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
摘 要:隨著社會的迅速發展,由獨生子女政策帶來的后續影響,致使部分高職生出現以自我中心,缺乏一定的團隊意識,并在工作態度上缺乏踏實肯干的實干精神,造成高職學生職業素養的缺失。本文以湖南理工職業技術學院為研究載體,旨在通過思政團隊引導、學科教學滲透、社團活動平臺、企業文化學習等方式,為提升高職生的職業素養和步入社會后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幫助。
關鍵詞:高職生;職業素養;提升
許多生活經歷告訴我們,美好生活的獲得,不僅需要行動,機遇,更需要我們善良的品質。當下,在眾多高職院校中,高職學生在用人單位所表現的心理素質較差、不能迅速的適應崗位、頻繁跳槽、“誠信缺失”等行為嚴重影響了高職學生的聲譽。筆者曾多次和學生一起到頂崗實習企業參與實習實踐,在與許多企業用人單位溝通時,用人單位均表示:公司所需要的員工首先不僅僅是吃苦耐勞,更重要的是用心去做好公司分配給員工的每一份工作。其次就是態度,好的態度比如負責的、積極的、自信的、樂于助人等態度是決定成敗的關鍵因素。因此,從社會需求的角度而言,職業素養是一個人職業生涯成敗的關鍵因素,如何提升高職學生的職業素養成為眾多高職院校急需解決的問題。
1 高職院校培養學生職業素養的重要性
隨著企業競爭的加劇,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的不斷加快,新形勢下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從近五年的就業情況來看,用人單位不僅要求大學生具備過硬的實踐動手能力、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與技能,更注重高職學生要有較好的職業素養和較強的職業崗位適應能力。傳統的技能型人才已不能滿足社會和企業的需求,因此,高職院校在加強學生職業技能的同時,更應重視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
2 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養缺失的原因
職業素養的缺失將導致高職畢業生不能適應社會和企業的需求變化,會嚴重影響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和就業質量。根據學院近三年畢業生的追蹤調查,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養缺失具體表現在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奉獻精神,缺乏一定的團隊意識,并在工作態度上缺乏踏實肯干的實干精神等,究其根本原因在于高職學生自身、高職院校和用人企業等三方因素構成。
2.1 高職學生自身因素影響職業素養的提升
近年來,高職生的主體群以90后為主,且大多數為獨生子女。在高職院校中,這個群體中大部分學生表現出對前途的茫然,對學習不積極主動;在為集體效力時不能吃苦、責任意識不強;在學習專業技能時個人自主學習的能力不強。這一系列的因素讓他們沒有意識到職業素養對他們未來就業的重要性。
2.2 高職院校忽視職業素養的培養
第一,隨著市場對高技能型人才的大量需求,導致高職院校普遍存在著重職業能力輕職業素養的現象。在這種背景下,高職院校培養出來的學生可能在專業技能方面比較拔尖,但是在個人的職業生涯中缺乏內在的職業素養。
第二,高職院校混淆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的概念,并且對職業素養的認識不深。筆者曾走訪湖南省多所高職院校,在學生思政教育的開設課程方面,幾乎所有院校都將思政課、心理健康教育課、就業指導、人際溝通與交流等課程設置為高職生德育教育的必修或選修課程,沒有單獨的職業素養教育課程。
2.3 用人企業忽略職業素養的引導
第一,近年來由于企業對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并且以超高的薪酬吸收人才的引進,加大了人們對高技能型人才的誤解。這種誤解,讓學生、學生家長、學校加大了對職業技能和職業能力的培養,而忽略了更為重要的職業素養的培養,造成新形勢下高職學生職業素養的缺失。
第二,用人單位對技能單一化的需求標準,使學生在學習技能時加入了功利性質的元素,錯誤的引導了高職學生對職業素養意識的偏差。在這種背景下,許多學生為了將來優質的生活一心追求技能證書,而忽視了對自身內涵的培養,這種不正確的引導已經影響到了新形勢下高職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
3 提升高職生職業素養的途徑
3.1 加強輔導員、班主任隊伍的建設
在高職院校,輔導員、班主任隊伍是提升高職學生職業素養的有效保障。輔導員、班主任是高職三年和學生相處時間最多的人,他們通過經常深入學生群體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能夠指導和引導學生處理好學習、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因此,加強輔導員、班主任思政教育、職業規劃、心理健康等方面的能力,才能有效的促進高職學生職業素養的良好養成。
3.2 在學科教學中滲透職業素養
專業教師是提升高職學生職業素養的關鍵因素。因此,專業教師要通過監督、引導,在學科教學中滲透職業素養的培育意識,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品質。
首先,隨著職業教育的迅速發展,高職院校的學科教學更多的是趨向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職業教育,在具體教學中,一般是采用項目教學、案例教學等。為此,我們在學科教學中,要重新定位學生的職業身份,告訴學生他們不再是普通意義上的學生,要有職業意識,要灌輸職業思想。通過在專業教學中導入職業環境,設計合理的考核評價機制,在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責任擔當意識、團隊協作精神、創新意識、服從意識、踏實肯干精神等,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
其次,要設置職業素養課程,并對高職三年學生生活確定不同的培養目標,并在培養過程中注重個體與整體、技能與素養、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對大一新生,更多是積極引導對專業的認識,對目標的明確,為大二的學習奠定思想基礎。對二年級的學生 更多是要培養專業技能的學習和職業素養的培養。對大三畢業生,要注重培養職業創新和綜合職業能力,并對學生的職業素養進行模擬的演練,最后得出考評結果。
3.3 學生會社團活動中踐行職業素養的培養
學生會社團活動是提升高職學生職業道德、責任、誠信、感恩、團隊等職業素養的重要途徑。因此,高職院校的學生社團要多組織具有培養職業素養意識的活動,通過參加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通過先進的企業文化引入學校,進入班級,加強學生對企業、對社會的認知,增強學生對職業能力、職業精神、職業規范的了解,幫助學生樹立職業理想,調整就業心態,為學生提升職業素養和成功就業提供保障。
3.4 校企合作單位中實踐職業素養的培養
高職院校歷來是走的“以服務為宗旨,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結合發展道路”辦學道路,因此,在校企合作單位中實踐職業素養的培養也是提升高職學生職業素養的途徑之一。學生的職業素養只有在職業環境和實踐中才能真正形成,為此,學校應加強和企業的聯系與合作,為學生創造更多的提前演練機會,讓他們能實實在在的接觸到實際生產,真實感受到企業的規章制度、企業文化、品牌形象、員工要求等職業環境的熏陶。相信,通過這種身臨其境的體會和學習,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為提升高職學生的職業素養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謝元錫.大學生職業素質修養與就業指導[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3.
[2]許玫,張生妹.大學生如何進行生涯規劃[M].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1.
[3]鄒美蓉.從高職德育的現狀論德育工作模式創新[J].教育與職業,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