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雪梅 陳健
【摘 ? ?要】眾所周知,高中英語的學習難度較高、相對枯燥抽象的內容就是語法知識。教好語法知識是每一名高中英語教師的教學目標,不斷地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得與失、分析不同教學方法的利與弊無疑是必需途徑。本篇文章即主要探討筆者的幾點教學感悟。
【關鍵詞】高中英語 ?語法教學觀 ?趣味性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5.064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與語法教學有關的內容一直都困擾著高中英語教師。從語法知識本身的特點出發,其枯燥性與抽象性的特點十分突出;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語法知識不易理解、難以在短時間內消化,也確實是英語學習的一個難點。而對教師而言存在語法知識傳授不易、學生的學習積極度不高的現象。因此,我們更需要積極探討有關的教學技巧、總結相關的感受與想法。本篇文章即從樹立正確的語法教學觀、增強教學的趣味性、營造適度輕松的學習氛圍以及集中傳授與穿插講解相結合四個方面探討筆者的幾點教學感想。
一、語法教學有感之樹立正確的語法教學觀
在總結語法教學經驗的時候,很多教師都明白端正學生語法學習觀的重要性。其實,跟端正學生的語法學習觀相比,教師端正自身的語法教學觀是更為關鍵的。一方面,教師對待語法教學的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態度走向。如果教師本身都對語法教學十分排斥,不喜歡甚至討厭教授語法知識,學生就不可能積極轉變態度、樂于學習語法知識。另一方面,教師的語法教學觀端正與否,直接制約教師語法教學方法的提升。教師總是想著回避語法教學,或者不愿意過多思考語法教學的問題,自身的語法教學方法不會豐富,則教學質量難以提升。因此,在指導學生們端正語法學習態度之前,教師深刻反省自身語法教學的態度問題,樹立正確的語法教學觀是非常必要的。
正確的語法教學觀應該涵蓋以下幾點內容。首先,教師應該客觀看待語法教學。教好語法知識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在語法知識內部,還是有很多相對簡單、容易理解的部分,教師不能總是以語法知識難為借口,降低對自己教學水平的要求。其次,在傳授語法知識之前,我們應該針對學生的學習速度、接受能力有一個科學的判斷與評估,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急于求成。否則,對學生提出不切實際的期待和要求,反而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影響學生的自信心。再次,正確的語法教學觀還指教師積極樂觀的教學態度。俗話說:“華山再高,頂有過路。”雖然語法教學困難重重,但是只要我們樂觀積極,一定可以順利完成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傳遞,也只有保持樂觀積極的教學態度,我們才會更加自信地迎接挑戰、清醒冷靜地戰勝自己。
二、語法教學有感之增強教學的趣味性
有趣的知識不僅更加容易吸引學生的目光,也可以帶給學生更多的學習樂趣。因此,在教授語法知識的時候,我們總是想方設法提升語法教學的趣味性。俗話說“條條大路通羅馬”,增強趣味性的路徑有很多,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差異性進行對應的選擇。比如說,有的學生學習興趣的主要來源就是教師的欣賞與肯定,那么我們在組織語法教學的時候,就應該更加有意識地對學生們進行褒獎和肯定,源源不斷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再比如說,有的學生喜歡不斷挑戰自我,我們就可以布置一些更加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斗志的語法作業,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教師的教學語言有很大的期待,我們就應該盡可能調整自己教學說話的方式,使之變得更加詼諧生動、有趣有吸引力。可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者說增強語法教學趣味性的途徑還是很多的,如果教師僅僅采取某一種就很難起到最好的效果,只有兼而用之,融會貫通。并考慮學生的具體差異性,才會有最持久的教學效果。
三、語法教學有感之營造適度輕松的學習氛圍
傳統的高中英語課堂上,語法知識學習起來比較辛苦,加上教師對學生的要求很高,學生們在學習之前,其實早就已經有了畏懼的心理。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再次驗證了自己學習語法知識的不易,就會更加產生一些消極的學習情緒,比如說焦慮、急躁等等。這個時候,如果教師可以營造一個比較輕松的學習氛圍,就可以很好地消除學生的焦慮情緒,幫助學生端正心態、平緩情緒。首先,在教授語法知識的時候,我們要給學生一種心理暗示,說明語法知識學習起來雖然不容易,但是完全是有章可循、有路可走、有點可突破的。要暗示學生們他們完全可以理解、消化和應用語法知識,要對自己的能力有信心。學生看到教師都對自己充滿信心,他們學習的時候也就會更加自信和放松。其次,我們在講解具體語法點的時候,要盡量多舉一些例子,教學實踐證明,舉例是營造輕松學習氛圍的有效方式。因為教師在舉例造句的時候,可以使知識與學生生活實際的聯系。生活實際是學生熟悉的,熟悉的事物會給學生一種親近感和安全感。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學習氛圍并非越輕松越好,教師在營造氛圍的時候一定要把握適度原則。氣氛凝重固然不利于學生放松身心;但是氣氛過于輕松,學生也很難全身心投入學習之中,尤其是語法知識的學習,氣氛過于輕松,學生就過于放松,過于放松的狀態也會極大影響學生學習的效率。因此,教師一定要謹記適度的原則,盡量幫助學生營造出一個真正利于他們學習語法知識的氛圍。
四、語法教學有感之集中教授與穿插講解相結合
從傳授語法知識的方式上進行劃分,大致有集中傳授和穿插講解兩種類型。集中傳授語法知識,可以幫助學生快速明確學習的重點和難點,教學的針對性比較強。但是,目前的教學實踐證明,集中傳授語法知識因為連續講解的時間長,容易引發學生學習的疲勞感、影響學生記憶消化的水平。另外一種就是穿插講解的方式。穿插講解,顧名思義,指的是教師在講解其他版塊知識的時候,順帶講解一下其中包含的語法知識。比如說,教師在分析一篇完形填空題目的時候,將里面涉及到的語法知識點進行講解。穿插講解比較靈活,教師把握起來更加隨意,但是相對于課堂集中教學來說重點不是那么突出,學生學習的目的性多元且分散。這兩種講解方式目前是使用頻率最高的,也是學生們比較熟悉的。方式是固定的,但是具體的操作細節,教師可以科學靈活把握,需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知識點的差異進行一定地調整才會提升教學質量。綜上所述,不同地講解方式各有利弊,教師只有將其分別研究且有機集合,才會取得最理想的教學效果。
五、結語
樹立正確的語法教學觀,從根本上保證了教師語法教學時的良好狀態和正確心態;增強了語法教學的趣味性,在幫助教師事半功倍地傳授語法知識的同時,給予學生更多積極的學習體驗;營造適度輕松的學習氛圍,既滿足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有助于學生保持最佳的學習效率;集中講授與穿插講解相結合,是教師尊重學生學習規律、切實為學生著想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