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德霞
【摘 要】在教學過程中,掌握知識技能與發展能力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能力是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而能力的發展又促進知識的學習和積累。所以,教學中要注意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著力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其學習的能力。
【關鍵詞】初中化學 能力 學生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4.005
初中生求知欲強,已經具備初步的獨立思考和鉆研能力,但自學能力較差,往往缺乏科學的學習方法。就化學來說,初中化學是學生學習的又一新起點,趣味的化學實驗、悠久的化學史,日常生活中生動的化學事實所展現的新世界,能引起他們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這種情況下,學生憑著一時的興趣來接受化學這門學科。隨著學習內容的深入,課程難度的增大,有的學生越學越覺困難,到學完初中化學了,仍會有學生說出“我怎樣才能學好化學?”、“我似乎沒有摸到一點學化學的門路”等類似的話。因此,我們在化學教學中,除了要“傳道授業”、“供人以魚”,更重要的是“教給學法”、“授之以漁”,使他們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受益終身。
一、突出學科特點,加強觀察能力的培養
心理學認為觀察是一種有計劃、有目的的感知活動,是啟迪智力的門戶,也是智力活動的基礎。化學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學科。要想使學生真正學好化學,這需要學生認真精細地觀察或親自動手操作。因此,在化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首先從培養觀察能力做起。
中學化學教學中觀察力的培養,主要是貫穿在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無論哪種類型的實驗,教師都要盡力使反映問題的主要方面成為學生感知的對象,特別是對那些現象貧乏,一瞬即逝,而又是顯示本質性的內容,教師更要使學生明確觀察的目的,懂得“觀察什么”、“怎樣觀察”。例如,在做鎂帶在空氣中燃燒的實驗時,大多數學生只觀察到足以引起興奮的現象——發出耀眼的強光,而常常忽視本質現象——白色固體物質的生成,其實,前者并不是揭示問題的本質現象,而后者才是實驗目的要觀察的主要現象。同時要注意防止學生用頭腦中已有的印象代替應該真正觀察到的直觀材料,另外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不要束縛其觀察的空間,否則,將導致教師一味的指到哪里,學生看到哪里,從而使學生觀察缺乏主動性,不但束縛了思維力,想象力的發展,那就談不上培養什么學生的創新能力了。
二、提高學生的記憶能力
記憶能力是人的基本素質,也是學生解決問題的關鍵環節。在教學中,我常常教學生采用對比、歸納、總結的方法,以培養學生的記憶能力。比較是初中學生學習化學的重要方法之一,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質特點,使學生獲得準確深刻的印象,有利于知識的記憶和靈活運用。在比較中,要特別注意找出相似物的差異以及相異物的共性。例如:學生學完原子、分子的知識后,我與學生一起對原子和分子、原子和元素分別列表比較,培養學生初步的對比歸納能力。學完溶液的知識后,要求學生自己列表比較過濾和結晶、固體物質的溶解度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等概念。通過比較,學生對概念的深度、廣度,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都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時記憶能力得到培養。
為了使學生所學知識有系統性,我們在教學中還要幫助學生形成一定的歸納、總結能力。例如在一至三章的學習中,我們以填空的形式幫助學生完成知識點的歸納、總結,讓他們學會這種方法,后面的每章都由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再由學生們討論、老師總結,指出優缺點。
三、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培養學生創造力也是教育的主要目標之一,未來社會需要更多的創造型人才。人人都具有創造能力,只是程度高低不同而已,創造能力能通過教育和訓練予以提高。創造性的思維能力是創造能力的核心,在化學教學中,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①在教學實踐中,應該有意識地使用創造教育的教學模式,組織學生進行學習活動,從而培養創造性的思維能力。②注意創造性思維的發散性特點,培養學生善于對已知事物進行懷疑和再思考,能夠打破習慣性思路,提出幾種另外的解決問題的辦法。③注意聯想能力的培養。由于化學學科知識的特點,有利于培養學生類似聯想、對比聯想、因果聯想等能力。④注意利用課外活動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在豐富多彩的興趣小組活動中,讓他們有機會充分施展才能和創造性。
四、提高學生正確科學的解題能力
要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當然離不開解題。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掌握正確、科學的解題方法。首先,審題是關鍵。審題時要注意把題干中的已知條件、隱含條件和題目的求解用簡潔直觀的化學語言轉化成圖式符號,排除與題目所求無關的干擾信息。其次,解題時還要反復理解推敲題意,學會從條件到問題和從問題到條件的正、逆兩種分析方法,明確解題過程中的知識點、公式或規律等,逐步提高分析問題的靈活性。第三,驗證解題結果,反思解題過程,向自己提出解題結果是否正確,能否驗證,如何驗證?同時還可以多角度地思考本題的不同解法,從而使學生逐步掌握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斷增強其辯證性和創造性。
學生的化學學習過程是一個以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的主動建構的過程,只有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才是有效的教學。現代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知識是不能傳遞的,老師在課堂上傳遞的只是信息,知識必須通過學生自己主動建構才能獲得。”因此,在教學當中,鼓勵學生經常動手,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認真思考、斟酌、反復討論,到自認為滿意時為止,這樣才能感受深,理解深,記憶深。我們應盡可能地創設各種動手操作的情境,在教學中盡可能讓學生共同參與,這樣既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有助于知識的掌握,又培養了他們的動手能力和探索精神,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理想的教育是能給學生自學、創新、鍛煉的機會或環境、平臺,是喚醒每個學生自我改變、主動發展的意識,是解放每個學生內在的求知渴望、學習力量,它以極大的耐心和智慧培育學生的自我反省、自我糾錯的能力,它帶給學生巨大的獨立思考、探索知識、克服困難內在的思維快樂,它使每個孩子包括后進生獲得自信和尊嚴。我們在教學中要正確處理好教法與學法的辯證關系,按循序漸進的原則,提高學生對化學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