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照崇
【摘要】課堂評價并不是簡單的好與壞的評價,真正提供正能量的評價應當是能夠結合學生內心想法,能夠讓學生茅塞頓開的評價。要達到這一目標,在小語教學的實踐之路上,還需要我們不斷地尋找、探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 評價語 有效運用 正能量
教師的課堂評價語是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教學語言,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發言做出及時而準確的評價是教師的職責,是幫助學生獲取新知、改正錯誤、加深理解的必要手段,是提高課堂師生對話有效性的必要環節。下面結合切身體會,就課堂評價語談談自己的淺見。
一、現今課堂失當的評價語
(一)正誤判斷型
如:“不錯!”、“你講對了!”、“錯了!請坐。”、“不對!誰再來?”……
教師用這些語言來否定學生的回答,并期盼其他學生有正確的問答,這樣的評價語,勢必挫傷—些學生的自尊心與積極性,讓學生不明就理,且不清楚思考方向。
(二)拷貝復制型
如:生:從這里可以看出小男孩很喜愛麻雀。
師:是呀,小男孩很喜愛麻雀。還有誰能說?
生:我還從……看列寧也喜歡麻雀。
師:對,列寧也喜歡麻雀……
這些重復、羅嗦、費時、無效的評價語,讓人心生反感。
(三)評語貧乏型
如:“太好了”、“有感情”、“棒、你真棒”、“好極了”、“真聰明”、“說得不錯”等評價語陳舊不堪,老生常談,毫無激勵性與煽動性。
(四)廉價施舍型
“太棒了,這么短的時間就讀這么好。”“你的見解太有新意了,真了不起!”“你真聰明,一下子就明白了。”“你是最棒的”……有時配之以獎勵小紅花、紀念品、摸腦袋、牽小手之類的行為。
這些評價語有小題大做之勢。教育心理學認為,雖然肯定與表揚能使學生體驗到成功與喜悅,但過分的表揚會滋長學生驕傲情緒;過頻過爛的激勵會導致學生形成淺嘗輒止和隨意應付的學習態度。
(五)形式單一型
師生單線互評,缺少多向評價交流(生生互評,學生自我評價),常說“我認為”、“我覺得”、“我很欣賞”……“決策權”牢牢掌握在教師一人手中,即使偶爾放手,也是垂簾聽政,課堂是“一言堂”,不是“眾議院”。這種形式的評價無視學生的自主權利和生命存在,泯滅學生的生命意識,剝奪了學生評價的權利。
以上這些評價形式,缺少對于新知建構的導向,沒有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沒有總結沒有引導,可以說,是無效的評價,這樣的評價也會造成教學的低效甚至無效。
二、課堂有效的評價語
(一)幽默詼諧型
美國—位心理學家說過:“幽默是—種最有趣、最有感染力、最具有普遍意義的傳遞藝術。”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指出:“如果教師缺乏幽默感,就會筑起一道師生互不理解的高墻,教師不理解學生,學生也不理解教師。”—個具有幽默感的教師往往會是受學生歡迎的教師。如在執教《萬里長城》的示范課上:
師:(課件呈現字幕:長城是一個奇跡,一個由偉大民族創造的偉大的奇跡)
難怪美國總統克林頓要發出這樣的感嘆——
生1:(朗讀)長城是一個奇跡,一個由偉大民族創造的偉大的奇跡!
師:小克林頓。(眾笑)
生2:(朗讀)長城是一個奇跡,一個由偉大民族創造的偉大的奇跡!
師:女克林頓。(眾笑)
生3:(朗讀)長城是一個奇跡,一個由偉大民族創造的偉大的奇跡!
師:害羞的克林頓。(眾笑)
生4:(朗讀)長城是一個奇跡,一個由偉大民族創造的偉大的奇跡!
師:花腔克林頓。(眾笑)
師生的這段朗讀指導真是幽默詼諧,精彩絕倫。老師豐富多彩的幽默評價語把課堂推向了—個高峰,一個簡單的句子朗讀就顯得妙趣橫生,讓學生如沐春風。如果我們也讓自己成為幽默的傳播者,我想課堂也會異彩紛呈,精彩無限。
(二)激勵導向型
新課程的實施要求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要實現這一角色的轉變,首先應從語言上表現出來,使自己的語言具有導向、激勵的作用,通過即時的評價引導學生使用好的學習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
如:一位老師教學《木笛》—課時,在學生讀得不好的時候,老師說“有膽量站起來就值得表揚”。可謂避重就輕,激勵學生不要氣餒。對于那些自信心不足的孩子來說,教師的激勵性評價顯得尤為重要。當學生在文章后面找到了一處描寫木笛聲的句子時,老師說“這么難找都被你找到了,你有—雙發現的眼睛”。以此暗示學生,讀書就要細心,用心。激勵的同時又教給全班學生讀書的態度和方法。法國作家、哲學家薩特說“閱讀是一種被引導的創造”,可見在任何時候不能放棄教師的主導作用。通過教師的導評,幫助學生矯正學習方向,點撥學習方法,啟迪學習思維,化解學習矛盾,從而讓學生學會學習,促進其主動發展。
(三)修正提升型
教師的評價不僅要指出學生回答的正確與否,還要對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給予引導。由于學生認知水平的局限,學生對課文中一些問題的理解是不恰當的,要么游離了主題,要么偏離了文本,要么欠深刻不全面,這就需要教師相機運用自己的教育機智,將學生思維的觸角引向正軌,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深人的思考、探究,從而提高學生的分析與概括能力。如一位老師在執教《普羅米修斯》時的兩個片斷——
例一:
師:當看到普羅米修斯受到這樣無邊的痛苦之時,作為受到他幫助的人,你會怎么想?
生:我愿意把火種還回去,我寧愿生活在黑暗之中。
師:你和普羅米修斯—樣,有一種犧牲的精神,我敬佩你!(深化了文章主題,肯定學生的回答,提升了學生的認識,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例二:
師:當普羅米修斯被縛在高加索山上受著無窮無盡的痛苦折磨之時,他心里會想些什么?
生:等我自由了,我一定去找宙斯報仇。
師:我感受到了你對宙斯這種做法的不滿,體會到了普羅米修斯的不屈的精神,但是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我們不應該以暴制暴。(教師認為學生此次發言,屬于表達不當,因此,在評價中幫助學生將自己的認識表述清楚,起到了指導提高的作用)
例三:
師:故事學完了,你們還想知道什么呢?
眾生……
生(還是剛才那個學生):我想知道普羅米修斯什么時候去找宙斯報仇?
師:看來你一直很關注這個“報仇的問題”,但是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我們不應該以暴制暴。(對于兩次出現的明顯關于價值取向的問題,老師不可以忽視,而應該給以明確的導向,利于學生人格的形成)
總之,我們要注意評價角度的多元化,評價形式的多樣化,不僅評價思維成果,還要評價思維過程、思維方法。既有評判性評價,又有激勵性、鼓動性評價,讓每個學生在自己的百米欄面前不斷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