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勇
【摘 ? ?要】生物課堂的有效性越來越受到教師的重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運用一定的方法來切實提高教學質量。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要不斷提高提問的技巧,啟發學生思考;組建實驗教學,引導學生合作;合理利用多媒體教學,提高生物教學的直觀性;最后要合理設計作業,提升學生對生物學科的學習興趣,從而不斷的提升生物課堂的有效性。
【關鍵詞】初中生物 ?課堂教學 ?有效性 ?措施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5.132
初中生物教學要不斷的提升教學質量就要重視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能夠幫助學生扎實的掌握基本知識,并且有助于學生生物能力的提升。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不斷的探索,采取一定的措施提升課堂教學質量,進而幫助學生提升學習生物的能力和興趣。
一、提高提問技巧,善于啟發學生
提問是教學中一個重要的環節。教師提問能夠幫助學生打開思路,因勢利導,幫助學生積極的思考,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地提高提問的技巧,善于啟發學生,讓學生能夠積極地進行思考。
其一,教師要聯系實際來設計問題,使問題能夠引出教學的內容并且貼近學生的生活。這就要求教師詳細地了解教學大綱并且明確本章節的要點。例如在“人體內物質的運輸”一節中,教師就可以利用家庭住宅內的自來水管道來進行提問,這即貼近學生的生活,也能形象化的將問題表述出來,便于學生的理解思考。其二,問題的設計要循序漸進,由淺到深,由易到難,彼此之間互相聯系。合乎邏輯的問題,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更加容易讓學生接受和理解。其三,在進行問題表述時要清晰明確,措辭要精煉、具體、明了,避免提一些復雜,含有歧義的問題。語言要具有生物學科的特點,注意術語的正確使用。其四,在生物教學中,教師提出問題后要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如果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較短,那么學生難以得出答案,會喪失學習的主動性,提問的效果也難以發揮出來。等待的時間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確定,教師要觀察學生的表情和狀態,當學生感到茫然時,教師要用眼神和表情鼓勵學生,正確的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最后,教師要理解并且欣賞學生的回答。教師提出問題是為了讓學生進行思考,得出問題并且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因此教師在進行這個教學活動時要牢牢的緊扣教學目的,尊重學生的自信心,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二、組建實驗教學,引導學生合作
實驗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它能夠幫助學生進行科學探究,學生通過小組的形式進行合作,提出問題、做出假設、設計步驟、實施計劃、得出結論。在這個過程中既解決了問題,又激發了學生對生物學科的學習興趣,保持學生的好奇心,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
在進行實驗的過程中,教師要合理的組建科學的實驗小組。科學的實驗小組能夠幫助成績暫時較差的學生,對于成績較好的學生來說可以通過幫助成員來提升自己實際操作的能力。在進行組建時每個小組的成員不宜太多,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與特點進行分布。在小組內建立明確的分工,讓每一個成員在合作探究的過程都負有責任,發揮學生各自的特長,提高探究活動的效果。
教師還要選取合適的小組進行合作的內容。合適的內容是指適合每位學生參與并且符合學生實際情況和能力,能夠激發學生合作興趣的有價值的內容。這種合作形式既發揚了教學的民主,也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造了機會。
最后,學生在進行合作探究時,教師要管理課堂的秩序,不能因為合作探究而影響課堂的秩序,從而影響教學的質量。在進行分組時,教師要加強對小組的管理,建立明確的制度。并且對學生的實驗活動進行觀察、指引,當學生有不能理解和不能解決的問題時,教師要適時的介入小組活動,加以指導。教師要將合作的經驗傳授給學生,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學到人際交往的正確方法。
三、利用多媒體教學,提高直觀性
多媒體包括投影、幻燈片、電視錄像、電腦等。它們能將抽象的內容變得直觀,通過聲音,圖片,視頻等多種形式將學習的內容展現給學生,將本來微觀、抽象、摸不著的生理過程轉化為形象、有趣的過程,便于學生的接受、理解和學習。當然,在此同時多媒體的教學方式也為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困擾,生動有趣的圖片和視頻往往會分散了學生學習的注意力,從而降低學生的學習效率。還有就是教師過分的依賴多媒體,長期的使用會讓學生對多媒體的興趣下降,難以發揮多媒體的作用。最后也會影響教學目標的完成。因此在進行多媒體教學時,教師要選擇合適的內容,引導學生進行多媒體學習。不能忽視了教師才是知識的主要傳授者,才能真正做到教學內容的正確、清晰的傳輸。教師在利用多媒體的同時也要對生物知識進行講解,特別是課本中的重點和難點,要進行重點講解,才能夠讓學生掌握和應用。
四、合理設計作業,提升學生興趣
作業的布置是教學過程中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良好的作業,既能夠幫助學生鞏固所學到的知識,提升學生的能力,也能夠激發學生學習和探究生物的興趣,培養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要設計相關的作業幫助概念教學。良好的作業設計能夠引導學生感知概念的內涵和外延理解,掌握概念的本質屬性。特別是對于一些難以把握,容易混淆的內容教師更應該有目的性的對學生進行訓練。在進行作業設計時,還要考慮到學生的認知特點,從學生的興趣出發,設計一定游戲類的作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多方面的能力,這類的作業能夠達到單純習題所達不到的效果。
初中的生物教學中有很多內容是需要學生進行觀察的,因此觀察能力的培養對于學生生物學科的學習有著重要的作用。觀察是解決問題的開始,是學生學習和研究生物必要的能力。因此教師要設計觀察類的作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在進行這類作業設計時要注意觀察的場所,并且要使作業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利用學生的好奇心,調動每個學生積極地參與到作業中去。并且教師要給予學生必要的指導,幫助學生掌握觀察的技巧,從而更好地完成作業。
最后是收集資料類的作業設計。我們知道初中生物學科的內容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緊密聯系,教師應該鼓勵學生收集相關的資料,讓學生能夠從生活中學習生物學科。學生收集資料的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通過利用工具,借助媒介學習,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從而激發了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
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提升教學質量,首先要做好提問工作,提出的問題能夠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啟發學生思考。其次重視實驗在生物學科中的重要作用,讓學生在互相合作中進步。還要合理的運用多媒體教學,使多媒體成為幫助教學的有效工具。最后要合理設計作業,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自覺的投入到生物學科的學習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