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姍虹
摘 要:公共空間中景觀小品的設置是景觀環境中的點睛之筆。設計師要十分注重景觀小品與景觀環境本身的共生關系,充分的使作品融于環境,并準確表達出本土的自然和人文景觀環境特征。
關鍵詞:景觀小品 公共空間 實用性 審美性
隨著城市的發展,為方便人類生活、溝通、學習和舉行復雜的商業運營活動,而建立了各類公共空間。一般而言,公共空間中集聚了大量的人員,由于他們的年齡、種族和不同的文化背景,從而他們的體力、智力和創造力亦不同。在這里,無論是開放的私密的亦或個體的、群體的、大型的和小型的并行互動,構成了一個復雜的公共藝術網,也造成了我們在公共空間中對于歸屬感和公共意識更為復雜的需求。城市管理者為了滿足大眾的這種需求,在公共空間中大量設立各式各樣的裝飾和裝置藝術品,景觀小品就是其表現方式之一。
一、景觀小品與景觀環境相結合的實用性與
審美性體現
景觀小品就是在公共空間中,用于點綴道路、建筑、廣場以及周邊公共設施的裝置藝術品。是構成景觀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之一,能增添景觀環境的表現力。公共空間中的景觀小品一般分布廣、體積小、數量多,具有裝飾性的同時兼備一定的功能性,對綠地景觀的影響頗大。大體分為裝飾類、服務類、休憩類、展示和游憩健身等幾個類別。從審美方面來看,景觀小品以各種形式放置于公共空間中并被人們親近,這就對人的視覺、觸覺乃至心靈在審美上產生極大的影響。作為公共空間中景觀小品的設計者,追“新”,本身就是設計思維的一大“賣點”。綜合吸取大眾的美學觀念,充分利用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將城市與公共藝術完美結合,才能創作出符合大眾審美的具有一定功能性的景觀小品作品。如圖1-1中由簡單幾何形態組成的陶藝瓶式群組更容易取悅大眾的審美,它融入都市的小區廣場中,讓陶藝文化走進大眾。因此,創作設計過程中,需充分考慮實用與審美、功能與自然的相融性,使公共空間中的景觀小品更賦予人性化,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二、公共空間中景觀環境對景觀小品的影響
公共空間景觀環境不僅僅是綠地、花園、休息的場所,也是培養和傳播公眾文化關系的場所,比如公共空間中的歷史名人雕像,經常會讓人產生探究人物和地域淵源的聯想,這個探究的過程既起到了陶冶情操的作用,同時也增加了知識,提高的個人修養。這些公共空間因功能導向的不同和位置的差異,使得景觀小品在信息傳達有所差異,比如有些具有教育導向,有的是為了調節環境視覺,有的帶有詼諧幽默等特點,有的是對于歷史文化的再現和恢復。因此,設計師在公共空間中的景觀小品的規劃設計中,應在營造人性化情緒氛圍的同時,兼顧“文化”的意義不落痕跡地置入其中。
因此,公共空間中的景觀小品布置是否具有實際價值和意義,其原因不僅在于其造型、風格、主題的形式,更在于能否與它周圍的自然景觀環境和人文景觀環境相和諧。共設施中的景觀小品是存在于自然景觀環境中的實用藝術品(如圖2-1),應以周圍的自然景觀環境為背景,注重景觀小品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統一,順應自然環境,又要有節制的利用和改造自然景觀環境。
三、公共空間中景觀小品對景觀環境本身的影響
城市是時代和社會的真實映像,公民對城市的參與,使城市的性質、功能、空間和物質形態發生巨大的變化。公共空間的景觀小品創作作為城市景觀環境的有機整體,彰顯了城市的時代氣息和人文氣息雙重價值。
公共空間中的景觀小品猶如報紙、電視、廣播等公共傳媒,只是它是以藝術的形式去傳達公共領域的各種意向、審美態度及價值觀念,即社會公共精神,這種精神是小品創作不可或缺的。因此,把景觀小品融入景觀環境體現作品本身的形象也體現景觀環境的內涵。為大眾配置公共空間時應十分注重生態景觀環境的協調均衡和保護,景觀小品是人工創造與自然元素的巧妙融合,是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一條紐帶。景觀小品本身的材質就是自然元素的完美體現,在公共空間中的景觀小品更是傳達出一種源于自然又還于自然的精神內涵。
例如某些設置于公園一角的陶藝景觀門(如圖3-1),外線條是有規則的矩形,內線條柔化為與自然相協調的曲線,并在表面刷涂融于自然的顏料,與周邊的綠色植物相融合。此外,景觀門還起到了導向性的作用,引導人們進入公園的其他空間。更有許多景觀小品的設置,使得城市生態景觀環境中增添了一些人文風俗的氣氛。公眾在進入這些陶藝作品構筑的公共活動空間中會自然地感受到陶藝與景觀環境融為一體而帶來的綠色生態氣息,從而在心理及行動上自覺的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景觀環境。
公共空間是面向公眾的,融入了社會與生活的藝術。它講藝術創作和公共場所必須要使用的物品和器皿進行有機的融合,越發反映出一個城市特有的景觀面貌和人文風采,表現了城市的氣質和風格,為城市和社區樹立了形象(如圖3-2)。景觀小品在景觀環境中構成的人文識別系統是一個城市最持久、最具資源潛力和最有文化意義的識別系統。比如對城市雕塑、路燈、休閑座椅、垃圾桶、公共汽車站、路標、指示牌等的設計,在考慮造型變化、材料的應用、色彩的搭配、情趣的傳達,更多的是一種文化歷史的灌入,以此來達到有效地引導和呼應景觀環境特征的目的,更能直接和鮮明地顯示這個城市的人文內涵和精神特性。
四、結 語
隨著近期越來越多的景觀小品漸漸出現在公眾的生活中,它在現實中所體現出的價值和作用被得到了充分的展現和尊重。作為景觀設計師應把景觀小品的“自然精神”融入設計中,充分的使景觀小品與周邊的自然和人文景觀環境相融合,使之成為可以明確展現本土文化的獨特藝術品,給人們以美的熏陶。
參考文獻:
[1] 華予.現代公園景觀小品設計研究[D].南京林業大學, 2013
[2] 余斌.基于地域文化的園林景觀小品設計研究 ——以成都市為例[D].福建農林大學,2013
[3] 李斯白,魏春雨.淺談城市公共空間中景觀小品的人性化設計[J].湖南大學建筑學院,2013
[4] 張行舟.公共設施中的景觀小品研究[D].景德鎮:景德鎮陶瓷學院,2007
作者單位:
江蘇淮海工學院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