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從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移動學習模式建構的合理性、適用的范圍和條件出發,詳細分析了移動學習能力和習慣、拓寬學習新方法的目標設定;從滿足移動學習特點、注重用戶體驗的角度出發,設定闡述了移動學習內容設計原則和流程;移動學習程序包括課堂教學和在線學習兩個方面的設計;移動學習中教師由“單能型”向“多能型”轉變、學習者要做學習的主人等。該模式有利于學生的主動學習和教師的專業發展,使學生把平時不利于學習的移動工具變為有利于學生進行學習工具。
【關鍵詞】微信 公眾平臺 移動學習 模式
【中圖分類號】G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4-0214-02
一、引言
移動學習模式是讓學習者利用移動學習工具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能力,使學習者開發多種學習渠道,尋求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習型校園的形成。在互聯網上發布、搜索、遴選信息等活動都屬于學習實踐,信息化教育教學模式的創設注重以學習者為中心,學習過程符合知識建構和能力形成規律[1]。在信息化教育教學模式中,學習任務具有真實性,能有效激發學習動機。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特點,本文試圖創設合理“情境”,構建利于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發現探索、合作學習、建構的移動學習模式。
二、移動學習目標的設定
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移動學習是將移動學習與傳統學習方式結合起來,更好地提高學習效率。首先,要熟練掌握智能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移動學習方法;其次,養成隨時隨地移動學習的良好習慣;再次,拓寬移動學習的新方法。
(一)具備移動學習的能力
任何學習工具的使用都是一個從不熟練到熟練的探索學習過程,因此實現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移動學習,首先就要熟練地使用微信公眾平臺,如探索微信公眾平臺的學習功能,使其更好地服務于移動學習。學習者可以運用智能手機等移動設備瀏覽微信公眾平臺上相關資訊,隨意點擊感興趣的內容,進行在線學習。
(二)養成隨時隨地學習的習慣
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移動學習,抓住學習者對微信的喜愛特點,在“娛樂”中學校,讓學習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養成隨時隨地學習的習慣,有效促進學習的進步。
(三)拓寬學習的新方法
將微信平臺作為學習平臺,讓學習者講智能移動設備帶入教室,帶進課堂,帶入到學習者的學習思維之中,在課內外查閱文本資料、觀看教學或演示視頻部分,而不是用手機上網玩游戲、看小說,從而不斷拓寬學習者學習的新方法。
三、移動學習內容的設計
構建移動學習模式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學習者能夠實現隨時隨地學習,在不同的時間和地點選取不同的學習內容[2]。所以,移動學習內容的設計應在滿足移動學習特點的基礎上,更加注重用戶體驗。
(一)移動學習內容設計原則
一是要精煉。面對智能移動設備的狹窄屏幕,必須將微信平臺學習內容涉及得非常精要,使得每個資源都有存在的價值。
二是要“碎片化”。微信平臺學習內容要設計得盡可能短小—俗稱“碎片化”,以保證學習者在最短的時間內可以攝取到有用的知識,強化學習者的記憶能力,避免了一次吸收過多內容,從而超出認知負荷。
三是要趣味性。設計微信平臺學習內容時要充分考慮內容的趣味性,讓學習者對學習內容感興趣,避免知識枯燥乏味。
四是要交互性。微信平臺最大的特性就是交互親密,利用這一特性在設計學習內容時多采用交互方式,在學習過程中提供充分的交互機會,呈現給用戶操作上易用、可用的體驗,引發學習者對學習內容的積極投人、操縱和思考。
五是要個性化。設計微信平臺移動學習內容時要根據學習者的個性差異提供相應的學習內容和學習策略,盡量設計出個性化豐富的資源,使得每個人都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合適的進度進行學習。
(二)移動學習內容的設計過程
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移動學習內容設計的通常基于圖1所示基于用戶體驗思想的設計流程。
圖1 內容設計流程
內容選取是指根據學習目標分析哪些內容是最適合的,應從專業知識體系中選出適宜基于微信平臺移動學習的知識點。
內容解構是指根據移動學習內容碎片化的設計原則,以知識點的微型模塊為主,一個學習模塊針對一個知識點,將內容分割成微小或者極小的知識點,或是一個單一且具有實際意義的主題。分割后的知識點是能夠滿足實用目標的某個自包含的知識組塊,以某種信息形式呈現。
內容編輯和呈現是指媒體呈現形式與內容傳輸形式的設計,使得內容滿足學習需求,又適合移動學習。內容的呈現還包括交互設計、界面設計及導航設計等方面,在進行呈現設計時以移動學習內容設計原則為基礎,注重用戶的學習體驗。
四、移動學習程序的設計
根據移動學習的特點,本文根據教學實踐經驗,構建出如圖2所示基于微信平臺的移動學習程序。
(一)課堂教學
課題教學作為傳統實體教學,具有天然的優勢和特點。信息技術的發展又為傳統課堂帶來了新的生機,硬件資源由傳統的教室、黑板、桌椅板賽等轉變為多媒體教室(計算機、投影、電子白板和通話系統等)[3]。教師可以根據既定的學習計劃和目標通過面對面的講授,有效保障和監督學生的學習情況,促進了學生對知識的消化吸收;教師和學生也可以通過溝通交流進一步促進師生情感,解決學生的問題和困難,消除學生的不良情緒。
(二)在線學習
在線學習是移動學習的重要環節,通過微信平臺可以完成接受任務、自主學習、互動交流和作品提交等。學習任務是根據課程內容和目標設計的學習活動或方案。自主學習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的學為中心”,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容和方法進行學習,從而鍛煉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時間控制能力,同樣也對學生自律性具有挑戰性。
五、移動學習中師生角色的定位
傳統教學注重教師的絕對權威和中心地位,傳統教學中的師生關系實質上是一種管理與被管理者的關系,彼此之間處于一種對立不平等的狀態,師生間缺乏平等的思想和情感交流,不利于學習者的身心健康成長。在移動學習中,師生關系則是民主、平等、自由、互幫互助的關系[4]。
(一)教師由“單能型”向“多能型”轉變
移動學習中,教師除了應具備基本的教師職業技能和素養,還應具備現代教育教學理念,應掌握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和方法,成為一個既能教書,又會育人,既掌握本學科業務知識技能,又掌握計算機、外語、心理學等工具型技能的多能型教師。教師要緊跟時代步伐,了解科技信息,多思考,多做研究,研究如何將學習者最喜歡玩的手機變成學習者學習的工具以及學習的動力,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二)學習者要做學習的主人
由于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傳統的課堂教學無法實現完成項目任務的目的,更多的是學習者課后的自主練習,自主安排好訓練時間和內容以及強度,這樣學習者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習能力。對于教材以外的學習資料,學習者完全可以自由學習和把握,安排好學習的程序和節奏,完成自定的學習任務。這也是移動學習的內容豐富,隨機性強,學習者可以尋找感興趣材料隨時隨地進行英語聽讀練習,做學習的主人。
六、結束語
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移動學習是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在傳統課堂教學中還沒有真正大范圍地運用,研究如何將移動學習更好地融入到課堂教學還需要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用移動學習理論更好地指導課堂教學實踐。當然,要想更好地課堂教學中進行移動學習,并實現無處不在的學習,需要教師的有效指導、學習者的自覺學習,還需要有移動設備支持和良好的網絡環境。本文視圖借鑒國內外先進的移動學習理念和實踐經驗,結合教育教學實踐,尋求合適的移動學習模式。
參考文獻:
[1]伍洪梅.高中英語移動學習模式研究[D].西南大學,2013;
[2]紀福菲.基于用戶體驗的手機移動學習內容設計研究[J].科技信息,2013(9):80-81;
[3]陳瑞增.信息化環境下高校混合式學習探索與實踐[D]. 華中師范大學,2014;
[4]袁磊,陳曉慧,張艷麗.微信支持下的混合式學習研究——以攝影基本技術課程為例[J]. 中國電化教育,2012(7):128-132;
作者簡介:
劉永超(1981-),女,湖南株洲人,碩士,講師,從事國際經濟與貿易教學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