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濤
【摘要】我國的生態旅游發展迅速,是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朝陽型產業,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它的發展既滿足了人們的生態旅游需求還促進了我國第三產業的發展。但我國的生態旅游發展的過程中還存在著很多問題急需解決,本文分析了我國生態旅游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一系列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生態旅游;發展;問題;解決對策
引言
生態旅游并不是新出現的一個名詞,其產生,發展都是有著一定的規律的。本文就先從生態旅游的含義談起,接下來又說了說生態旅游發展種存在的問題,,然后又根據這些問題談了談解決這些問題的措施,最后又說了說我國發展生態旅游的意義。總之,生態旅游是對旅游資源重要的利用方式之一,只有對生態旅游加以鼓勵,我國的生態旅游才會更好的發展。
一 生態旅游的含義
生態旅游是一種新興的發展方式,它不同于傳統的旅游發展模式,其利用環保的手段,對所在區域的旅游景點進行科學的規劃,從而加大本地區的旅游的經濟價值,并用取得的經濟利益對景點進行維護,從而達到雙贏的目的。
二 發展生態旅游的意義
1利于綠色產業的發展。在我國廣大的大地上分布著眾多的綠色生態旅游美景,可以吸引成千上萬的國內或者國外的游客來旅游。而我國的生態旅游是“綠色”的產業。綠色產業是當代人的最愛,而生態旅游的種類豐富,可以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要。“綠色”的生態旅游產業。對于國家和個人都有著積極的影響。對于國家而言,這類行業有利于環境的改善,更能讓本國的經濟更好更快的發展;對于個人而言,會陶冶情操,會讓那種吃客宰客的旅游常態消失,從根源上讓我們的出行變得舒心健康。
2利于相關企業的發展,促進經濟的良性循環。發展健康的旅游方式符合國家的戰略建設,為企業“走出去”提供了難得機遇,也為開放型經濟、海外投資實現第二次騰飛提供了平臺。金融是市場的血液、經濟的靈魂。可以肯定,未來在我國的企業規劃中,生態旅游企業將大有用武之地。但也要清醒地認識到,在人才、信息、安全等方面尚存短板,“走出去”的企業,對有著一定商業風險的投資主導型合作模式,還不夠適應。正因此,更期待充分發揮金融“軟實力”的先行優勢和引領作用,在成為贛企“走出去”堅強后盾的同時,逐步發揮金融資金撬動項目、提供信息、增強對外形象和實力,最終促成企業對外合作的超前對接優勢,以共贏為最終目標,用金融手段建設命運共同體,用金融機構的商業化運作將江西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構想付諸行動、落實于細節。
3有利于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有些省份是傳統旅游大省,旅游業是其經濟上的重要一環。以我國西部的陜西省為例,本地區是一個旅游業發展較為迅速的地區,本地區有著世界文明的情始皇陵兵馬俑,其在傳統的旅游方式上以及發展到了一定的層次,然而在最近2年,陜西省利用其優勢旅游資源,逐步建立了新型的旅游發展模式,而正是這些措施,使其發展有到了一個新的階段
三 生態旅游發展種存在的問題
1.缺少科學合理的規劃,盲目建設
由于我國的生態旅游發展起步較晚,在規劃發展方面還存在著許多問題。例如在西南和西北等經濟發展較為落后地區,經濟發展緩慢和經濟增長點較少,但自然資源保存的較為完整,所以在旅游業快速發展的今天,當地的政府和企業開始盲目建設,一味的追求經濟利益。一旦發現哪里有可以開發的自然資源就大肆建設,不考慮生態環境具有整體性和連帶型的特點,一旦一個部分遭到了破壞其他環節也會出現問題。在某些地區的開發建設中,沒有考慮到當地自然資源開展旅游服務的承載能力。同時在開發建設中,大都是各自為戰,自己建設自己的,與周邊的地區不能形成整體規模效益,政府也缺少全盤統籌規劃的意識和責任。往往都是出現問題之后才去解決和協調。不同地區的信息溝通也存下著很大問題,缺乏良好的互動。
2.旅游產品單一,不能滿足市場需求
我國的生態旅游市場非常巨大,但一些環境優美地區還停留在農家樂和植物水果采摘環節上,顯得十分落后。不能充分站線出當地的風土人情和它特有的特色,同時像農家樂的主要構成還是采摘農產品、春天看花和秋天采果等方面,缺少豐富性,不能滿足游客的需求。在農產品收獲的季節人流量非常大,在農產品下市的時候人流稀少,這樣不利于生態旅游的長遠發展
3.生態旅游從業人員的缺失和從業人員的素質不高
據國家旅游局統計,截至2014年,全國持導游資格證的導游超過60萬人,其中初級導游占了其中的97%以上。根據《導游人員管理條例》顯示,具有高級中學、中等專業學校或者以上學歷,具有適應導游需要的基本知識和語言表達能力的身體健康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即可申報考初級導游證。在葉小姐看來,這樣的門檻相對偏低:“現在旅行社為了吸引更多客人,對旅行團的類型進行了細分,比如探險游、生態游這類旅行團,就要求導游除了有一定的組織能力以外,還要由較高的專業素質和知識。但由于很多入行的導游學歷水平不高,要滿足當前市場對他們的要求并不容易。”于是,導游界持證人數眾多,出色的人才卻不多,人才荒依然存在。由于我國生態資源保存較好的地方大都是經濟發展較為落后的地區和鄉村地區,所以當地的旅游從業人員的素質相對不高,有很多都是政府工作人員身兼數職,甚至是當地的非專業的人員在指揮指導當地的旅游開發建設。還有即使具有旅游專業知識的從業人員也有很多對生態旅游這方面的開發建設缺少專業化的能力和技術。生態旅游從業人員的素質低下是造成生態旅游資源在開發建設中遭到破壞的部分原因。
4.開發建設中環境破壞嚴重
生態旅游資源具有十分脆弱的特點,由于規劃不當造成生態系統的嚴重破壞,還有為了追求經濟利益的最大化。不顧忌當地景區的的環境資源承載能力,吸引大量的游客來觀光旅游,不僅使自然資源遭到了破壞還帶來了許多白色垃圾等生活垃圾。旅游過后帶來的垃圾我們在媒體報到中可以經常看到。還有一些地區在自然景觀較好的景區大量修建人造景觀,破壞了自然景觀給人帶來的那種自然美。四川臥龍地區的野生大熊貓保護區的工作人員說,每年5萬人的游客數量已經達到當地旅游承載的極限了,在繼續發展游客數量就會造成很嚴重的后果,現在當地大熊貓數量的減少就和吸引大量游客來此旅游有很大的關系。還有九寨溝地區自然風景秀麗,充滿了大自然的原始氣息,但自從開展生態旅游以來,當地的水質就下降了很多。還有游客帶來的生活垃圾也使得景區內的一些動植物出現死亡現象。
5.不能全方位的帶動當地發展
我國的生態旅游的市場價值非常巨大,在生態旅游發展較好的地區,人們的參與度相對不高。在很多方面都處于政府和企業的壟斷之中,使得普通民眾不能享受到生態旅游發展所帶來的經濟成果。還有政府一味的追求形象工程,為了開發建設旅游景點占有普通民眾的生存環境,使得民眾怨聲載道,還有沒有全方位帶動景區周邊的經濟發展,不能有效的整合周邊的資源來為景區服務。沒有促進當地經濟的整體發展。
6我國生態旅游的發展的區域不平衡。
在我國的旅游區中,絕大部分的生態旅游區位于東部地區,因為我國的東部地區的經濟發展的水平較高,而這些區域在意識到旅游業對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后,會千方百計的發展本地區的生態旅游業,而反觀我國的東部地區,這類地區雖然旅游景點的數量也不少,但是,這些景點往往都是自然景點,而不是后建立的生態旅游區。由于我國的這兩個區域存在較大的差距,所以,就在生態旅游方面有了一定的差距,如果落后的地區沒有看到生態旅游的好處,就會時自己的發展方式陷入瓶頸。
四 促進我國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的建議、
1.制定科學合理的法律法規,加強科學規劃
一項經濟活動的開展一定要有一定的規矩和合理章程。生態旅游開展地區的生態資源十分脆弱,所以十分需要加強立法。在現有的生態保護區中要嚴格規定開發建設,不能縱容當地政府和企業盲目的開發建設。加強開發建設過程中的審批和管理,一定要符合可持續發展戰略原則。不同地區的不同階段的生態旅游規劃都是不同的,一定要符合當前實際發展的需要,在生態旅游規劃過程中,具有專業的生態旅游能力和技術的專業隊伍是十分重要的。
2.對游客要加強引導教育,養成保護環境的旅游意識
在景區可以采取多種手段對游客進行引導教育。可以根據不同景區的承載能力,利用票價和線路規劃、以及空間和時間上的合理規劃布局使得景區內的游客能夠愉悅的游覽景區同時還對景區的環境起到一個很好的保護作用。還可以利用景區內的一切媒體工具進行宣傳教育,例如公告欄、景區的宣傳畫、報刊雜志以及公共的演播廳。可以全方位、多角度的對游客進行環保意識的宣傳教育。讓他們隨時都能感受到保護公共環境資源的重要性。景區也可以出臺具有一定效力的明文規定,對污染景區、破壞景區、缺乏公共道德的游客進行一定程度的處罰。要讓那些沒有公共道德的游客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一定的代價,這樣他才會有切身實際的感受。
3.加強對旅游從業人員的生態旅游專業知識能力的培養,吸引當地人的積極參與
由于生態旅游開發區旅游從業人員的素質不高還有對生態旅游專業知識掌握能力的不足,使得生態旅游在開展的過程中問題頻出,不能合理有序的進行開展。所以一定要加強對他們的專業知識培訓。培訓的方式可以是多樣的,可以吸收外部的現金經驗來為我所用,還可以組織旅游從業人員出去向其他先進發達地區學習,學習他們在生態旅游開展建設方面的成功經驗。還可以請一些專業的教授人員來當地開講座報告,使得當地的人們也要掌握生態旅游方面的基本專業知識,讓人民群眾都廣泛的參與到當地生態旅游開發建設中來。
4.實施旅游信息化建設
首先,景區宣傳將成旅游信息化的切入口。旅游行業要將推進旅游信息化、實現旅游業與信息化融合發展作為戰略性任務,與旅游安全保障和質量提升、旅游資源開發利用和產業促進、旅游市場開發和推廣宣傳、旅游人力資源開發與教育培訓等一樣組織布置、同步推進。信息化提升旅游服務水平。各級旅游行政管理部門要結合官網改版升級、各重點景區和旅游接待服務企業要結合智慧旅游建設發展,積極嘗試開通旅游官方微博、微信、手機APP、新聞客戶端、旅游手機報等,盡可能增加信息發布交流渠道和豐富旅游宣傳展示形式,最大限度地為游客和其他用戶使用手機等多功能終端技術設備查詢、聯系、尋求服務、互動交流提供便利。目前,發達國家和地區都已經建成了集食、住、行、游、購、娛六要素于一體的綜合信息應用系統。政府應積極主動利用信息化手段做好旅游公共信息服務。國家、省級和重點城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門要會同其他部門,按照《旅游法》的規定,利用12301旅游服務熱線改造升級、智慧旅游門戶網站建設和旅游資訊網、旅游信息資源庫建設等途徑,加快建設互聯互通、資源共享的旅游資訊網絡平臺,實時免費為游客出游提供系統、全面、便捷、準確、實用的政府旅游服務信息。
5規范旅游企業入門門檻
在我國,旅行社的數量以及比以往有了大規模的增長。但是在這增長的背后卻有著較大的水分。以2015年5月發生的云南導游大罵游客事件為例,在這一事件中,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就是因為旅游企業的入門門檻偏低造成的。國家以及相關部門在審批企業的進入旅游市場的時候,要充分的對相關企業進行有效的資格審查,對于那些導游素質偏低,相關資格資質不健全的旅游企業要在源頭上阻止他們擾亂市場。相關的審批部門在進行審批時要充分的對企業進行必要的了解,這樣才能夠在質量上把好關,才能讓旅游企業更好的進行發展。
6 充分挖掘生態旅游資源
挖掘長所在地區的老城區、老洋房、老廠房、老運河、老碼頭、老倉庫、老弄堂、老街巷、老庭院、老字號、老味道等歷經歲月沉淀的風貌建筑和人文風情,讓中外游客深度感受和體驗獨具魅力的地區文化,在旅游過程中發現美、享受美、傳播美,延展“文化記憶”傳承時間,拓寬“文化遺產”旅游空間,豐富“文化產品”體驗活動,暢想“文化生活”幸福未來。進一步提升旅游業對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的帶動作用,充分展示城市群整體旅游形象,促進區域旅游國際化進程,增強區域旅游國際競爭力。
參考文獻:
[1]蘆愛英.論旅游者的心理需求及服務策略[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2).
[2]羅錚.從游客心理特點看中國旅游業發展的對策[J].廣西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2,(02).
[3]蔣冰華.導游對游客的心理影響[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14,(03).
[4]李代峰.對游客心理承載力的探討[J].桂林旅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4,(04).
[5]趙彥輝.注重客人心理 做好旅游服務[J].丹東師專學報,2009,(03).
[6]黃神佑,戴文遠,伍世代,唐俊雅.游客心理對旅游開發影響的實證研究——以福州為例[J].福建地理,2015,(01).
[7]晏鯉波.中國旅游心理研究二十年述評[J].旅游科學,2014,(03).
[8]李祝舜.旅游者的挫折感和投訴心理研究[J].華僑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03).
[9]周雪晴.假日旅游市場的游客心理與服務營銷──肇慶旅游市場的一項研究[J].廣西大學梧州分校學報,2010,(03).
[10]王多明.旅游文章與游客心理[J].六盤水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