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超 王威



摘 要:中俄雙邊水產品貿易的發展遇到問題,表現為貿易規模小、貿易進出口不平衡的問題,若要提高兩國間的貿易規模,必須尋找突破口,為之注入新的動力。文章根據當前全球水產品貿易總額排名前20的國家的貿易、經濟、地理、制度等相關數據構建貿易引力模型,通過分析當前引領國際水產品貿易發展的主要影響因素,為中俄水產品貿易的發展提供改進思路。
關鍵詞:水產品 影響因素 引力模型
中圖分類號:F7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5)05-078-03
一、中俄水產品貿易現狀分析
(一)中國水產品貿易現狀
中國方面,從2007年至2013年,中國水產品貿易總額逐年遞增,呈現出良好的增長態勢,其中中國出口水產品總額常年高于進口總額,并且兩者間的差距日益增大,到2013年差額已經達到132.51億美元,屬于水產品出超國;在貿易額增速方面,中國的水產品出口同樣大于進口,根據最近7年的貿易數據,中國水產品出口貿易額平均增速達到17.00%,而進口總額增速僅為4.52%。可見中國在水產品貿易方面具有巨大的貿易競爭優勢。在中國水產品國際貿易占全球水產品貿易總額的比重方面,僅在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其比重有所下降,在其他年份均呈現出穩步上升的趨勢,截至2013年中國水產品出口額占全球的15.89%,進口額占比也由2007年的4.24%上升到2013年的5.08%。可見經濟危機對中國的水產品貿易產生了較為嚴重的影響,使其發展速度放緩,這種影響一直持續到2011年才得以消除,但在經濟危機之后的5年內,中國水產品國際貿易總額一直保持上升趨勢,充分證明中國水產品在國際貿易中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和強大的競爭力。
(二)俄羅斯水產品貿易現狀
俄羅斯水產品貿易在2009年以前出現水產品國際貿易“入超”現象,但其水產品進出口額差距微弱,2008年以16.68億美元的缺口值,成為近7年內俄羅斯水產品貿易“入超”最嚴重的年份。在國際金融危機過后,俄羅斯水產品出口額迅速提升,至2009年已經與進口總額基本持平,并在之后的各年中均保持著較為平衡的發展態勢持續增長,當前俄羅斯已基本實現水產品國際貿易的收支平衡。然而在全球水產品貿易中,俄羅斯所占份額極小,在進口方面,其水產品貿易總額占全球總額的占比常年在2.30%附近波動,從未顯示出提高的趨勢;在出口方面,俄羅斯僅在2009年出現貿易額占比的迅速提升,由2008年的0.68%迅速提高至2009年的2.19%,此后該比值便穩定在2.3%左右。
與中國相比,俄羅斯不論是在貿易的絕對量方面還是在發展速度方面均存在顯著的差距,2007年中國水產品進口額是俄羅斯的1.8倍,而出口額則是俄羅斯的15倍還多,到2013年兩國的進口額和出口額仍存在2倍以上的差距。作為當前水產品貿易第一大國,中國在國際水產品貿易中的強大競爭力,而俄羅斯的水產品貿易競爭優勢并不明顯。
(三)中俄水產品貿易現狀
但據中俄雙邊水產品貿易的狀況卻與兩國貿易現狀極不符合,中俄水產品進出口貿易額在近7年內均出現震蕩上升趨勢,其中中國出口俄羅斯水產品總額已由2007年的3.01億美元增長至2013年的6.40億美元,增長幅度超過100%,中國進口俄羅斯水產品總額則常年維持在13億美元左右。中國和俄羅斯同為世界水產品貿易額排名前10的經濟體,雙邊貿易中仍蘊藏著很大潛力,但從中俄雙邊水產品貿易發展趨勢來看,貿易總額并未顯示出增長的跡象,直至2013年兩國水產品貿易總額仍不到20億美元,這與兩個大國經濟實力相比還有很大差距,貿易發展水平同中俄兩國所擁有的水產品資源潛力極不相稱,與兩國政治關系的發展水平也不協調。
目前中國與俄羅斯的水產品貿易表現為逆差,2011年兩國水產品貿易總額為20.62億美元,其中中國向俄羅斯出口水產品4.72億美元,貿易逆差為11.18億美元,兩國水產品貿易缺口達到最大,直至2013年中俄水產品貿易逆差下降到7年內最低水平,但貿易缺口仍達到7.19億美元。中國作為世界最大的水產品出口國在中俄水產品貿易中卻呈現出常年的“入超”情況,而水產品貿易額在全球水產品貿易中排名第15位的俄羅斯卻在雙邊貿易中實現“出超”,中俄水產品雙邊貿易狀況與兩國各自的水產品貿易總量之間出現了極大的不匹配,并且中國對俄羅斯農產品貿易逆差的局面還將持續一段時間。
二、中俄水產品貿易影響因素分析
為了尋找中俄水產品貿易的關鍵影響因素,解決中俄水產品中存在的問題。本文選取全球水產品貿易額排名前20的國家作為研究對象,根據2013年聯合國商品貿易數據庫(un comtrade)水產品數據顯示該20個國家的水產品貿易總額達到全球總額的76.37%{1},因此可以將其作為當前全球水產品貿易態勢的代表。
雙邊水產品貿易數據來源于聯合國商品貿易數據庫(un comtrade),各國國內生產總值(GDP)來源于世界銀行(world bank),兩國首都間距離數據來自谷歌地圖(google earth),WTO、歐盟成員國數據來自百度百科。各指標均選取2007年至2013年近7年的數據結合形成面板數據(panel data)進行計量分析。
本文采用STATA12版對模型進行回歸分析,STATA是一套提供其使用者數據分析、數據管理以及繪制專業圖表的完整及整合性統計軟件,是公認的計量分析首選軟件,目前國內外學者大多用STATA對計量模型進行擬合分析。
(一)指標構成
1.經濟因素指標。經濟規模不同將直接影響一個國家在貿易成本的承受能力以及對貿易規模的擴張能力,根據其他學者的研究,一個國家經濟規模越大會對貿易的“吸引”效應越大{2}。因此在經典貿易引力模型中,經濟因素變量被視為固有因素,必須將其納入模型中。跟據當前研究,國內外學者紛紛將貿易雙方的國家GDP水平作為衡量兩國經濟發展水平的因素{3}。GDP可以較準確地描述一國的經濟總量情況,并在國際中得到了相當廣泛的認可,因此本文將貿易兩國的GDP水平作為衡量其經濟規模的指標。
2.地理空間因素指標。兩國間的地理距離直接影響兩國間的貿易成本,抑制兩國貿易發展,由于兩國間的距離對貿易的規模和成本具有顯著影響,在經典貿易引力模型中,地理空間因素被視為固有因素,必須將其納入模型中{4}。本文將地圖上貿易兩國首都間的直線距離作為衡量兩國地理空間因素的主要指標。
如果貿易雙方擁有共同邊界,兩國可以在邊界建設自由貿易區,從而大幅度減少兩國貿易成本,對降低兩國貿易成本具有積極影響{5}。本文將是否具有共同邊界作為衡量兩國間地理空間因素的又一指標,該指標為虛擬變量,若兩國存在共同邊界指標值為1,若不存在,其值為0。
3.貿易制度因素指標。貿易制度對兩國貿易起到積極的影響{6},若兩國簽訂貿易最惠協定,兩國間的貿易顯性成本將顯著下降,同時當兩國產生貿易摩擦時,可以依據協定合理解決貿易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從而降低貿易的隱形成本。因此本文選用WTO、歐盟兩個指標衡量兩國間的貿易制度,當兩國同屬于某一貿易制度時相應的指標值為1,否則為0。
4.貿易特性因素指標。當貿易雙方在貿易中顯示出某些特點時,會對兩國貿易產生積極影響,資源互補、產業內貿易等因素都會改善兩國的貿易狀況,提高貿易規模。因此,本文選用貿易結合度、貿易互補性指數以及產業內貿易指數作為衡量兩國間貿易特性的指標。
根據指標構成情況,本文在經典的貿易引力模型中,加入共同邊界、WTO、歐盟(EU)以及主要貿易指數,以此更全面地分析當前全球水產品貿易發展的契機,從而為中俄水產品貿易提供發展方向。其中,共同邊界、WTO、歐盟(EU)變量均為虛擬變量,當貿易雙方滿足要求時變量值為1,否則為0;貿易緊密度、貿易互補性以及產業內貿易指數是通過第三章相應理論計算得出。為了使模型根據現實意義,實現多個指標之間的對比分析,本文對各個連續型指標進行了無量綱化處理,即將其進行均值為1,標準差為1的標準化處理。
(二)模型估計與解釋
本文構建的貿易引力模型如下:
(0.144)(0.024)(0.022)(0.026)(0.057)
+0.295eu+0.276wto+0.108tcd+0.168tci+0.079gl+ηij
(0.053)(0.115)(0.019)(0.019)(0.015)
R2=0.359 各變量均在1%的顯著水平上顯著。
根據回歸結果發現,本文選取的數指標均呈現出極強的顯著性,在1%的置信水平上顯著,因此具有顯著的統計意義。
根據最終貿易引力模型結果可以發現,經濟因素、空間距離因素、制度因素以及貿易特性都會顯著影響雙邊水產品貿易。
在經濟因素中,水產品出口國GDP每增長1個百分點將導致雙方水產品貿易額上升0.356個百分點,而進口國GDP每增長1個百分點,貿易額則會上升0.280個百分點。可見兩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對雙邊水產品貿易都會產生積極的作用,并且進口國對貿易的拉動作用高于進口國。相比之下貿易出口國的經濟規模對兩國貿易的拉動作用更大,兩者相差0.076個百分點。
在空間距離因素中,兩國間的距離是阻礙雙邊貿易的主要因素,隨著兩國間距離擴大1個百分點,雙邊貿易額將損失0.214個百分點;擁有共同邊境對水產品貿易具有極大優勢,回歸結果顯示,相比沒有共同邊境的貿易國,擁有共同邊境將使雙邊貿易額提高0.487個百分點。
在制度因素中,歐盟成員國間的貿易比非歐盟成員國的貿易平均高0.295個百分點,而WTO成員國間的水產品貿易比非WTO成員國的貿易額普遍高出0.276個百分點。
在貿易特性中,貿易聯系緊密,自然資源互補以及產業內貿易都有助于雙邊水產品貿易額的增長,三者對貿易額的提升幅度分別為0.108%,0.168%和0.079%。相比而言,貿易互補性對兩國水產品貿易的促進作用更加明顯,產業內貿易的拉動作用相對較小。
三、結論
根據貿易引力模型的回歸結果可以發現,目前國際水產品貿易中是否擁有共同邊境對兩國貿易總額的影響最為顯著,中俄兩國擁有4300多公里的共同邊境,這為兩國水產品貿易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貿易優勢,中國應充分重視兩國間的邊境貿易,通過政策、法規等手段鼓勵邊境貿易發展并為兩國邊境貿易提供法律支持,用以快速、合理地解決兩國邊境貿易中的貿易摩擦。
制度性因素對水產品貿易的程度僅次于兩國地理因素及兩國經濟因素,是十分重要的影響因素。2012年俄羅斯正式加入WTO,為兩國水產品貿易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環境。俄羅斯加入WTO后不斷降低關稅、開放市場,同時,俄海關及其他涉外機構的腐敗低效將得到治理,貿易秩序將得到整頓,隨著“灰色清關”逐步解決,正規貿易將獲得新的發展機遇,這為中國對俄羅斯水產品輸出提供了極佳的機會。
貿易特性對水產品貿易的影響程度相對較低,但其仍會對兩國水產品貿易產生顯著影響。鑒于當前中俄水產品貿易中資源互補優勢減弱,中國應重視培育優勢水產品品種,通過新品種培育及擴大生產形成產業內貿易,通過規模經濟與俄羅斯形成貿易結構方面的互補性,不斷提高兩國水產品貿易緊密度。以此實現兩國水產品貿易規模的提升并逐步平衡兩國間貿易進口額與出口額。
注釋:
{1}林玲,王炎.貿易引力模型對中國雙邊貿易的實證檢驗和政策含義[J].世界經濟研究,2004,07:54-58
{2}周玉婷.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國化纖工業產業內貿易研究[J].中國商貿,2013,28:162-163+166
{3}羅來軍,羅雨澤,劉暢,Saileshsingh Gunessee.基于引力模型重新推導的雙邊國際貿易檢驗[J].世界經濟,2014,12:67-94
{4}袁其剛,王玥,李曉亮,朱學昌.我國對金磚國家出口貿易潛力測算——基于引力模型的實證分析[J].經濟與管理評論,2015,02:94-99
{5}郝宇彪.中俄貿易合作水平的影響因素分析——基于貿易引力模型[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13,05:175-182
{6}張英.基于引力模型的中俄雙邊貿易流量與潛力研究[J].國際經貿探索,2012,06:25-35
(作者單位:東北林業大學 黑龍江哈爾濱 150040)
[作者簡介:李超(1988-),男,東北林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王威(1975-),男,東北林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