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勇
【摘 ? ?要】創新是當今國家和當前社會發展中出現頻率較高的詞,在教育教學中也是這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是素質教育的要求。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新課改的要求,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關鍵詞】初中數學 ?課堂教學 ?創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5.127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和動力,同樣,創新能力也是中學生必須具備的能力之一。創新能力不僅對學生的數學學習有很大幫助,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好地理解數學問題,還對學生的長遠發展和全面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當作教學重點,運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讓初中數學課堂插上創新的翅膀。
一、教師要進行創新教學
教學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教學問題,這是不能避免的。教學中需要教師進行不斷創新,更新觀念,改變教學方式等,這樣才能創新教學,才能鼓勵學生積極進行創新。
首先,教師要更新教學思想和教學觀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思想和教學觀念對教師的教育教學起著很重要的指導作用,因此,先進的教學思想和教學觀念對創新教學來說很有必要。教師要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更新教學思想和教學觀念刻不容緩。例如,教師要做好自身的角色轉變,做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在課堂教學中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促進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的交流與互動等。
其次,教師要創新教法。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不難發現,現在的數學課堂中存在著“滿堂灌”、“一言堂”的現象,“上講下聽”是主要的教學形式,這種教學方式對數學教學產生了重要的影響,雖然有一定益處,能夠把教材知識快速直接地向全體學生傳授,但是這種教學模式的弊端也是非常明顯的,例如,課堂氣氛變得沉悶枯燥,學生對課堂教學沒有興趣,教學效率低下、教學效果不好等等。因此,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要創新教法。教師要綜合利用多種教學方法,然后根據實際教學內容進行選擇。對于一些簡單的內容,可以用講解法或者直觀性的教學方法,學習幾何時,就要用直觀教學法,讓學生在腦海中能夠構造出來立體圖形;學習一些邏輯性較強的知識時,有的知識比較抽象,難以理解,教師可以用討論、探究的方法進行教學,這樣有助于學生理解問題的本質,更好地進行學習。在創新教法的過程中,注意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多提出一些靈活性、開放性的問題,有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讓初中數學課堂插上創新的翅膀。
二、營造創新情境
教學情境對課堂教學有著重要的影響。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如果課堂氣氛是沉悶的、枯燥的,學生對數學學習缺乏興趣,自然就不會積極主動的思考,也就談不上創新了。反之,如果在一個課堂氣氛自由、輕松的環境中,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便會調動起來,積極主動思考,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創新。因此,營造一個創新的課堂氛圍,對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有著重要的作用。
首先,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大部分學生學習只是停留在知識的表面,很少去探究問題的本質,不能深入學習,自然就做不到創新和,學生的思維就被束縛了。所以,教師首先要從學生的思想方面入手,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這就需要教師進行正確的引導,為學生創造機會,例如,在講解“圓柱體的表面積”時,教師不要只是單純的給出相關公式,而可以引導學生自己總結出規律和知識。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使用簡單的卡紙、剪刀等道具,做出一個圓柱體,然后讓學生自己思考如何得出其表面積,學生的興趣被激發,就能夠提出各種各樣的解法,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就有了創新意識。另外,在學習教材內容時,教師也要鼓勵提出問題。這樣,學生的創新意識就會逐漸得到培養。
其次,教師要運用各種教學方法讓數學課堂“活”起來。課堂不只是“教師講、學生聽”的地方,而是知識討論和交流的地方,在課堂教學中,要進行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教師有意識地設置提問和討論環節,經常向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各抒己見,同時教師要注意,只有在輕松、民主、愉快的氣氛中,學生才會勇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否則,提問環節就成了教師的自問自答。教師要轉變學生的觀念,鼓勵學生在全體學生面前展示自己,不要害怕出錯,讓學生對錯誤有個正確的認識,使學生明白錯誤是最正常不過的事情。這樣,學生才能積極參與課堂教學,認真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并勇于回答。除了師生互動,學生之間的互動也很重要。在集體討論中,不僅能使課堂氣氛變得活躍,還能夠使學生的主動性得到發揮,潛能得到開發。
做到以上這些,才能營造民主、自由、輕松的課堂氣氛,營造良好的課堂情境,讓數學課堂“活”起來,鼓勵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
三、激發創新思維,培養創新能力
對于學生來說,課堂學習是一個間接學習的過程,由教師做知識的傳播,學生認真聽講,接受這些知識。但是新課改的教學理念表明,學生不僅僅是接受知識灌輸的容器,而是要進行主動的學習,把學習變成一個主動性的過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要讓數學課堂插上創新的翅膀,更要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讓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發展。
首先,教師要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質疑是一切問題能夠產生的原因,并是難能可貴的品質。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此,教師要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教師要讓學生養成預習的習慣,在獨立的學習過程中,質疑精神更能得到培養。學生在課堂教學開始之前進行預習,自己獨立閱讀教材,根據自己的認知水平和認知能力最大限度地獲取知識和能力,能夠對重點和難點有準確的定位,并且能夠提出相關的疑難問題。質疑精神的培養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教師要對學生進行鼓勵,只有質疑才有問題,有了問題才會有思考、有創新,才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培養。
其次,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和引導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的創新制造機會,讓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培養,并且能夠逐漸提高。例如,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創新性的訓練,如組織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學習,針對一個問題進行分組討論,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案;或者利用一些開放性的題目、一題多解等,讓學生能夠在這樣的訓練中,激發創新思維,培養創新意識。同時,教師要做好引導工作,在適當的時候發揮主導作用,避免學生發生思維的偏離。
總之,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是新課改提出的要求,同時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并且要達到這個教學目的,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積極進行教學創新和實踐,通過各種方法和途徑進行教學,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