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柳
【摘要】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應該著重讓學生感悟以及體味文本的內涵, 強調讓學生從整體角度來把握閱讀文本的內容, 本文分析了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的地位及必要性,提出了幾點關于提高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建議,以期能夠對于高中語文教學實踐有所裨益。
【關鍵詞】高中語文 ?閱讀教學 ?有效教學
引言
閱讀教學是占有語文課堂教學比重最大的一類教學內容。無論是課內還是課外,每個學生從小到大似乎都離不開閱讀。但是,大部分高中學生閱讀的興趣不濃;閱讀的品味不高;閱讀的能力較差;閱讀的水平參差不齊。產生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很多,但是一部分應歸咎于日常閱讀教學的無效性。這個問題已經成為制約閱讀教學的瓶頸,應當引起足夠的重視。閱讀教學不光要教會學生讀書,體會文章的人文內涵,還應當讓學生從讀學寫。因此,閱讀教學無疑兼具指導寫作的任務。如果對初學寫作的小學生講寫作方法,收效甚微,他們還是不知道該怎樣寫。
一、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的地位及必要性
語文是人文、社會知識及歷史等學科的基礎傳承學科,是人們學習一切知識的基礎,因為任何知識傳授都與文字有關。高中語文是初中語文的升華,對文章及文學的研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學習者能夠深入感受作者的情感,并能有效運用寫作手法將自己的情感準確地表達出來。通過閱讀的方式,學生能夠積累到更多詞匯及寫作手法,有利于寫作水平的提高。同時,經過長期的閱讀學習后,學生能夠形成自己獨特的語感,并形成一套自己的閱讀理解方式,提高自己的語文學習能力,增加自身文化底蘊。由此可見,閱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
二、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實例
曾經有一位教師提出語文閱讀“活動法”來提高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所謂的“活動法”,其指的是針對每篇閱讀進行會議形式的課堂討論,讓學生積極課堂交流,增加學生之間對特定問題的溝通,從而達到相互促進的目的。高中語文閱讀不同于初中時代的閱讀,閱讀難度大為增加,閱讀思路對閱讀過程的流暢與否有著重大的影響。為了應對這個難題,該老師提出了“活動法”指出要利用學生的集體能力來共同應對,加強學生對于語文閱讀課堂教學的參與機會,引導各個層次的學生都積極參與意見表達。
所謂的閱讀“活動法”主要包括以下五個步驟:一是文章鑒賞;二是意見表達;三是交流討論;四是觀點印證;五是補充引申,正是通過這五項課堂環節的互動,讓學生可以充分地參與課堂閱讀討論,積極發表自己的觀點。在第一環節中,主要進行的學生單獨的思考,充分發揮自己的理解、總結能力,概括文中的主旨,重點語句,對特定詞語的理解引申。第二個環節則是給予學生表達的機會,發揮學生的自主意識,使其能參與對所選文段意見的表達。第三個環節則是給學生充分討論的時間與機會,自主發言討論,從而使班內形成良好的討論氛圍。第四、第五環節是在下課前整理好最終討論的意見,在語文教師的引導,指點下形成集體的意見,并對文章主旨予以延伸,概括適用到對同類閱讀篇章的理解分析,在此期間,學生們可以提出補充意見。
這位教師正式通過這種方法的運用,很好地激發了學生參與集體討論的積極性,通過讓閱讀能力低的學生充分參與意見的表達,能夠讓他們更好地發揮自己的自主性;通過讓學習水平高的學生與閱讀能力差的學生混合組隊進行討論,可以很好地提升集體的組織閱讀能力。同時,通過學生們的集體討論,大家會對文章有更加全面的認識,看到自己的優點與不足,從而能夠有決心有針對性的予以改善提高。
三、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方法
追求學科教學有效性,提高教學效率,是每一位合格教育者的目標。以下主要對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措施進行簡要分析。
1注重課外閱讀
在語文教學中,課本及教材知識有限。如果只是依靠教學中的閱讀材料,很難達到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目標。因此,教師應正確認識到這一點,注重加強學生的課外延伸閱讀,擴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閱讀水平及能力。比如,在學習完《林黛玉進賈府》該節內容后,教師可建議學生自己課后去閱讀《紅樓夢》,對整部著作有更多的了解,并讓學生談談對整部小說的看法,尤其是對文中主要人物的形象分析。通過課外閱讀,學生不僅對課本知識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還能拓寬知識面,積累更多的課外知識,從而有利于其自主學習能力、探究能力的培養及提高,最終也有利于教師實現教學目標。
2注重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的結合
閱讀對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及培養學生得獨特人格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若想讓學生學以致用,將所學知識與實際應用有機結合起來,教師應做到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的結合。在完成相應的閱讀后,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見解寫一篇讀后感或其他形式的文章。在寫作中,要求學生能夠把閱讀文本時學到的寫作技巧、優美語言等知識靈活運用到寫作中。通過這樣,學生不但能掌握閱讀中的重要知識,還有效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實現雙贏的目的。
3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理解
正如《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所述,閱讀應當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教師應當引導學生進行理解和閱讀,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語文閱讀教學要取得有效地成果,必須將立足點放在提升學生的自主閱讀興趣,從閱讀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近年來,許多語文老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總是單方面灌輸,不重視學生獨立的閱讀素養培養,甚至抹殺學生的個性化理解,這樣只會讓學生對語文課產生厭惡,更加消極的對待閱讀學習。
四、結束語
閱讀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高學生文化修養及感悟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學校教育更加重視對學生感悟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及創新能力的培養。因此,教師必須及時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在閱讀教學工作中,充分重視學生的自主參與,既尊重學生表達自己見解的權利,同時注重對學生思考方向的引導,從而切實提高我國高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l]孫建泉.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探討[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1(6):53-54.
[2]李慧.關于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思考[J].文學教育,2013(3):122.
[3]于美.新課改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當議[J].語文教學與研究:綜合天地,2013(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