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爭取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教育形勢發生了新的變化,新時期的中學德育工作顯得非常重要。教育好90后一代,培養跨世紀人才,實現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宏偉目標,都要求我們必須站在新的歷史高度,以戰略眼光來認識新時期中學德育教育工作。
“90后”大多數是獨生子女,享受了家庭的富裕和科技發展的成果,也接觸了新的科技產品和前衛的信息技術,對網絡和游戲有著積極的追求,但由于從小沒有遭受過什么挫折,他們自尊心強,心靈比較脆弱,追求時尚,但做事卻缺乏耐心和毅力。這些孩子往往以自我為中心,一般聽不了批評,因此許多老師都說“90后”學生難教難管。對于這樣的教育對象,我們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措施呢?我在多年的班主任實踐中,發現一條基本的教育規律——在溝通中教育。有了溝通,才能走進他們的心靈深處,有的放矢,享受教育的樂趣。溝通需要講究藝術。只有當你真正成為學生愿意接納的朋友時,他們的心靈大門才會向你敞開,才會服從你的管理和教育。以下我談談自己的認識,并與同行交流。
一、創設和諧情境,為溝通掃除障礙
眾所周知,和諧的情境,會讓情境中的人身心放松,不會有封閉和抗拒的心理,容易接受來自各方面的信息,這是人與人之間邁出溝通的最佳時刻。在師生之間的溝通過程中,教師處于主導地位,是主動的,學生處于主體地位,是被動的。教師主動找學生談話,多數是解決學生中存在的問題。為此,處于主動一方的班主任,要選擇好談話時機、地點和情景,才能使教育取得好的效果。
二、在活動中溝通教育
根據學生特點和需求,精心設計和組織開展內容豐富、形式新穎、吸引力強的主題班會活動,寓教于樂,使學生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實,道德境界得到升華。如舉行《美與丑》辯論賽,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是非觀;舉辦《交流與合作》主題班會,讓學生改變以我為中心的處世方式;利用多媒體,舉辦《停止抱怨,學會感恩》主題班會,讓學生知道云貴川邊遠山區學生生活的艱難,知道珍惜眼前幸福的生活。
除了班會課,還可以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學校開展的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的活動,如田徑運動會、球賽、文化藝術節以及通過各社團組織開展的日常活動,不但可以讓學生增長才藝,陶冶情操,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吃苦精神,培養他們尊重人、關心人、寬容人的態度和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使廣大學生養成高尚的品格和健康的人格。
三、與家長平等溝通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家長與教師是平等的,只不過是不同場合的教育者而已。不能因為學生在學校表現不好,一味地批評家長,甚至把家長也當成挨批的對象,或對家長大發怒氣,應該平等地與家長探討。所以我覺得教師作為教育工作者,應真正尊重每一位家長,充分調動他們中的積極因素,多與家長討論教育問題,并積極利用手機、家訪或單獨見面時的機會征詢他們對學生教育的意見或建議。隨著手機和電腦的普及,90后的學生接觸網絡的機會越來越多,微信,微博,qq群,真真假假的消息到處都有,各種各樣的觀念到處傳播,加之他們又處于成長期,既渴望獨立個性,又缺乏辨識能力。因此,如何教育好他們,不僅對家長提出了挑戰,也對老師提出了挑戰。要教育好他們,必須家校聯手,才能有成效。因此,老師要學會讓家長成為你教育學生的幫手。
四、發現問題及時反饋溝通
現在的90后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在家里形成了養尊處優的習慣。教師應該仔細觀察學生的日常表現,尋找每一位學生的“苗頭”,并及時告知家長,引起家長的重視,并要求配合教育,讓缺點不間斷的受到控制,直至被消滅。
如果說學生是一艘剛剛起航的船,教師就是掌握引航的舵手,家長則是護航的水手,只有當這三股力量有機的凝聚在一起,教育效果才能是加法,才能促使航船順利的到達成功的彼岸。
最后一點是為人師表,要做學生的榜樣。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說:“老師的職務是用自己的榜樣教育學生”。這就要求執教者具備良好的政治素質、思想素質、高尚的道德情操,這樣他的一言一行會無聲的影響著身邊的學生給學生以良好的熏陶。而班主任作為一名教師,不僅是人類文化科學知識的傳播者,還是學生人生道路的導航者。班主任與學生朝夕相處,其思想品德和言行舉止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學生。在學生心目中,班主任是最直接效仿的榜樣。改變學生,首先從改變自己開始。否則工作總是良苦用心,但事倍功半。
綜上所述,新的時期教育有新的特點,只有班主任順應時代的發展,把握好90后的心理特點,運用心理學,教育學的知識,采取多種方法,才能教育好90后。教育才能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