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斌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對初中思想品德課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現階段,大部分初中學校的思想品德課程教育仍以教師向學生灌輸知識的方式進行,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對該學科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因此,本文將對初中思想品德課中實施的“生本教育”進行探析。
【關鍵詞】初中 思想品德課 升本教育 探索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4-0062-01
初中思想品德課本身具有理論性較強的特點,對學生教學過程中若仍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很難實現教學目標,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因此,實施“生本教育”對增強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的實效性以及培養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初中思想品德課實施“生本教育”的基本概述
(一)“生本教育”的內涵
“生本教育”主要指一種教育思想與教育方式,其理念在于堅持以生命為本,以學生為本。“生本教育”的實施使傳統教學中以教師為主體和以教材為主體的師本教育與本本教育被打破。從其原理分析,是以生命為本的教育;從課堂分析,是幫助學生好學所設計的教育;從整體分析,是尊重學生,一切為了學生;從操作分析,使以學為本的教育。
(二)初中思想品德課實施“生本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以初中學生心理與生理特點需求為出發點。初中階段是學生的獨立意識與成人感逐漸增強的階段,對教師及同學給予的尊重與認可極為重視。所以“生本教育”所堅持的教學方式與教學理念能夠滿足學生的心理與生理特點。以初中思想品德課的學科性質為出發點。從《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中可以看出,初中思想品德課程具有思想性、實踐性、綜合型以及人文性等特點,教學目標在于引導學生進行積極健康的生活。而“生本教育”中所體現對學生的尊重與引導能夠符合思想品德課本身的學科性質。以新課程改革為出發點。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要求教師發揮教學的主導作用并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這與“生本教育”的堅持的理念完全吻合。由此可見,初中思想品德課實施“生本教育”十分必要[1]。
二、初中思想品德課實施“生本教育”的探索與研究
(一)以宏觀角度進行探索與研究
1.教育觀念的更新
教育觀念的更新要求教師樹立起以學生發展為根本的教育觀念,具體包括:第一,生本教育中的教師觀。教師在向學生傳授初中思想品德課知識的過程中,應充分發揮引導作用,將教學任務的落腳點置于組織學生學習方面。第二,生本教育中的學生觀。學生是教育教學中的主要對象,同時也是最主要的學習資源。第三,生本教育中的教學觀。生本教育要求教學組織形式可采用班級、小組或個人的方式進行自主學習,將初中思想品德課看作生命的課堂。第四,生本教育中的評價觀。生本課堂中對學生的評價將集中在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高效性為主。除此之外,生本教育中也包括其他許多教育觀如價值觀、倫理觀、學習觀等。
2.教學模式的重構
傳統的思想品德課所采用的教學模式主要以教師講、學生聽為主。大多初中思想品德課中所呈現的狀態為教師不講,學生不學;教師講多少,學生學多少。既造成了課堂氣氛的沉悶,也使學生學習效率極其低下。因此,在“生本教育”下,要求教師點撥提升之前進行學生自主合作,而且在小組合作學習之前進行個人自主學習,以此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并幫助學生提高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3.教學內容的拓展
思想品德課程中涵蓋很多令學生乏味的道理,加上教師教學過程中不注重知識與現實生活的結合,造成課堂氛圍比較沉悶。在“生本教育”下,要求教學內容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相關聯,使學生能夠從生活中發展自身能力,掌握知識,養成品德。
4.教學評價的改革
從“生本教育”的理念中不難發現,一切教學活動的目標旨在學生的發展。因此,進行教學評價過程中應做到:關注學生成長,使學生能夠正確認識自我,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與進取意識,并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在評價內容方面,應根據思想品德課學科的自身特點,將學生的情感變化、個人行為習慣、認知態度以及寫作能力等方面納入其中。在評價方式方面也可通過觀察、問卷、記錄、論文以及訪談等綜合手段。在評價標準方面,也需針對不同學生采用不同的評價標準[2]。
(二)以微觀角度進行探索與研究
1.課堂趨于生活化
生活化課堂的創建主要將生活中的場景與話題引入課堂,從而使學生進行自我感悟與體驗并不斷完善自我。例如,課堂中引入的學校生活情境:當自習課鈴聲響起后,某班級一名男同學邊拍球邊走進教室,并從講臺處將球拋向另一名男生,拋球過程將教室燈管打碎,而該同學表現極為坦然,班級的女同學也投來羨慕與欣賞的眼光。通過此情景的設置,教師可向學生提問:“該班級是否具有良好的班風,如何進行改善?”這樣既使教學內容得到豐富,教學深度得以拓寬,又將“生本教育”的目標充分體現出來。
2.對學生道德實踐與情感體驗的關注
初中階段,學生能夠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習慣關鍵在于道德實踐。課堂中可引入實踐活動,如針對“成為一個有道德、責任感的人”這一教學內容時,可通過一定的角色扮演活動,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另外,在布置的作業內容中,也可引導學生對父母與關愛,使學生在深化對知識理解的同時,提升道德認知水平。在情感體驗方面,也應創設一定的生活情境,適時借助多媒體手段,提升學生的思想感悟[3]。
三、結論
初中思想品德課中實施“生本教育”是滿足素質教育要求的重要途徑。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及時更新自身教學觀念,重構教學模式并完善評價方式,同時需注重學生的道德實踐與情感體驗,保證師生關系更為民主和諧,從而實現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教學目標,并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候夢明.“生活化”使思想品德課教學“返璞歸真”[J].甘肅聯合大學學報,2010(13):199.
[2]韓亞晶.初中思想品德課綜合教學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4.
[3]牟紅菊.初中思想品德課實施“生本教育”的探索與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