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學君
【摘要】進入21世紀,在新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浪潮下,以知識為本的傳統音樂課程教學的框架模式得到了突破,以審美為核心,關注生活,關愛學生,關照生命等極具時代氣息的教學理念呼喚著以人為本的音樂教學模式。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在音樂課堂中更多的關注學生的體驗,成為當下教學理念和實踐領域聚焦的話題,是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有效學習和健康成長的必要條件。關注學生體驗的教學就是以學生的經驗與活動為基礎,以學生的積極參與,身心投入為前提,以學生的自主體驗和自我體驗為核心,以提升學生的生活質量促進學生和諧發展為目標的教學活動。
【關鍵詞】體驗性教學 ?音樂課堂 ?教學方法 ?音樂審美
一、體驗性教學綜述
(一)體驗性教學的概念
1體驗的概念
“體驗”貫穿于基礎課程教學的始終,在《義務教育全日制課程標準》中對教學反復提出了“體驗”的要求。這些要求的實質是要轉變全體學生的學習方式,呼喚在教育教學中實行體驗式學習。
所謂體驗,簡而言之是指通過實踐來認識事物。它在心理學上有著明確的界定,至少應包括兩個層面,即行為體驗和內心體驗。行為體驗是一種實踐行為,是親身經歷的動態過程,是青少年發展的重要途徑;內心體驗是在行為體驗的基礎上所發生的內化的心理過程,是青少年在實踐中親身經歷的一種心理活動,更多指的是情感活動,是對情感的一種體會和感受。二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對促進青少年少年的發展具有積極作用。所以,總的來說,體驗式伴隨著積極心理活動、尋求未知的實踐過程,是獲取直接知識、形成學習能力、換取創造潛能的基本途徑。
2體驗性學習的內涵
體驗性學習,從教育學的角度而言,其主要的教育哲學及理論框架是整合了教育家杜威的“做中學”、認知心理學家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社會心理學家勒溫“經驗學習圈”以及其他教育學者理論而形成的學習架構,也就是說是建構主義指導下的體驗式教學模式。在當代,體驗性教學是教學理論研究和學習理論研究中的一個新課題。“體驗”是音樂新課標中使用頻率很高的詞匯,它像一條線索貫穿在整個課程標準中,無論是從課程的基本理念到課程的目標,還是從教學建議到評價建議都體現了體驗的取向,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注重激發學生的體驗就顯得非常重要。
二、體驗性教學的特征和方法
(一)體驗性教學的特征
中小學音樂教學的過程,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師生教和學的雙邊活動,對知情意行的親歷互動與體驗,在實踐中獲得新的知識、技能、情感態度的過程。它與傳統的學習方式具有以下的不同特征:
1主體性
傳統的教學,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 在教育的過程中只重視智育和少數人的升學,是以知識的傳授為教學的終極目標,而忽略了人的發展;教師往往只注重知識而忽視了學生整體素質,學生被動學習,是一種“填鴨式”的教學。而體驗性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這一點在音樂教育中尤為重要,因為在音樂教育中,不管是音樂欣賞,還是音樂表演,對于同一首作品,每個人在審美和表現美的過程中,都帶有自己的主觀性和個性,因而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對作品的講解只能引導啟發學生的思維,不能作為標準答案,要讓學生成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習成為一種自覺的行為。
2全體性
體驗性教學遵循了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就是教育要面對全體學生。在傳統的音樂教育的束縛下,音樂教學中往往會重視那些“樂感”較好的學生,而忽略了其他學生,所以,在新基礎教育中的體驗性教學就是要將課堂面對全體學生,其中包過兩層含義:第一,教師選擇的教學形式、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等,都應該面向全體學生。在課堂教學中,不管是向學生提出問題,還是要求學生表演都不能只找少數音樂素質較好的學生,而剝奪了大多數學生思考問題和表現音樂的機會。第二,考核教師的教學水平、教學質量,也應面向全體學生,以全體學生的音樂素質、音樂能力為標準。
在進行體驗性教學的過程中,把重心放在了學生學習音樂的過程之中,而不僅僅關注學生學習的最后結果和表面成績。體驗性教學有兩個過程:體驗--領悟。體驗是過程,領悟是結果,它允許學生對結果有著獨特的理解,它看中的是體驗過程,是學生獲取知識,技能,情感態度的過程。音樂課堂中,在充分聆聽音樂作品和學習歌曲的過程中,注重學生的音樂審美感受與體驗,保護和鼓勵學生在音樂體驗中的獨立見解。
三、中小學音樂課中體驗性教學的具體運用
在教學過程中體驗性音樂運用的具體策略,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 情境體驗
情境體驗,就是遵循反映論的原理。根據一定的教學任務,充分的利用形象,精心的設計音樂教學需要的生動具體的場景,通過師生之間的合作互動,來激發起學生學習情緒的一種教育方法,贊科夫曾說:“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便能發揮其高度有效的作用。”情景教學正是觸及了長期被忽略的兒童的情緒領域,形成了它獨特的個性,把情境教育法引進音樂課堂教學。
情境的創設就是融情 、言、行為一體的教學,與音樂的特征相融。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往往需要借助一種情境的創設,需要通過生動具體的形象引起的學生的內心共鳴,用歌曲,動作等把它表現出現。將其抽象的音樂概念和復雜的原理具體化。例如,小學歌曲教學中的《蝸牛與黃鸝鳥》,教師在講授這首歌曲之前先創設一系列情景如葡萄園、蝸牛殼等等,這些創設可以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一定的情境畫面,有助于學生用聲音、動作和表情把歌曲中的“蝸牛”與“黃
鸝鳥”不畏艱難,頑強的精神表現的淋漓盡致。對歌曲的情節發展進一步拓展與創編,使音樂作品的人文性可以很好的得到體現。
情境體驗要求在掌握了其特點的基礎上,積極的創造各種各樣的音樂情境。音樂教學過程中所用到的主要的途徑有:創設圖畫再現情境、語言描繪情境、扮演體會情境、音樂渲染情境等等。教師教學中要通過這些途徑把學生帶入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情境中,使學生產生一定的內心體驗及情緒,從而加強對教材的理解,促使學生用音樂表達自己所想,同時,也受到了一定性情陶冶,激發學生的創造熱情。
2參與體驗
參與體驗也是情感體驗下的一種教學模式。音樂直接抒發人的內心情感世界,這種情感活動往往很靈活細膩,是主觀的審美體驗,情感模式是以感知美、體驗美、理解美、表現美為目的的一種教學模式。而“參與”則是指音樂課堂中教師和學生以平等身份來參與教學活動,共同研究、解決問題;它從感性人手、以美感人,以情動人,讓學生直接地、全身心地參與到音樂教學與體驗之中,來促進學生的情感、認知和行為能力的協調發展,使學生身心和諧成長,陶冶心靈,確立健康的審美觀。只有當學生親身參與到音樂活動之中,主動地去體驗、領悟、探尋,并與音樂融為一體時,才能夠理解和掌握音樂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技巧,才能真正地實現對音樂作品的二度欣賞與創造。
在音樂課中,學生要盡可能的參與到音樂的教學中來,不能只是老師一味的說教,學生傾聽,而是要做到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的互動,交流,讓音樂課堂帶著學生們的情感真正的“動起來”。教師可以在教學中運用故事導入,游戲導入,情境導入等形式讓課堂氣氛活躍起來,使全體學生參與到音樂學習中去。例如,學習《阿細跳月》這首彝族民歌改編的作品。通過欣賞作品,可以讓學生們感受到這是一首歡快的舞蹈性的民族樂器曲,教師可以先講解這首音樂作品的背景,使學生對彝族音樂有一定的了解之后,再教給學生一些簡單好學的彝族舞蹈動作,體驗舞蹈動作的特點而感受音樂的特點,然后讓學生跟著音樂的節拍舞蹈起來。
3沉浸體驗
在欣賞音樂作品過程中,讓學生進入到音樂之中體會音樂作品所表達的喜怒哀樂,堅持讓學生“以聽為中心”的原則,欣賞音樂的目的就是要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便發揮他們的聯想力和想象力,對音樂作品做出自己的理解和評價。在實踐的教學中,某些老師總是擔心學生聽不懂或者對作品理解產生偏差,所以總喜歡對作品進行分段詳細的講解,把作品的情感形象定位的非常精準,這種“說教式”和“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往往將學生的豐富想象力扼殺在搖籃里,學生失去了主動學習音樂、理解音樂的權利,成了被動的接受著。
教師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水平,對欣賞作品進行一些基本講解、引導當然是必要的,這些目的都是為了啟發學生積極地進行思考和主動的進行表達,此外,還可以在欣賞活動開始之前提出問題,并用啟發性的語言進行簡單的提示,讓學生帶著問題有目的的傾聽音樂,之后再作交流、探索,最后再由老師做必要的講解和總結。教師都是利用語言的魅力,去誘導學生參與到音樂作品中進行情緒思維的體驗,通過長期教學實踐,會形成了學生在欣賞音樂作品時的思維習慣,以至于終身受用。
例如欣賞音樂作品《鴨子拌嘴》時,學生在欣賞的同時,先聽教師對這首作品富含情感的情節介紹,而后在教師啟發與指導下,進而引導學生參與進體驗音樂的過程,如果學生主體沒有參與體驗,就很難有真正意義的音樂教學。小學生年齡雖小,但是想象力豐富。用音樂誘導來打開學生想象的閘門,從小就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同時,老師還把握住了音樂藝術本質特征審美的愉悅性,讓學生感受到音樂中的愉悅感,是音樂教學能否成功的一個前提條件。
【參考文獻】
[1]曹理,何工 著《音樂學科教育學》,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M]
[2]湯曉鳳 《建構新課標下的音樂課堂——論音樂體驗性教學模式的探索和實施》[J]2006-04-10
[3]楊冬梅《論音樂課堂中的體驗性教學》G642[J]
[4]尹愛青《小學音樂新課程教學法》,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M]
[5]吳躍躍《新版音樂教學論》,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136[M]
[6]付曉暉《論中小學音樂學習方式》[J] 50402
[7]崔雪琦《音樂基礎教育中體驗式學習理論的探索與研究》[J]
[8]申金燕《體驗式學習與個性發展探析》山西師大體院學報2003(6)[N]
[9]金亞文《初中音樂新課程教學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M]
[10]張卓玉《體驗與探究:一種有效地學習方式》,光明日報2003323[N]
[11]曹理《普通學校音樂教育學》,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9[M]
[12]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