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華遠
【摘要】傳統的作業形式多為聽錄音跟讀課文、抄寫單詞和句子、背誦課文、做練習等。由于形式單調枯燥,偏重書本,學生逐漸失去對英語作業的興趣,阻礙了學生個性和潛能的發展。小學生喜歡玩,喜歡唱歌,喜歡表演與游戲,喜歡動手操作,喜歡想象。因此,教師在布置作業時要充分考慮小學生的興趣、愛好、愿望等特性,以生動和有趣的作業形式取代重復和呆板的作業形式。
【關鍵詞】基于課標 作業設計 小學英語
《英語課程標準》提出:教學活動不應該僅限于課堂,而要延伸到課堂之外的學習和生活中。設計的內容應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語言的學習規律、已有知識經驗等。作業設計以任務為基礎,目的是讓學生掌握盡可能多的知識與技能。
一、筆頭作業重在分層
1.基礎作業避免機械重復。不同學生對語言的記憶、理解、掌握和運用能力是有差異的,可以讓每位學生根據自己的掌握能力,靈活地選擇作業的數量。例如:鞏固單詞的作業,只提出第二天要會默寫這一要求。有的學生回去抄了三遍;有的學生回去抄了一遍而又背了一遍;有的僅默寫了一遍,然后將錯詞訂正;有的只將不熟的進行了抄寫;有的干脆不做。當然錯一個要訂正5遍,不合格還要重默并取消只背不抄資格。
2.課外練習避免一刀切。對于成績好的學生來說,一般的作業已激不起他們的學習興趣;而對于一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來說,不得不花費過多的時間和精力在作業上。久而久之,統一的作業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利于學生學習。教師可根據優、中、差三個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的作業,讓學生自己選擇。在作業類型中可讓學生挑選難易不同的作業類型。確保優等生吃得飽、中等生吃得好、后進生吃得了。這樣的形式打破了以往單一的作業模式,增加了作業的彈性,把選擇權交還給學生。
二、口語作業重在交際
新課程倡導互動式課堂教學模式,鼓勵學生創造性地運用語言。教師可以充分調動家長的力量,督促學生學習英語,鼓勵學生用英語與家長進行簡單的日常交流,讓學生把學會的英語歌曲、英語兒歌唱給父母聽,讓他們和父母開展對話,在這樣積極的交流過程中,不僅有利于提高孩子的口語交際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而且也能增進他們與父母之間的感情。
三、動手作業重在實踐
1.找一找,記一記。現行英語教材中的許多語言源于生活,但在生活中學生缺少一定的應用語境。因此,無論課堂上還是布置作業時都需要教師為學生架設語言與生活之間的橋梁。如學了Numbers后,我讓學生用英語收集一下家里用到的數字,如:電話號碼、門牌號、車牌號等,并用英語寫下來。如今,越來越多的英語出現在我們的周圍。稍加留意,便可發現隨處可見的英文商標、中英文廣告、標牌,交通標志,警示語等。布置學生摘抄收集這些英語,學生興趣盎然,反饋回來的“作業”內容也十分豐富。他們有的在電器上找到了“Panda”,“Made in China”,有的在日常生活用品中找到了“KFC” “Coffee”,“Tea”,還有的找到了 “CCTV”,“HK” “No Smoking!”“No Parking”等等。學生為自己能發現并學到這么多的英語而十分欣喜。如果用一個本子隨時記錄下來,長期積累,收獲非??捎^。
2.查一查,說一說。如學了“What animal do you like ?”這一句型后,我給學生布置了一項“調查”作業,讓他們調查同學對動物的喜好,將學生分成四組,每組制作一個表格,上面寫有學生名字,還寫有固定信息項目:bear,tiger,elephant ,lion,…。讓學生拿著調查表在本組內用所學的句型開展調查,然后把調查結果統計出來,上課時再用英語進行匯報。
在活動中學生學會了用英語交流,做事情,主觀能動性得到了充分發揮,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也得到了有意識的鍛煉,同時培養了與他人合作的精神。
3.畫一畫,做一做。小學生都普遍喜歡畫畫。設計動手作業既有較強的活動性與趣味性,又能使英語作業生活化。如,在學了星期名稱和各種課程名稱以后,布置學生制作自己喜愛的英文課程表,他們根據自己的興趣設計出五花八門的課程表,有折疊式的,有層次式的,五顏六色,美觀大方,并說一些跟課程有關的英語句子,這種作業既有啟發性,又有趣味性,既幫學生復習了有關課程名稱的英語表達方式,又讓學生體驗了用英語做事情的樂趣。也可以要求學生利用兒童節、教師節、母親節、圣誕節等中西方的傳統節日,讓學生自己制作英語賀卡,寫上真誠的祝福,送給自己喜歡的人。學生們興致高昂,不僅運用了書上的祝福語,而且還摘錄并運用了其他一些祝福語,如‘Best wishes for a happy New Year! ,‘Keep yourself healthy!等。
總之,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目的在于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學英語的積極態度,使他們初步建立學習英語的自信心。教師不僅要重視書本上知識的傳授,更要重視作業的設計與布置,使小學英語作業趣味濃厚,形式多樣。教師在設計課外作業時,應該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前提,讓學生動腦動手,發展學生思維、想象力、創新精神等綜合素質,使小學英語課外實踐作業布置更具合理性和有效性。