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介紹了會計專業教學現狀的基礎上指出教改方向,簡要地介紹了任務驅動教學法;然后通過一次教學案例“錢去哪兒了”具體展現任務驅動教學法在會計專業中的應用,并針對各教學環節給予指引;最后指出了任務驅動教學法在會計專業中的應用主要需解決教材建設和師資培養兩大關鍵問題。
關鍵詞:教學法 任務驅動 會計專業
中圖分類號:F233,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5)04-111-02
在傳統的會計教學中,我們一般都采用教師講、學生聽和教師寫、學生抄的方式,這既單調乏味,也與職業需求相脫離。這種“紙上談兵”式的教學,最后都是以考試成績論英雄,錯誤的評價機制更是扼殺了學生多方面能力的發展。通過這種方式培養出來的學生,畢業后只學到了一些不能用于實踐的理論知識,難以適應實際會計工作崗位,甚至連填寫一張會計憑證都難以動手。“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學校會計專業畢業的學生到企業后需要重新學習才能開始工作,教學改革已成必然趨勢。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將以傳授知識為主的傳統教學方式,轉變為以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為主的多維互動式的教學方式;將再現式教學轉變為探究式學習,使學生處于積極的學習狀態,主動構建起自己的知識和經驗,根據自己對當前問題的理解,運用共有的知識和自己特有的經驗提出方案、解決問題,并以此提高專業工作的能力。下面以筆者在會計教學中的一次授課為例,具體講述任務驅動法的應用過程。
一、設置或選擇典型任務
設置或選擇典型任務是會計專業應用任務驅動教學法的難點,但只要我們明確學習的目的就是為了學生畢業后能熟練地從事專業工作,那么這個難點就能突破和解決。任務要具有獨立性和可操作性。在會計專業中應用任務驅動教學法,需要深入研究和全面考量,設置和選擇的任務要具有完整性和相對獨立性,這也是說要將這個任務從整個復雜的會計工作系統中剝離出來。同時,設置或選擇的任務最好是來自于企業會計工作,具有實踐性和可操作性,這樣就會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產生一定成就感。任務的難度要循序漸進。任務的選擇不是隨意抽取,也不是選幾個會計工作中的主要項目,而是需要系統科學地從專業整體出發,根據完成任務的知識鏈接,先易后難,先基礎后綜合,先單項后整體。在整個任務設計中依照循序漸進的原則,讓學生依照任務的完成順序,不斷積累和豐富知識、技能和形成經驗,最終達到專業教學目標。同時,在選取任務時,要讓任務盡可能多地鏈接相關知識點,也就是說選取任務要具有典型性,這樣可引導學生去學習更多知識。
二、明確完成任務所需知識鏈接
因會計專業的實踐對理論的依賴性較強,教師在學生有了較強求知欲后,可就相關知識對學生進行必要的講述,或指導學生閱讀教材中的相關內容,以提高學習效率。教師在設計任務書的同時,也就要列出學生完成這些任務應當具備的知識點,并給出完成學習的時間要求。
三、引導學生實施
任務的實施包括環境設計、檢查學生制定實施計劃和監督任務執行。在這個階段,教師只是一個旁觀者,全部工作由學生去完成。在學生完成了任務實施計劃后,教師需要給出意見和建議,最終由學生決策和修改。學生在完成任務的實施階段,教師應當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和查詢資料的自由。
應設計一個職業環境,將教室假想為一個工作場所,并依照財務室的樣子來進行分隔和布置,購置文件柜統一存放會計檔案和學習資料,在墻面張貼財務制度,將一些需要記住和經常查閱的資料放在臺面。對學生進行分組,每組保持在3~5人為宜,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崗位職責,可以放一些標牌在臺面或讓學生佩戴工作證加以角色強調,每一個組配備一臺接入互聯網的可以查閱資料的電腦。這種帶有一定實踐色彩的環境,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具有較強的職業熏陶作用,有利于學生將來快速進入到工作狀態中去。
布置任務后,要指導學生先擬訂任務實施計劃,在計劃中要有實施步驟和具體分工,分工要盡可能地合法、合理、科學,教師可對任務實施計劃進行評價并提出建議。在任務執行過程中,教師要促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搜集資料、調整分工、相互討論,進而解決問題。在整個過程中,應堅持兩個原則:學生能做的,一定要讓學生去做;學生不能做的,也要讓學生先試著做。教師只是在布置任務和結果評價的過程中參與進來,在必要時充當顧問的角色。
一個小組就是一個獨立完整的財務部門,不斷輪換著賦予每個學生不同角色,讓他們得到全面充分的訓練。在小組中,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工作中去,讓他們真正感受到學有所用,對知識產生濃厚興趣,樂于探索,勤于實踐,善于合作,培養學生尊重他人和互助互愛的團隊精神。在任務實施過程中,要重視模擬工作情境,讓學生在感受將來工作氛圍的同時,形成穩定的職業習慣和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教師在引導的過程中始終以就業為導向,強調能力本位。這里所指的能力是包括獲取信息的能力、自學能力、理解能力、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能力、計劃能力、控制能力等多項能力的綜合。有了這些能力,學生在今后工作中既能快速上手,又具有充足的發展后勁,直接影響著他們的就業競爭力。
四、評價任務完成情況
完成任務的成績評估需要通過自評、互評、點評三個評價層次。自評就是由學生個人對自己的評價,通過自評可能培養學生自我認識的能力,也能提高學生完成任務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互評是小組內和小組間的相互評價,通過這個環節可以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將原來的主觀評價轉變為客觀評價,培養團隊協作能力;點評是教師在學生完成評價后的總結性評價,應同時注重對過程和結果、小組和個人的多方面評價,并鼓勵學生完成任務方法的多元化和學生工作的個性化。
五、公布參考答案并提出改善意見
教師在肯定學生成績的同時需提供參考答案,用來補充學生學習的不足。同時,還需要通過學生的小組討論提出改善意見,以便將來更好地完成同樣的任務。因篇幅有限,下面的參考答案中略去了常見總賬科目表。
會計專業要全面充分地應用任務驅動教學法,就需要建立完整系統的典型任務庫,依據任務所鏈接的知識由淺入深的原則排列任務先后順序。還可將任務分為基礎性、一般實務性、特殊實務性三個不同大類,基礎性的任務目的在于讓學生掌握會計從業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一般實務性是為了滿足主流就業崗位的實際應用需要而設置的,特殊實務性只是為了滿足不同行業需要或較高層次需要而開發出來的任務。現在國內針對會計專業的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教材還是空白,一些學校開始編寫校本教材,這些校本教材在系統性和全面性方面還存在很大不足,還只能解決學生對部分知識技能的學習。所以,促進會計專業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教材研發成了目前會計專業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
對一體化教師的需要是任務驅動教學法應用在會計專業中存在的另一個難題。任務驅動教學法要求教師既具有較強的理論知識,又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還有具備課程開發和指導學生的能力。而目前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從事會計教學人員的工資水平低于從事會計工作人員,大多數會計教師都是會計專業畢業的大學生直接從學校到學校,具有豐富會計實踐經驗的會計從業人員不具有教學方面的能力,有教學能力的老師沒有足夠的會計工作經驗。因此,筆者認為形成一個良好的師資培養機制是目前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參考文獻:
[1] 陳偉梅.談行為引導型教學法在會計教學中的應用[J].職業教育研究,2008(4)
[2] 唐勤.案例教學法在會計教學中的應用[j].創新教育,2014
[3] 楊燃.會計專業課堂教學方法改革理論思考[J].會計通訊,2014(27)
[4] 袁霞、劉春陽.對財務會計教學改革的思考[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4(11)
(作者單位:中山市工貿技工學校 廣東中山 528400;作者簡介:吳翔,男,1972年10月出生,四川省南充市人,漢族,中山市工貿技工學校經貿部主任,碩士學位,高級經濟師、會計師職稱,主要研究方向為會計專業教學;中山市會計專業帶頭人和市重點專業負責人。)
(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