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彩勤
摘 要:本文主要在新課程背景下,利用生態理論,闡述構建和諧物理生態課堂的策略。在教學過程中,將“多樣性、開放性、共存性、平衡性”等教育生態的意識觀念貫徹其中,強調創設積極的有利于學生生態主體建構的和諧課堂。
關鍵詞:生態課堂;高中物理;構建策略
“生態課堂”即為“生態化課堂”,用生態學的原理去審視課堂,以生態的眼光、態度和方法去思考、分析和解釋復雜的課堂教學問題,并以生態的方式進行課堂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將“多樣性、開放性、共存性、平衡性”等教育生態的意識觀念貫徹其中,強調創設積極的有利于學生生態主體建構的和諧課堂。
1.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體現生態課堂的共生性
(1)把尊重帶進課堂。尊重學生的人格,讓學生感覺到自己和老師是同樣平等的人,是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的首要條件。
(2)把鼓勵帶進課堂。課堂上教師多用些鼓勵性語言,鼓勵性的行動,可促使學生進步、幫助學生,滿足學生的成就感。
(3)把幽默帶進課堂。教師可以借助生動的形象,活潑風趣的語言,把物理課上得繪聲繪色,富有情感,可以使某些本來枯燥乏味的物理知識變得生動形象。
2.設計豐富的教學過程,體現生態課堂的多樣性
(1)豐富的教學內容。教師要在教學中豐富物理教學內容,盡量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教師要善于整理生活中的物理知識、善于發現社會中的熱點物理問題。比如在講萬有引力,人造衛星這部分內容時,可以播放我國發射神九載人飛船的壯觀場面及景海鵬、劉旺、劉洋三名航天員在天宮一號內開展多項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活動的過程。
(2)豐富的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采用多種教學方法進行各種簡單與復雜、單向與雙向、直接與間接、多方面和多層次交往等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比如在講“動量定理”時,教師可以先用這樣的懸念故事引入:1962年一架“子爵號”客機在美國的伊得奧特市上空與一只天鵝相撞,客機墜毀,17人喪生。這些疑問并不急于需要學生回答,主要是用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使他們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
(3)豐富的教學評價方式。生態系統的多樣性要求在物理課堂教學中,必須強調評價形式的多樣性。在評價的組織形式上可以嘗試采用教師評學生、學生互評、學生自評三種形式。
3.設置多維課堂互動,體現生態課堂的平衡性
(1)師生互動。教學的過程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比如在學習自由落體運動時,可以讓學生和教師分別扮演伽利略和亞里士多德展開關于“重物和輕物誰下落得快”的爭論,駁斥對方要有理由,宣傳自己要有論據,在教師和學生的互動中,形成了互動的生態課堂。
(2)生生互動。教師應創設教學環境,調動學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通過學生間的合作、討論等多種方式,獲得更多的主動參與機會,培養主動性和創造性。比如在學習光的直線傳播時,可以讓各位同學生生互動配合著做單眼抓筆實驗。使學生體會到一只眼睛能看到物體,但是沒有立體感,判斷不出遠近距離這個特點。
4.進行開放訓練,體現生態課堂的開放性
(1)開放性提問。在課堂教學中, 經常利用一些沒有固定或沒有唯一答案的開放性問題,對學生進行訓練,可提高學生從不同途徑、不同方向去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培養思維的靈活性。
(2)開放性實驗。設置開放性實驗,有利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多角度、多側面、多層次地展開思維活動。比如在測電源動勢和內電阻的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可以給學生多種不同規格的實驗器材,讓學生根據所學知識,挑選所需器材,測量一節干電池的電動勢和內電阻。本實驗方案開放,可選擇伏特表和安培表及滑動變阻器來測量,也可選擇伏特表和電阻箱來測量,還可選擇安培表和電阻箱來測量,選擇不同的器材就有不同的方法。
(3)開放性練習。開放的練習強調能力訓練和創新素質的培養,側重“多解” “思考” “研究和探索”“動手”“創造”。沒有現成的方案,都是自主完成,不同同學設計的發電機沒有標準的模樣,只要符合發電機原理,都是正確的。
總之,課堂是實現教育目的、達成教育理念的最直接、有效的場所,新課程對應新理念,教師作為課堂教育的主要實施者,要善于利用生態理論,構建和諧的物理生態課堂。
參考文獻:
[1]顧建華.初探新背景下初中物理生態課堂的構建[J].現代閱讀,2011(10).
[2]馬旭明.構建化學生態課堂的思考閆蒙鋼[J].中國教育學刊,2007(10).
(作者單位:江蘇省吳江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