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萬鑫
【摘 ? ?要】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因此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會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果。在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筆者根據自身的教學經歷,對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高中生物 ?課堂教學 ?積極性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5.119
生物是一門自然學科,是高中階段的必修科目之一,是高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發現對于高中生物的學習普遍存在著一些問題,例如課堂氣氛沉悶、學生興趣不高、成績提高慢等。之所以出現這些問題,有一個很重要的主觀性因素就是學生不愿意主動學習,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要把如何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當作首先要思考的問題,這樣才能讓學習生物變成主動的行為,而不是被動地接受,使之成為促進學生學習的動力,從而提高教學效率,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筆者認為要想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培養學生的興趣
培養學習興趣是一直都在解決的問題,并且適用于各個學科。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國教育家孔子也曾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學習興趣的重要作用。同時教學實踐也證明,在教學中,如果學生對所學內容有濃厚的興趣,會樂于付出時間和精力去學習,學習效果也較好。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要想調動學生的主動性,首先要培養學生對生物的興趣。
1.做好課堂導入。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師要重視導入部分的重要作用,課堂導入對課堂教學效果會有直接的影響,課堂導入精彩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有個積極的學習心態。教師要注重第一節課和每一節課的開始部分。學生普遍都會有先入為主的思想,因此,教師要在第一節生物課給學生留下良好的課堂印象。在第一節生物課,教師不要急于講解課堂內容,而是圍繞高中生物課程向學生做介紹,并且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拉近學生與生物之間的距離。問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問題,例如“為什么有的人是單眼皮,有的人是雙眼皮”“為什么有的人長得像爸爸有的人長得像媽媽”等問題,讓學生對即將要學習的生物課程充滿期待。教師還可以與初中的生物課程進行銜接,讓學生知道高中生物并沒有那么難,進而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這樣在第一節課,學生對生物就會有一個良好的印象。此外,在每節生物課的導入部分,教師都要做到生動有趣,并且精彩紛呈,這樣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對接下來的教學內容產生興趣。例如教師可以用舉例、介紹背景、提出問題等形式激發學生的興趣,在學生的興趣和期待中展開對教學內容的學習。
2.豐富課堂教學形式。學生的興趣和教師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模式有很大的關系,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如果教師單純使用知識性講解的方法,當然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并且會使課堂氣氛變得沉悶,使得教學效率不高。因此,教師要用豐富的教學形式,來培養學生對生物課堂的興趣。教學方法有很多種,例如講解法、展示法、討論法、探究法等,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教學內容進行適當選擇。并且盡量降低運用知識性講解的次數,而是擴大討論、探究的環節和時間,在課堂上讓學生有更多發揮的空間。這樣生物課堂教學不再是沉悶的“上講下聽”的形式,學生的興趣能夠被激發,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
二、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新課改著重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這一點應該得到體現。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用各種手段和方法,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1.為學生參與課堂教學創造機會。在傳統的生物課堂上,教學模式比較陳舊,一般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決定教學內容和教學程序,學生只是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教師講什么,學生聽什么,教師講到哪里,學生就聽到哪里,這樣就會使教師的地位過于突出,而學生的地位完全不能得到體現。因此,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為學生參與課堂教學創造機會。例如在教學設計環節,教師可以進行優化,增加討論、提問等這樣互動的環節,讓學生有機會進行主動地學習。在提問環節,主要體現教師和學生的互動性,教師提出問題,學生思考回答,并且勇于表達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在討論環節,教師組織全班學生進行分組,針對一個問題進行討論。這樣在小組之間展開互動,每個小組成員都參與進來,各有發揮,總結得出答案。例如在講解關于細胞分裂的知識時,就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各小組內部提出各自的見解,經過總結之后,由一個人進行小組結果的展示,各組之間互通有無。這樣能夠調動學生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自己去探究、學習知識,并且這種形式比單純見解效果要好得多。
2.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獨立學習是一種能力,并且是每個高中生應該具備的。在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運用各種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學會獨立學習。首先,教師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學而不思則罔,學習和思考本來就應該結合在一起。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掌握教學節奏和教學時間,在課堂上。減少講解的時間,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獨立思考,在思考中發現不足,在思考中發現問題,在思考中提高自己。其次,教師要讓學生養成正確的聽課習慣,在聽講時注意思考。新課標要求減少教師講解的時間,但是一定的講解是非常有必要的,并且講解的內容一般是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因此,學生在聽課過程中要專心致志,并且能在聽課過程中注意思考,深入理解問題本質,不能單純的認為聽會了知識就達到了目的。最后,教師要讓學生養成預習的習慣,這也是為學生更好地聽講做準備。預習是主動學習的表現,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如果學生對教師所講的內容完全沒有印象,理解起來會比較困難,有時候會出現不知所云的狀況,也必然會影響課堂教學效率。因此,學生應該在課堂教學開始之前做好預習,對教材知識有自己的理解,定位教學重點和難點,這樣在教學過程中才能更好地與教師配合,提升教學效果。
3.進行有意識的思維訓練。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需要教師進行有意識地挖掘,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地進行訓練。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專門安排一些題目或者專題,鼓勵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式學習,在探究過程中,學生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并且同學之間可以進行交流與合作。經過長期的過程,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夠逐漸得到發展,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也得到調動。
總之,對于高中生物教學,教師要根據學科特點以及學生自身情況等因素,不斷進行教學探索和實踐。在教學過程中,要在新課改的要求下,有意識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多為學生創造機會,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這樣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生物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