教學目標,實實在在地完成教學任務。所謂真實,指的是還課堂的本來面目,從教學的實際出發,在繼承優良的基礎上改革和創新。所謂豐實,是指課堂有生成性,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在掌握基本知識的前提下有所升華。所謂扎實,是指課堂教學要有實際意義,要根據已經設計的目標、方法和學生的學習任務使大多數學生能夠學有所得。優化課堂的教學策略,第一,優化課前準備,為提高課前效率做保障。第二,優化時間安排,努力創建學習型課堂。第三,優化學法指導,探究最佳教學途徑。第四,優化練習布置,鞏固轉化學生的知識。第五,優化督促機制,保證學生全員高效參與。第六,優化師生關系,營造和諧學習氛圍。第七,優化教學反思,改進提升教學水平。第八,優化課堂規則,建立規范高效課堂。
4.結語
要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要通過課堂教學活動,使學生在學業上有所收獲,有所提高,有所進步。我們常講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所以對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與實踐是一項長期的需要不斷注入創新思維的研究課題,也是提高教育及哦啊學質量長效機制的實質與核心。
參考文獻:
[1]李學紅.聚焦有效課堂,提高校長課程領導力[J].上海教育,2009
[2]余文森.有效教學三大內涵及其意義[J].2012.5
[3]杰里·布羅非.有效教學的基本原理[M].2012.
[4]姚利民.論有效教學的特征[J].教育評論.2004,P23-P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