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麗
【摘 ? ?要】追求教學實效是新課改的重要課題。選擇適當的教學模式,才能提高教學實效。為了適應新課改要求,我們的教學必須克服以講為主的模式,倡導以“學”為主的教學模式。本文就在高中化學教學中運用導學式教學模式進行探討。
【關鍵詞】高中化學 ?導學式 ?教學模式 ?教學實效 ?主體地位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5.179
一、新課改需要新的教學模式與之相適應
對于教學而言,追求實效是個永恒的課題,同時,也是新課改的重要課題。教學模式是服務于教學目標的,選擇適當的教學模式,才能提高教學實效。新課改后我們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都發生了變化,舊的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新的發展要求,新課改需要新的教學模式與之相適應。
新課改是為了更快更好的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而進行的一次重大的教學改革。目的很明確,就是為了實現素質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新課改后,我們所追求的實效更加的全面、科學,而不再僅僅是應試教育背景下追求分數的提高。我們不僅希望學生通過我們的教學活動獲取知識、還希望他們能夠增長技能,提高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希望他們不僅會學知識,而且能用所學知識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更加適應社會需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也不僅重視結果,而且希望過程和結果能有一個很好的結合,讓學生能夠充分的參與到教學活動過程中,通過師生雙方共同的努力,促進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態度與價值觀的全面發展。因此,單純的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我們的需要,積極探索和應用新的教學模式已經是一種必然。
二、導學式模式在高中化學新課改教學中可以充分運用
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必須是適應新課改要求的,適應高中化學教學實際的,我們在這里要闡述的就是導學式教學模式。
首先,導學式教學模式具有自身的顯著優勢。
何為導學式教學?簡單來說,導學式教學模式是一種以導為主線,學為主體,注重導學結合,強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漸進自主學習的模式。通過導學式的概念我們不難看出,導學式是立足于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也就是說導學式教學模式是建立在正確的學生觀的基礎上的,它充分肯定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是導學式教學模式與傳統的教學模式最大的不同,也是其明顯的優勢。同時,我們還注意到,導學式教學模式既強調了學為主體,同時又以引導為主線,進一步提高了教學活動的目的性,發揮了教師和學生的合作能力,這對順利開展教學活動,提高教學實效是大有裨益的。
其次,導學式教學模式和化學的學科性質是相契合的。
化學學科是一門基礎的自然科學。自然科學是以自然界的物質形態、結構、性質和運動規律為研究對象的科學,要了解這些研究對象,就要進行大量的研究,并且采用科學的研究方法。另外,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化學的形成和發展,就是起源于實驗又依賴于實驗,實驗是一項研究性很強的活動,要研究思考還要動手實踐,需要教師的有效指導和學生的充分參與。同時,化學與數學、物理等自然學科還有很大不同,就是其“繁”,學科知識點既多又分散,并且大量的知識需要識記的特點,又被稱為“理科中的文科”。內容的整理和識記方法教師可以提供,但是具體的識記任務還需要學生自己的努力才能完成。因此,學很重要,導也能發揮其積極作用,學導式教學模式是適應化學學科特點的。
最后,導學式教學模式和新課改的要求和特點是相契合的。
新課改有很突出的特點,這里重點探討以下兩點:一個是要求充分重視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簡言之是還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一個是追求教學的實際效果,更加注重過程,但是也追求更全面的更好的效果,包括學生在知識、能力和思想等各個方面都要實質的提高。
導學式教學模式,改變以往的以教為主,而追求以學為主,讓學生在知識、能力、思想等方面在自學、討論等啟發程序中提高。教師通過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自由發表見解,有效打破“滿堂灌”的沉悶的教學格局,活躍課堂氛圍,這對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激勵喚醒、鼓舞學生的主體意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能力具有重大促進作用。
同時,導學式教學模式也是充分追求教學實效的。它在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基礎上,讓教師充分發揮積極作用,實現教師演示者到引導者的角色轉變,也能夠避免學生學習的盲目性,靈活運用好教師的導和學生的學,充分運用好教學資源,能以“學”定“教”,以“學”定“導”,促進教學相長,提高教學實效。導學式教學模式源于“啟發式”教學模式,同時又進行了積極的改進,更加注重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學會思考、求知、探究、應用、創新,關注點和落腳點更加全面。
通過以上闡述,我們可以充分的認識到,導學式模式有著自身的顯著優勢,而且與化學的學科性質、新課改的特點能夠有很好的契合,在高中化學新課改教學中是可以充分運用的。而且在實踐中,已經得到較為廣泛的應有,也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
三、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應用導學式教學模式需要注意的問題
要正確處理好教學模式與教學目標之間的關系。我們運用教學模式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提高教學實效,要避免走入為形式而形式的誤區。況且,沒有一種教學模式是萬能的,再好的教學模式也要根據實際情況而開展,特別是學生的學習的具體情況而定。所謂“教無定法”,我們只有根據不同的教學實際采取靈活的教學模式,才能更好地促進我們的教學,提高教學實效,達到教學目標。
教師在應用教學模式時不要使導學式教學模式程式化、教條化。一般而言,導學式教學模式有比較成熟的模式和形式,如一般是“有效自學——精講互動——總結拓展——當堂訓練”四個程序,甚至每個程序占多少時間也有比較科學的建議,但我們不要犯“本本主義”和“教條主義”的錯誤。教學過程是教師和學生雙方圍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開展的一項復雜活動,是動態的,是不斷變化的。不要盲目借鑒,照搬照抄所謂的“成功經驗”,那樣只會適得其反。對于教師,學習是必不可少的功課,借鑒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手段,但是研究學生學習情況和進行教學反思是必不可少的,我們只有在充分認識學習情況的基礎上,才能對先進經驗加以有效借鑒,而且要在教學反思的基礎上更好的去完善、補充它,才能發揮出更大效益。
總之,導學式教學模式是一種適應新課改發展需求的,可以運用在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的有效模式,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結合教學實際加以靈活運用,不斷完善我們的化學教學過程,提高高中化學教學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