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小燕
【摘 要】如何針對初中學生的特點,設計處理好課堂上引導學生時提出的問題,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在物理教學設計中,特別要重視挖掘教材與生活的聯系、與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聯系以及教材前后知識間的聯系,精心設計問題。
【關鍵詞】初中物理 提問 問題 原則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4.035
物理教師有效地問題設置可以引導學生質疑、探究、思考,發揮學生的學習獨立性和自主性,使學生在物理課堂上有事可做,促進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的學習習慣的養成,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動腦和思考來找到問題的答案,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全面發展。
一、物理課堂提問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1.無目的性和針對性。所提問題與課堂教學的重點、難點距離較遠,提問隨意性大,東拉西扯,偏離了主題,浪費了時間。如講“歐姆定律”的應用時,興趣所至,中途突然話鋒一轉:“對了,請問同學們,還記得電阻的單位嗎?”學生答:“歐姆。”“對,就是這個發現歐姆定律的人的名字;同學們想想,歐姆是哪個國家的人?他發現歐姆定律期間是從事什么職業的?”這一與此時所講教學內容并無十分密切聯系的提問,使學生思維突然轉軌,打亂了原有教學進程,致使課堂教學不和諧,影響教學效果。
2.提問沒有層次性,對較難的問題沒能鋪設好臺階。學生要回答一個有一定難度的問題,必須經歷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思維過程,教師若沒有給予層次性的提問,學生就可能回答不出,出現冷場現象。
3.提問面較小,只提問好學生,很少提問差生,陶醉于學生能答出正確答案,這樣其實失去了提問的信息反饋作用。
4.沒有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也幾乎沒有為學生留出提問時間,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得不到落實。對問題作深層探究和多向判斷,并選擇比較準確的語言,盡可能對問題作出完滿的富有創造性的答復,這些都需要一定的時間保證。
二、有效提問的原則
(一)難易適中
物理教師所設置的問題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既不要太難,也不要太容易。太難會打消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放棄思考;太簡單又會讓學生輕視問題,不利于學生進行深入的探究和思考。例如在學習“運動和靜止”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去思考:在我們的生活中那些現象是運動?學生會積極地思考,開動他們的腦筋,調動他們以往的經驗和知識,他們很容易就會想到:機器的運轉、車輛的行駛、奔流的河水……這些都是運動。教師接著可以讓學生去思考:運動會、發展體育運動、歷史上的運動等是“運動”嗎?在對問題的思考過程中,學生就會體會到“物體位置的變化才是機械運動”。接著教師可以在一個書本放兩個橡皮塊,移動書本,問學生兩塊橡皮運動了嗎?學生當然會回答“沒有”,在這樣問題情境中,教師很自然地就可以引出“參照物”這個概念。在問題中學生的學習一步步地深入,而且教師的問題簡單但卻有啟發性和思考性,難易適中的問題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加了學生的學習信心,從而讓學生能夠主動地參與物理教師的課堂,提高課堂關注度。
(二)富有啟發性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在物理課堂的學習過程中,教師要通過問題的設置啟發學生的思考,鍛煉學生的探究能力。當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和探究后,就會形成自己的認識和理解,從而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識和物理定律。例如在學習“重力”的時候,教師經過講解和演示后讓學生理解了:地面附近的物體也會受到地球的吸引,地面附近的物體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接著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去思考:地球附近的物體都會受到重力的作用,你知道重力能為我們做什么嗎?學生的探究精神被問題一下子就激活了,積極地思考:蓋大樓打地基時,就是把夯舉高釋放,夯由于受到重力而向下運動就能將地基夯實。跳水運動員走到高高的跳臺上向下跳時,也是由于受到重力作用才能在完成各種動作后入水。流行的蹦極、蕩秋千等運動都是由于受到了重力的作用,如果沒有重力,人可能就只能像在飛船中的宇航員一樣到處漂了。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他們的探究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也不斷地加強了,物理思維能力也逐漸地提高了。
(三)有針對性
教師給學生設置的問題要結合學生剛剛學習過的知識,有針對性的問題可以讓學生的學習事半功倍,起到很好的復習和鞏固的作用。學生剛剛學習過的知識,在問題的帶動下會進一步得到深化和鞏固。例如在學習“電流”的時候,學生知道了電流和電流的方向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去思考:在一個閉合電路中,電流是從哪一極流向哪一極的?金屬中的自由電子是從哪一極向哪一極移動的?學生剛學習過的知識,他們通過思考,討論認識到:在一個閉合電路中,電流從電源的正極流出,經過用電器,流向電源的負極;金屬中的自由電子是從負極向正極移動的。這樣的問題設置,讓學生復習了剛剛學習過的知識,從而使學生達到了鞏固電流方向的目的。學生的學習實現了“堂堂清”“天天清”學習效率自然也就高起來了,實現物理成績的飛躍也是指日可待的了。
(四)能突出重點
物理知識生動而精彩,紛繁而復雜,這就需要物理教師精挑細選課堂上的問題。物理教師的問題應圍繞課堂授課的重點,讓學生有的放矢,知道自己的學習目標和學習方向。教師在設置問題的時候應該突出教學重難點,強化學生所學的內容,讓學生在知識目標上可以實現突破。例如在學習“機械能”的時候,教師引導學生學習影響動能大小的因素:物體的質量和運動的速度。在學生學習到這里之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去思考:操場上飛來的足球可以用腳去踢,飛來的鉛球可以用腳去踢嗎?為什么?學生的回答一定是:不能。因為飛來的足球和鉛球速度基本相同,但鉛球的質量大,動能也大,能對人做的功也多,將造成的傷害也大。通過這樣簡單的問題,學生就掌握了影響動能的因素,并且得到了很好的理解,加強了學生對于所學知識的鞏固。
總之,物理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要注意問題的設置,給學生營造一個主動思考和探究的情境,讓學生可以主動地思考,積極地搜集和處理信息,更好地運用問題學習策略,優化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