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迪良
摘 要:為了深刻了解浙江省的區域經濟結構以及產業升級狀況,進而為江浙滬經濟區的經濟發展提供發展建議,實現浙江省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文章以浙江省金融整體發展狀況作為切入點,針對浙江省金融結構的發展進行了分析。最后,就浙江省區域金融結構的調整以及產業升級提出建議。
關鍵詞:浙江省 金融結構調整 產業升級 影響研究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5)05-147-02
引言
浙江省處于江浙滬經濟發展區域,經濟發展在全國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是,在實際進行金融結構的調整過程中依然還是存在一些問題和弊端,且浙江省經濟結構的調整也面臨了國家總體經濟轉型升級的挑戰。所以,探究浙江省區域金融結構的調整對于產業升級和浙江省經濟總體發展都有著一定的支持作用。
一、浙江省金融總體發展狀況
總體來說,進入21世紀的浙江省在金融相關率上呈現出了一種穩步向上的趨勢,尤其是近幾年來的金融資產、GDP以及FIR,浙江省的走向相當良好。這也就充分說明了浙江省經濟結構的總體發展狀況已趨于一種高級模式,接近亞洲新興市場的總體水平。但是,就FIR來看,浙江省與美國、日本以及歐洲國家仍然有著相當大的差距。所以,浙江省現階段的金融結構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其優勢產業的升級和聚集遭到限制。首先,在融資結構上,浙江省全省上市A股的企業已經超過100家,但是其中仍有大部分屬于中小板塊,與剩余的幾十萬戶中小企業相比,上市企業依然較少。而且,現階段浙江省大部分企業的融資依然依托于傳統的間接融資方式。其次,浙江省的銀行業務規模發展相當大,且一些民間借貸的金融類公司也如雨后春筍出現,使得浙江省的經濟增長率在持續上漲。故而,總體上浙江省現階段的金融發展水平較高,金融環境也處于不斷改善當中。最為重要的是,浙江省民營經濟的持續發展和壯大使得浙江省經濟結構得到優化,浙江農村民營經濟和工業化也在不斷擴大。
二、浙江省區域產業結構的發展狀況
(一)產業經濟總量大,但是以傳統產業為主
就浙江省經貿委的調查數據顯示,現階段浙江省全年工業產值超過10億元的制造業產業集聚區上百個,工業產值突破萬億。其中,具有浙江特色的工業產業中主要有化纖、塑料、紡織以及普通機械制造等。但是從另一個角度進行分析,浙江省的產業經濟又涉及到了塑料制造業、化學制造業、機械制造業、器材制造業、電氣機械制造業、纖維制品制造業、紡織業、服裝業等。所以,浙江省的各大經濟產業中傳統產業的從業人員高度集中,間接說明了浙江省經濟總量大,但是以傳統產業為主。
(二)市場占有率高
目前浙江省的大部分縣市都已經形成了產業經濟的塊狀經濟形勢,諸如義烏小商品市場、紹興輕紡、溫州鞋業、樂清電器以及海寧皮革服裝等產業幾乎已經覆蓋整個浙江,乃至全國大部分市場。也正是這些產業使得浙江省超過200種工業產品市場穩居全國第一的占有率,且幾乎過半商品的銷售額都突破了億元以上。另一方面,自2000年以來,中國最具成長性的國際性特色產品中浙江省的企業也偏多。充分說明了在浙江省經濟產業市場占有率極高的情況下,浙江省產業的發展動力、成長軌跡以及產業網絡是較為優化的。
(三)經營模式優化
長期以來,浙江省的經濟產業都是將專業市場作為基礎,將成千上萬的大中小以及小微企業組織起來,進而構建最富有浙江特色的優化的經營模式,即“市場+企業”的經營模式。最初,這種模式主要起源于溫州地區,在浙江省特定歷史條件之下產生。這是因為浙江省將銷售渠道作為企業發展途徑,促進了企業的后期發展。進入21世紀以后,浙江省更是將專業市場以及商品市場的建設作為經濟發展的突破口,各個專業市場也邁入新的發展時期。
(四)產業結構升級緩慢
在信息時代和科技時代之下,產業結構的升級和發展無異于結構的高級化。進一步來說,就是實現產業結構的技術升級和高新技術產業的大力發展。但是,由于浙江省處于長江中下游地區,且自身農業產業發展較快,使得總體產業結構中一些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緩慢。且大部分浙江企業都是小微企業,即使實現了科技化發展,總體規模也不大,企業規模也小。這就導致現階段浙江省的大部分企業產品技術含量偏低,缺乏拳頭產品。另一方面,盡管科技發展在浙江省也已提倡和實施多年,但是科技產業的投入和產出比尚未實現均衡,進而使得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緩慢。最終產業結構的升級也就難以實現高級化。
三、浙江省金融結構調整對產業升級的影響途徑
(一)構建不同層次的銀行體系
構建不同層次的銀行體系是浙江省金融結構調整對產業升級影響的首要途徑。這就需要浙江省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之下,積極結合自身金融市場的實際情況,創設一些有利條件吸引優秀和有特色的外資銀行進入浙江。一旦外資銀行進駐,浙江省產業結構的升級和發展都將得到促進,且有助于浙江省各大銀行整體素質的提升。其次,在原有民間借貸機構的發展基礎之上推進民營金融機構的建設,確保區域內部的民間資本能夠進入銀行體系,為浙江省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做出貢獻。
(二)積極調整信貸結構
信貸支持始終都是浙江省第二產業內部結構升級的基礎,即針對浙江省高新科技產業發展緩慢的應對策略。積極調整信貸結構,盡量引導浙江省的資金走向高新技術產業,增強高新技術產業在第二產業當中的比重。同時,盡量加快信貸資金與物流、教育、科技以及文化體育等現代高新技術服務產業的融入,提升高新技術服務產業在區域GDP的比重。另一方面,諸如溫州、寧波等地方財政也應當增強自身地方財政的支持力度,盡量從貸款風險和擔保風險的補償等方面對中小企業信貸環境進行改善。
(三)構建區域創業投資體系
產業升級要求擴大創業資本規模,構建區域創業投資體系也是相當重要的。這就要求浙江省盡量設立一份政府引導資金,并逐年提高每年財政中的引導資金支出比例。同時,盡量鼓勵一些上市公司、證券公司以及保險公司等參與創業投資企業。借助浙江省天然的地理位置優勢,吸引海外資金進入,加強中外合資企業進行創業投資的力度。另一方面,建立健全投資信息網絡以及投資信息服務的平臺,為創業企業和創業人員提供一些應有的創業服務。
(四)積極發展區域資本市場
改善企業融資形式,鼓勵優質企業積極上市是區域資本市場發展的根本。具體來說,通過積極發展區域資本市場促進產業升級需要浙江省做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
1.鼓勵股份制企業的重組和改革,選擇一批符合上市的企業進行上市服務和上市指導,并作為優秀對象進行培養。
2.建立健全產權交易和柜臺市場,拓寬未上市企業的融資渠道。
3.引導企業進入債券市場,積極發展注入公司債、企業債、短期融資券等融資工具。
結束語
區域經濟結構升級是區域經濟高質量和高水平的發展,也是區域經濟發展目標實現的重要途徑。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現代化發展和逐漸成熟,金融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關鍵,更是對于經濟增長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樣,在區域產業結構的升級和優化過程中,金融結構的調整同樣有著促進作用。作為我國江浙滬地區的重要經濟大省,只有將區域金融結構調整與產業升級相協調,才能確保浙江省經濟發展的穩健進行。
參考文獻:
[1] 錢水土,江樂.浙江區域金融結構對產業集聚的影響研究——基于面板數據的實證分析[J].統計研究,2009(10):62-67
[2] 張瑩.金融發展、經濟增長與產業升級動態交互影響研究——基于甘肅省市級數據的面板VAR分析[J].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6):98-104
[3] 劉朝陽,朱遠思,何翠平.金融支持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實證研究:廣東案例[J].南方金融,2014(3):91-95
[4] 李紹玲,栗建松.區域金融發展對區域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研究[J].浙江金融,2014(8):72-75
[5] 杜家廷.金融資產結構調整對產業結構升級的空間溢出效應研究[J].新疆社會科學,2014(3):21-28+151
[6] 李健,范祚軍.經濟結構調整與金融結構互動:粵鄂桂三省(區)例證[J].改革,2012(6):42-54
(作者單位:紹興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紹興 312000)
(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